新编普陀山竹枝词
序曲一
普陀洛迦小白华,观音第一大道场。唐末开山历史长,人间净土美名扬。
(“普陀洛迦”也作“补怛洛迦”,梵语音译,意“美丽的小白华[花]”,简称“普陀”或“洛迦”,今分作两岛名。1980年8月至1985年11月,吾执教普陀山学校)
序曲二
海天佛国普陀山,当年栖我情与趣。观音道场香火旺,听我竹枝唱几曲。
(“海天佛国”,明抗倭名将侯继高为普陀山题,镌于登佛顶山途中巨岩,成普陀山代称)
一
沈家门外莲花洋,要朝普陀先渡洋。浪花不开心花开,一路平安总无恙。
(莲花洋即沈家门到普陀山之洋面。“莲洋午渡”为普陀山十景之一)
二
客船靠岸抛缆绳,短姑道头石斑驳。跳板晃悠脚悠悠,上岸先让老婆婆。
(姑嫂朝山,姑“天癸适临”,遂留船,嫂短其姑,自上岸进香,午餐观音化身送饭于姑。20世纪80年代前,进出普陀山多短姑道头(今改于其西新码头)上下船。“短姑胜迹”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三
海岸牌坊真瑰丽,有匾有联多禅意。千山万石两度潮,有觉有知有哲理。
(牌坊在短姑道头,1919年建,其中联一:“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联二:“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四
回澜亭在牌坊后,碑记当年班禅来。庄严清净在普陀,人间活佛降东海。
(1925年5月10日九世班禅礼普陀,后建回澜亭,并立碑记其礼普陀之盛)
五
妙庄严路三里长,三步一拜莲花开。石板路通西方路,我念我佛观自在。
(短姑道头至普济寺路名“妙庄严路”,石板间刻莲花—代表佛、菩萨,众信见莲即拜)
六
金绳觉路石联在,宝筏迷川渡苦海。不知当年董其昌,乘风破浪为何来?
(妙庄严路旁有明书法家董其昌为僧朗彻题“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石刻联。山上尚有董题“盘陀庵”“入三摩地”等石刻)
七
侯继高题白华山,路边巨岩刻巨字。普陀意译小白华,布达拉宫也此意。
(侯继高,袭祖职为金山卫指挥同知,官至广东总兵官,抗倭名将。著有《补陀山志》等。“布达拉”系梵语音译,与“补怛洛迦”同)
八
正趣亭里歇一歇,海上仙山念一念。龙湾金沙抛身后,普济大寺在眼前。
(正趣亭位于妙庄严路中途正趣峰下,亭中有“海上仙山”碑)
九
菩萨墙在菩萨前,般若心经诵一遍。色即是空空即色,波罗揭谛释悬念。
(菩萨墙在普济寺南御碑亭东,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色者,物也)
十
御碑亭里白玉碑,雍正皇帝也无悔。大士魅力终究在,皇上修寺几回回。
(雍正御制碑文记普陀山佛教史)
十一
海印池上桥三座,或拱或平香客行。未入寺门先浴心,莲池夜月也一景。
(海印池为普济寺放生池。“莲池夜月”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十二
瑶池桥中八角亭,四面开窗四面镜。梵山宝塔作背景,排队拍照闹盈盈。
(梵山为普济寺案山,在海印池南、正趣峰东)
十三
永寿桥系万历造,望柱都刻小狮子。桥上东望多宝塔,宝塔闻钟早晚时。
