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子
闲聊戥子
戥(děng)子的学名是戥秤(也写作称),是杆秤的一种,可以说是微型和精密的杆秤,用来称重贵重物品。
但是关于杆秤的历史,好像还没有定论。有人说,杆秤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或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当然,古代的称是十六两制的,以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的每一颗星代表一两的重量,十三颗星代表十三两重,为防止商家短斤缺两,再加上福禄寿三颗星,就是十六两了。如果卖家缺称,那么少一两会损福,少二两会伤禄,少三两会折寿。
到了东汉和魏晋时期,杆秤应该已经比较成熟了。唐宋时期,原来两以下非十进位制的重量单位铢、累、黎,被改成了十进制的钱、分、厘。
木杆秤也叫司马称,其计量一般只能精确到两,之下的钱、分和厘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上是称不出来的。这对于一般的农副产品计重是可以的,但无法满足贵重物品的精准称重。北宋时期,朝廷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经过长期用心研制,在公元1007年间发明了戥称,其称重精度能够达到钱以下的分,可用于金银、香料和贵重药材的计重。
在清末之前的古代很长时间,作为交易的货币,通常是银两和中间有方孔的铜钱。一个铜钱价值一文,一千文(铜钱)是一贯,一般等值一两白银。以唐代的开元通宝为例,一枚铜钱重一钱,那么一千个铜钱或一贯钱的重量为6.25斤,即6斤4两。古时候人们出远门经商或探亲,需要带上很多路费,如果不是携带银两,就要把一串串铜钱盘缠在腰上,所以路费也叫盘缠。至于“腰缠万贯”(相当于一万两银子),那可是用来形容富人的夸张说法。
清代不同时期的铜钱
需要说明的是,秦时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之后各个朝代的斤和两的具体重量,一直都有变化。用现在的公制重量克(g)来进行说明,秦朝和西汉的一斤为254.24克,一两为16.14克;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一斤为222.73克,一两为13.92克;隋初一斤为668.19克,一两为41.76克;隋末一斤为222.73克,一两为13.92克;唐朝至清朝一斤为596.82克,一两为37.30克。
百年前的1928年,国民政府对市制的度量衡进行了调整,为的是与国际接轨和便于与公制的换算。由此规定一公尺等于三市尺,一公升等于一市升,一公斤等于两市斤。这样,一斤的重量变成了500克,一两相应地变成了31.25克。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为方便计算和换算,进一步把十六两制改成了十两制,一两就由31.25克变成了50克。但台湾和香港地区一直保留着清末的司马称计重和十六两制,其中台湾的一斤为596.82克,一两为37.30克。香港的计重还受到了英制重量单位磅的影响,其一斤为604克,一两为37.75克。所以在港台购买计重商品时,要弄清楚计价单位采用的是公斤、磅,还是司马称市斤。
古代人们在出门旅行或大额消费时,为避免携带沉重的铜钱,往往会携带银两。但特定币值的银元或银币直到清末才开始出现,之前的银子,要么是铸成元宝或银锭,要么是碎银子。除了买田买屋等特大额交易使用元宝或银锭外,一般日常买卖大都使用碎银子或铜钱,但铜钱数量一多分量就重,即使是等值一两银子的铜钱也有一千个,按每个铜钱一钱计算,重量达到6.25斤,合现在的3.73公斤。所以如果有人在餐馆办一桌酒菜招待朋友,他一般会使用碎银子去支付餐饮费。店家除了需要鉴定银子的成色,还要称重。顾客给多了店家就要剪下一小块退还,或从钱柜里拿一小块碎银作为找零;少了就由顾客追加碎银。以上多退少补都要称重,做到买卖公平。当然,也可用铜钱追加或找零,那就不需要称重了,因为每个铜钱的币值是一文。
小说里描写的古人约朋友在餐馆酒足饭饱后摸出一锭银元宝,对店家说声“不用找零”就潇洒离开,看上去很豪爽,其实是虚构的。如果这个人经常这样消费,那即使万贯家财也会很快被败光的。就像现在买一副大饼油条,递过去一张百元大钞不要找零一样不真实。
宋人刘承硅发明的戥子适合碎银子的精准称重计量,因此很快普及全国,一般的客栈、酒楼和各类商铺的柜台都有配备,甚至还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清代的时候,戥子的使用达到了顶峰。
家里的一把祖传戥子,戥杆长度约22公分,秤盘直径5公分
家里有一把祖传的戥子,在此聊聊这个古代的精密计重器具。
这支戥秤估计是清代的,其盒子用杉木制作,上了黑漆,模样有点像乐器中的琵琶。戥子装入木盒后方便商人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秤杆或戥杆的长度约为22公分,材质应该是牛骨,秤盘系黄铜制作,直径5公分,秤砣或秤锤也为黄铜浇铸。戥杆的右边有两个提绳,即秤纽,分为头纽和二纽(宁波话叫里纽和外纽),分别称重较重和较轻的物品。两个秤纽对应两组秤星。
宁波话把秤星叫作秤花,怀疑一个人会不会使用杆秤,往往会问:“秤花看得懂吗?”但这个戥子的秤花,我一时半刻没有看懂,需要用砝码来加以确定,可是家里哪来的这种东西?我找来标注为“库平七钱二分”重量的光绪元宝银币作为替代品,弄明白了外纽的秤花,又用一枚标注为150g(约等于旧秤4两)的银质印章,确定了里纽的秤花。我搞清楚了外纽起量为0钱,最大称重是21钱,也就是2两1钱,钱以下的刻度10等分,精确度为1分;里纽起量为2两,最大称重是10.5两或10两5钱,两以下的刻度10等分,精准度为1钱,但由于相邻之间的刻度间距较大,可肉眼判定半钱(5分)。
借助银元和银章认识秤花
清末开始铸造和发行银元,规定壹圆的重量为七钱二分,圆以下也有了伍角、贰角和壹角的银币,而且还发行了价值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的铜元(铜板)。这些硬币都标明了币值,方便日常买卖交易。碎银子逐渐退出市场,与之相伴了千年的戥子也随之失去了用武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热情越来越高,收藏的品种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收藏界,戥子与笔筒等古董属于杂项。但杂项并不等于低劣或低档,相反,如果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和工艺独特,戥子也是一种高品位的收藏品。
戥杆是戥子的重要部件,其选材从高到低应该是象牙、虬角、牛骨和乌木等。秤盘和秤砣一般为白铜、黄铜或青铜制作。戥子的匣子用材依次有金丝楠木、花梨木、红木、樟木和杉木等。
前几年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个精致漂亮的元代戥子以人民币226万元的高价被一藏家拍走,说明戥子的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作者简介
舒云亮,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翻译出版多部译著,并在各类报刊发表多篇散文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