(万寿桥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上年,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寺敕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以寺名桥。多宝塔用太湖石砌成,元元统年间孚中禅师募建,《法华经》有“多宝佛塔”,故名。得江南藩王宣让王资助,也称“太子塔”。 “宝塔闻钟”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十四
灵鹫峰下普济寺,南海佛国第一刹。香樟参天云缠枝,帽子掉落拜菩萨。
(灵鹫峰为普济寺座山,在普济寺北,上有元赵孟頫书“瀛洲界”石刻。普陀山多香樟树)
十五
正门难进进东门,钟鼓两楼听一听。四大金刚弥勒佛,天王殿里排排迎。
(普济寺正门屋为御碑殿,平时极少开,大德高僧或至尊贵宾至偶开)
十六
圆通大殿大圆通,观音菩萨真庄严。四季花果四时供,童子童女站两边。
(圆通殿为普济寺供观音主殿,与其他寺主殿大雄宝殿供如来佛不同)
十七
三十二尊应化身,一一数来问自身。慈悲岂只菩萨心,侬我都要日日行。
(三十二应化身,即圆通殿中两侧观音化众生相塑像,观音以众生相度众生)
十八
普济群灵康熙题,高高在上仰头见。柱上楹联多了去,不妨驻足读一遍。
(普济寺原称宝陀寺、普陀禅寺,清康熙帝题“普济群灵”后改称普济寺)
十九
藏经楼下大法堂,大小师父忙念经。只知学生功课多,和尚功课更不轻。
(藏经楼原有“钦赐龙藏”)
二十
方丈殿里方丈忙,修山修寺还修心。放眼东土四佛山,普陀一担量不轻。
(普陀山与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称中国四大佛山)
廿一
谈禅说法僧寮夜,悟道法师非凡人。数位长老笑眯眯,妙善道生与福臻。
(悟道,普济寺法师,后移锡、圆寂新昌大佛寺。妙善,20世纪80年代普陀山方丈。其时福臻系普陀山退养大和尚。道生曾任普济寺监院)
廿二
释迦原为释迦族,牟尼意译即圣人。菩提色埵觉悟者,南无应作耐莫吟。
(菩提色埵,简称“菩萨”,梵语音译,意为觉悟者。“南无”也音译,意为顶礼、皈依)
廿三
三大寺中第一寺,两厢房间数勿清。迦蓝殿加文殊殿,罗汉堂里罗汉亲。
(前山普济寺、中山法雨寺、佛顶山慧济寺,称普陀山三大寺)
廿四
文明敬香香三支,步出山门心宁静。大寺周边房屋多,成街成市成旅行。
廿五
西行有个息耒院,现今改作素斋店。对面新盖白华楼,游客中心咨询甜。
(耒,一种农具。息耒院旧为老僧退养处)
廿六
息耒小庄冠三星,宾来客往语嘤嘤。西去步行西天门,庄后车路通佛顶。
(息耒小庄为普陀山首家星级酒店。佛顶此指佛顶山)
廿七
西天路旁心字石,心中一点大如簸。旁有蛤蟆蛇首石,佛试蛇心蛇成佛。
(“心”字宽7.5米,清末民国初刻。石西上有石似蛇头,再上有石似蛤蟆,传说蛇被佛点化,不再捕食蛤蟆,遂有“佛试蛇心”故事)
廿八
西天有路石作门,寰海镜清刻门枋。客喜折草拄石隙,既祈身健复心爽。
(三石似门,俗称“西天门”。客于巨石隙拄草,谓可健身)
廿九
普慧庵里大樟树,栽自宋代已千年。冠盖数亩枝叶茂,我爱此山多树恋。
(据统计,普陀山有大樟树1170多株。普慧庵在“心”字石西,曾改疗养院、普陀山管委会宿所。寺中樟树为普陀山樟树之最)
三十
路下一叶扁舟石,颠簸出没风波里。路上旧筑圆通院,今名正法大讲寺。
(圆通院原为庵,今改“正法讲寺”,寺南路下岩上一石似舟)
卅一
往西百步梅福庵,普陀当年称梅岑。佛山曾是道教山,炼丹洞里水粼粼。
(梅福,字子真,寿春人,曾任南昌尉。王莽当政,梅福去官归里,上书讽王莽,险遭杀身。传晚年来山炼丹求仙,普陀山因称梅岑。“梅岑仙井”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梅湾春晓”为普陀山十景之一)
卅二
说法台畔盘陀石,摇摇欲垂夕阳低。通灵宝石摩崖在,尘缘未了红楼里。
(“盘陀夕照”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盘陀石上多石刻,有“通灵”“金刚宝石”等。吾曾撰《盘陀石与<红楼梦>》刊《红楼梦学刊》)
卅三
有牛听法也来此,半露地上半入泥。对牛也许可弹琴,牛解天籁贯虹霓。
(牛石在盘陀石西侧)
卅四
二龟听法真鬼斧,一前一后小夫妇。为惩听法不专心,趴于此地觅归路。
(另一说为听法入迷忘时,潮退无以归,遂留此)
卅五
五十三参玲珑石,或穿或堵或可进。清风明月不需买,来证仙骨衣袖轻。
(在盘陀石西、观音洞上,多石叠垒错杂,有缝隙可穿行)
卅六
门外题词是吴迈,毋忘国耻师勾践。观音洞畔尼姑庵,开仁师太谈锋健。
(民国吴迈诗“仙源虽可乐,国耻岂能忘。若不师勾践,斯宜法少康”镌观音洞庵门外岩上。开仁为当年观音洞庵住持比丘尼)
卅七
芥子宝瓶诸小庵,如今零落究可哀。海阔天空残字在,不知题者第几辈?
(芥子庵、宝瓶庵在观音洞下,庵旁路边石上留有“海阔天空”等残字)
卅八
司基畈上长河窄,河畔楼房接楼阁。商店饭店招待所,游客香客都过客。
(司基畈,又名司基湾,在梅岑山下。清康熙二十七年,宝陀巡检司设于此,湾名司基,即以宝陀巡检司遗址命。传旧为海涂,筑塘后成平地)
卅九
宝莲庵畔凿隧道,油门一脚洛桥到。学校医院排排开,人声鼎沸压海涛。
(洛桥,地名,在梅岑峰北,有居民,今与司基畈通隧道)
四十
普济寺东是直街,请香请佛请蜡烛。八角井边行人多,夜半脚步的的笃。
(八角井在海印池北,直街南,旧时直街、横街居民饮水盥洗主取于此井)
四十一
直街右转文昌阁,彩色玻璃水泥屋。内有假山太湖石,半中半洋大建筑。
(文昌阁系民国建筑,中西合璧式,僧化珦所建。阁内假山有亭二,额“吸清风”“耕明月”今为陆军招待所“碧海酒店”)
四十二
多宝塔叫太子塔,西望普济东望海。百步沙连狮子尾,钟声每每浪答回。
(普陀山三宝:杨枝观音、多宝佛塔、佛顶鹅耳枥。百步沙头南小岗俗称狮子尾巴。王安石题定海回峰寺诗有“钟声浪答回”句)
四十三
百子堂连昙花庵,迁来台州百姓多。如今不作农与渔,全靠菩萨与佛陀。
(百子堂、昙花庵俱在普济寺东南,原皆为寺庵,后住百姓,多为台州、温州移民)
四十四
直街左转是横街,香烛生意更闹猛。家家户户开门店,走路前脚后跟碰。
(吾在山时街上多饭店,后为佛地清净而搬迁,今多开香烛、食品、旅游纪念品店)
四十五
有庵名叫下法如,当年书声琅琅爽。我执教鞭五年多,弟子叫我差眼郎。
(横街北端下法如庵曾为普陀山学校,1980年8月至1985年11月吾执教于此,宁波舟山方言称近视眼为“差眼”)
四十六
洪筏房里沼气池,山人不识僧人识。高僧大德高人多,绿色环保讲科技。
(洪筏禅院有沼气池,民国时僧人圆照所建)
四十七
横街连着玉堂街,通向后寺五里长。玉堂和尚募捐筑,石板莲瓣俱芳香。
(横街尽至法雨寺之旧路称“玉堂街”,玉堂和尚募捐所筑)
四十八
梅鼎金沙刻路旁,震旦佛国更响亮。下望路下百步沙,红男绿女沐浴场。
(玉堂街边岩上有“梅鼎金沙”“震旦第一佛国”“海天万里”等石刻。公路下百步沙,今为海滨浴场)
四十九
依稀记得法华洞,有僧有诗有茅蓬。四十年前一场火,至今想来犹惊梦。
(法华洞在“梅鼎金沙”石刻上,旧有僧居茅蓬,后为民居。“法华灵洞”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1980年9月29日下午火灾,吾参与灭火,《舟山日报》有报道)
五十
几宝岭上东天门,一龟下山步匆匆。几断宝散改公路,为何如此弄勿懂。
(几宝岭也作“饥饱岭”,玉堂街途中一岭,上为东天门,远眺岭上一石似龟下山,与“西西天门、二龟听法相对应。“天门清梵”为普陀山十景之一)
五十一
几宝岭下仙人井,斜入地下曲幽长。不知仙人何时掘,仙水清洌齿留香。
(传说秦安期生、汉梅福、晋葛洪皆来此井炼丹,故称“仙人井”)
五十二
几宝岭东朝阳洞,鲁彦观潮住此中。右长百步左千步,两沙天天浴日红。
(朝阳洞在几宝岭东尽临海处。“朝阳涌日”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王鲁彦散文《听潮的故事》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吾有考证文刊北师大《中学语文教学》)
五十三
过岭不远悦岭庵,当年改作博物馆。字画金玉宝贝多,山史物证数勿完。
(吾在山时悦岭庵改作普陀山文物馆)
五十四
象王峰下大乘庵,卧佛两屋睏勿过。楼上还供佛千尊,玉簪螺髻是佛陀。
(大乘庵卧佛长达7.6米)
五十五
不知啥时叫中山?山下千步金沙在。黄似金屑软如苔,屠隆佳句入耳来。
(普济寺附近称前山,法雨寺附近称中山,合兴附近称后山,此三处居人最众。“千步金沙”为普陀山十景、十二景之一。第三句抄明屠隆《千步金沙》诗)
五十六
杨枝庵中观音像,相传唐人阎公绘。曾办商校我上课,坐着大卡打来回。
(杨枝庵因有明代人据唐阎立本绘杨枝观音像刻石而得名。此庵曾改作舟山商校,吾曾应请为其大专班授中国通史课)
五十七
千步沙头望海亭,达摩祖师王震画。沙埋观涛听潮字,海市蜃楼多佳话。
(望海亭也称“无量寿亭”,亭北石室“净土堂”供无量寿佛等,皆清末民初名画家王震绘。亭下沙中石镌“观涛”“听潮”。普陀山曾现海市蜃楼,孙中山游山时见之,有《游普陀山志奇》)
(此文今刻石立于佛顶山入口小广场)
五十八
锦屏山麓法雨寺,群林环抱海边峙。明时曾称海潮庵,现今佛国第二寺。
(锦屏山为法雨寺座山。法雨寺原称海潮庵、寺,清康熙题“法雨天花”后改今名。清康有为题法雨寺联:“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
五十九
大殿迁自明皇宫,琉璃金顶九龙殿。法雨天花康熙匾,气势雄壮山海连。
(山志载,法雨寺九龙殿主体建筑材料等于清初从明南京皇宫拆迁而来)
六十
寺中松树名罗汉,两人合抱尚嫌粗。龙凤扁柏多逸枝,廿四孝傍白果树。
(九龙殿前有二十四孝石刻栏板。寺中白果树为山上白果树之最)
六十一
太虚印光曾入关,参得真谛何其难。儒家佛家通有无,禅宗莲宗教脉连。
(太虚、印光,皆民国高僧,曾于法雨寺入关修禅。孙中山来山时太虚出关谒见并呈诗作)
六十二
法雨寺边香云路,香云缭绕路为堵。香云亭外法雨香,朝拜佛顶才半途。
(自法雨寺西至佛顶山石阶路名“香云路”,途中有“香云亭”)
六十三
历乱群峰倒蔚蓝,回头或作如是看。苍水当年苍茫诗,伏剑海岛挽狂澜。
(张苍水抗清19年中数次登普陀山,有诗。第一句抄张苍水《登菩萨顶》诗)
六十四
佛岛要数佛顶高,三百来米石阶遥。拍遍栏杆一挥汗,峰回路转青冥杳。
(佛顶山海拔高近300米,自法雨寺西至山顶有石阶千余级,旁有铁栏杆,“大跃进”时拆而炼钢。20世纪80年代重装)
六十五
接近山巅一巨石,海天佛国丈见方。抗倭名将侯继高,一笔一划放光芒。
六十六
石上擎石题云扶,当年郭老联语妙。云扶石来石扶云,山民老郭山事晓。
(传郭沫若来山出上联“佛顶山顶佛”,时无人对下联,后山民郭友涵对“云扶石扶云”)
六十七
佛顶嘉木号佛茶,谷雨明前供菩萨。南海紫菜一佳肴,特产还有水仙花。
(普陀山三大特产:普陀佛茶、观音水仙、南海紫菜)
六十八
人到山顶不见寺,寺藏森屏林莽里。慧济小庵明代创,今称佛山第三寺。
(慧济禅寺原称慧济庵,今亦称佛顶山寺,为普陀山第三大寺)
六十九
寺后树名鹅耳枥,珍稀早称国宝树。周边还多姜子木,中有巨岩朝阙柱。
(1930年钟观光首次发现普陀鹅耳枥。慧济寺北下有巨石,上刻“照阙玉柱”)
七十
徒步登顶显虔诚,懒人今乘缆车行。春绿秋红扯衣袖,远海近岚入眼明。
(今佛顶山东北有索道缆车,游人多乘车上下,已失步行登山之趣)
七十一
茶山夙雾雾罩茶,茶花开时满山艳。一叶一花一如来,红尘三生说因缘。
(茶山在佛顶山西,旧多山茶花,尚有遗存老树。志载茶山有抗清名将张肯堂墓。“茶山夙雾”为普陀山十景之一)
七十二
大石小石如雪堆,志称大小雪浪山。地处山北游人少,也有山志诗篇赞。
(大雪浪山、小雪浪山在佛顶山西,白石磊磊如积雪,故名)
七十三
羼提庵过极乐庵,渐行渐近飞沙岙。山志记载曾海峡,吹来飞沙风怒号。
(羼提庵、极乐庵在法雨寺东、飞沙岙西。《地藏经》有“羼提菠萝蜜音”,意为微妙之音。旧梵音洞所在山与普陀山间为海峡,后飞沙积岙而两山相连,故称飞沙岙)
七十四
山最东端青鼓垒,海水切割梵音洞。直须绝倒叫神奇,潮来拍洞鼓声隆。
(青鼓垒又名“惊鼓擂”,梵音洞在青鼓垒山下海边。第三句抄明徐如翰《潮音古洞》诗)
七十五
传说此洞最玄妙,顶礼膜拜现观音。人见人异大士形,两洞潮声骚客吟。
(传于梵音洞口膜拜,可见观音现身。“古洞潮音”为普陀山十景之一。梵音洞与潮音洞“两洞潮声”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七十六
此去琉球路不遥,鉴真东渡此山绕。遣唐使来先登山,朝拜也需候海潮。
(鉴真东渡有从宁波出发经普陀山往日本者。史载明时从普陀山出发,乘木帆船、顺风顺水、两昼夜可达琉球群岛)
七十七
百步沙头一巨岩,俗称狮子大尾巴。镌刻师石石可师,挡潮磨铁有人夸。
(百步沙在多宝塔东,沙南端有巨岩,上刻“师石”及题诗)
七十八
信步南行紫竹林,风梳佳枝发天籁。紫竹林中观自在,莲花台上见如来。
(第三、四句抄普陀山寺中楹联)
七十九
当年悟空常来此,筋斗一个路几千。请得观音降妖魔,西游记中有遗篇。
(孙悟空来普陀山请观音事详见《西游记》。吾曾作《〈西游记〉中几处写到普陀山》刊发)
八十
紫竹林下紫竹庵,锦裙观音赤着脚。绿杨荫里语鹦哥,手执钢刀竹皮削。
(紫竹庵原名“听潮庵”,明末创建,清道光时改今名。第二、四句化《西游记》描摹观音诗“曼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第三句抄《西游记》)
八十一
观音过此不肯去,小院开山年最久。唐宋明清忽而今,弹指刹那时悠悠。
(第一句抄清康有为《题不肯去观音院》诗)
八十二
日僧慧锷朝五台,请得大士回东瀛。观音不肯离神州,普陀山上始经营。
(唐末大中年间,日僧惠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日本,经普陀山受风阻而留观音像)
八十三
宋时也称宝陀寺,丞相大官多来朝。大德传灯一代代,晨钟暮鼓余音绕。
(宋鄞人史浩曾朝普陀山,有文为记,后官丞相)
八十四
潮音洞外禁舍身,燃指难见大士身。佛家最讲慈悲心,切忌杀生何况人。
(“古洞潮音”为普陀山十景之一。不肯去观音院外有“禁止舍身燃指”碑)
八十五
抗倭刻石字漫漶,中日怨怒时不遥。善财礁外新罗礁,万国来航路迢迢。
(潮音洞上有明嘉靖三十二年俞大猷等督师抗倭记事石刻。唐时称朝鲜为“新罗”)
八十六
再往南登观音跳,先拜大士大铜像。仰之弥高纷折腰,骑狮骑虎骑白象。
(“观音跳”为一矗立海边的巨石,上有一大脚印,传为观音足迹)
八十七
桃花一步飞白花,留有脚印观音跳。一苇可航洛迦山,灯火荧荧情未了。
(桃花即桃花岛。白花即小白花、普陀山。传观音从桃花岛飞跳至普陀山,降服小白蛇,故海边巨石留脚印。宋苏东坡《送冯判官之昌国》:“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普陀山隔海有洛迦山,“洛迦灯火”为普陀山十景之一)
八十八
龙湾百姓枕海眠,金沙人家踏歌行。村中有井水皆洌,罗汉岩旁仙女坪。
(龙湾原为一渔村名,今俱改事旅游业。村畔有罗汉岩、仙女坪)
八十九
环龙桥南一孤岛,海岸孤绝南天门。山海大观蓝理题,真歇茅蓬无处寻。
(蓝理,清康熙间定海总兵。真歇,南宋绍兴元年至普陀山,结庵南天门,题“海岸孤绝处”,旋任宝陀观音寺住持,易律为禅,被尊为普陀山禅宗第一代祖师)
九十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三寺加庵八十八,一百廿八茅蓬盛。
(第一、二句抄明徐如翰《雨中寻普陀诸胜》诗。普陀山盛时有3大寺、88庵、128茅蓬)
九十一
山史山志读依稀,寺内寺外都走遍。自然人文俱相宜,挥挥衣袖说再见。
尾声一
我曾撰著小游册,也曾抄诗编诗选。梦萦佛国几回回,无关海风泪潸潸。
(曾与王道兴合著《海天佛国普陀山》,1985年内部出版。又合注《普陀山诗选》,200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尾声二
老来少睡勤笔耕,不计心拙复笔拙。春满幽岩小白华,我写我思不雕琢。
(第三句抄元盛熙明《游普陀》诗)
附:
明代屠隆所编“普陀十景”: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天门清梵,
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
清代裘琏所编“普陀十二景”:
短姑胜迹,佛指名山,两洞潮声,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盘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熙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作者简介
龚烈沸,宁波天一阁退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