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话︱军长傅全有(之三)

文摘   2024-07-26 19:00   中国  

傅全有在去老山前沿一线阵地途中与自己部队的兵们


军长傅全有

(之三)

︱甬上话
     

01


       军长说过,自小因家里没钱交学费,只读过两个冬天的私塾学堂,后来忙于生计,把学过的字又还给了先生,全凭当兵后如饥似渴地学习才脱盲。也因为幼年失学不认字,当战士站岗时发下来的口令也要靠死记硬背。当副连长时才跟着指导员学写字。学的第一组字是写在手心里的“革命”和“到底”,还是分两天学的。从这里起步,凭着顽强的毅力,四个月学会了500多字。

       后来当了军长,写字的时候手也是摇来晃去,抖抖嗦嗦,一横一竖都是带连续不断的小波浪,看起来很困难的样子。批文件、签名时写的字也是曲里拐弯。尽管如此,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有见识,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级军官。他的文化水准非一般高学历之人能比。

       没上过学读过书不是件好事,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造就了他惊人的记忆力和超凡的归纳总结能力。他在总高级步校上学听课,别人都记笔记,唯有他只听不记,因为手速慢记不下来,于是强迫自已把教员的讲授全部印在脑子里。所谓“博闻强记”“死记硬背”大概说的就是这样。


军长在战区听取专家介绍新型通信系统


       他关于军事工作的许多讲话文本、材料,大多数由作训处完成,我也曾经根据他的思路,整理过不少东西。比较神奇的是,军长在拿到你给他的材料后,也不怎么仔细看,只是一页一页地翻着浏览。翻过几遍之后,材料就被丢一边去了,一页纸的字到他那里就变成一个字或一句短语。到了讲话的时候,也不看稿,视材料为无物,非常流利地从头讲到尾,而且全是自已的话。

       经过反复观察,并与其他人交流后,我才发现个中奥妙:他看过一大段或一页之后,立马就会概括为一个字或一句短语记在脑子里,归纳综合,找出本质,提炼精华,抓住重点,简明易记,所以脱稿是必须的。

       他经常的一个形象,就是站在一堂听众面前,时不时挥动着一只手,一字一句从容淡定地表达他的意思。

       打造一支学习型军队,建立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说过,军队应该是所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正是这样的一个大学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军人。


三师傅参谋长为部队讲解打集群坦克战术和战例


02


       军长思考问题不落窠臼,常常独辟蹊径。知情者一致感到,军长超人的归纳综合能力和记忆力常人难比,而且特别善于归纳总结,处处讲辩证,事事求创新。把一个问题想透亮后,能用最简炼的方式予以表达,而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表述套路。

       调皮有才的参谋们把军长一度惯常使用的套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性结合,关系学”“高新化”等。我把这个方法比喻为“树杈式归纳记忆法”,即围绕一棵大树的主杆,分开几个杈,每个杈再分枝,从各个方面想深想透。

     比如“一二三四五”:一个战略、两项目标,三个重点,四项措施,五种办法”等。

       比如“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动性与被动性”;比如“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研究与试验相结合”;比如“火力打击与兵力运用的关系”“发动群众与加强领导的关系”等等。

       还比如,记住了“高新化”三个字,就可以引申出认识高,境界高、站位高;新问题,新变化,新举措;规范化,集约化,智能化等一连串的思路。

       如此归纳,好懂易记,简单明了。只要记往几个关键字,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长篇大论也不怕。


军长在老山视察前沿阵地


       不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养生和其他方面,也能不断提炼出精辟的语言来。1985年一军到云南打仗,战前动员时他说“士气要一鼓再鼓”,战后评功时他说“冷水要一泼再泼”,意思是大家别争功,打了胜仗别昏了头脑。精彩至极!

       时间长了,作训处的处长、参谋们都掌握了他的这个特点。给军长出主意、写材料,只要是突出了这个特点,按这个模板来,无一被推翻重来的。

       这种后天养成的超强归纳综合与记忆力,在成为高官之后也令人赞叹不已。

       1998年,已经当了军委委员、总参谋长的他,随同江主席、温副总理,中办曾主任等领导到九江慰问“98抗洪”一线军民。在抗洪部队正军职以上干部座谈会快结束时,江主席临时点名让总长说说。傅总长立马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说了一番话。江主席听罢大赞,对坐在旁边的温副总理说:你看,即使是硕土生、博土生也讲不了这么好啊!

       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更为精彩的门。这句话在他这里得到最好的铨释。凡是见识过军长这个本领的人,无不为之叹服。


1976年傅副师长与顾参谋在“东海1号”演习中


03


        军长是个极重感情的人。

       一军机关的人都知道,军长夫人郭阿姨是个小脚老太太。这是自一军调防江南后,湖州军部大院许多年来出现的唯一裹过脚的一位山西女性。她十多岁时就到了傅家,在军长外出当兵的岁月里,以一已之力支撑了傅家,吃过很多苦。军长对她感情很深,俩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许多年。夫人去世多年后的2024年,年届94岁高龄的傅军长,还是割舍不下这份情,携后辈们返回原平老家宽滩村,为去世后葬回家乡的老伴扫墓。说句不该说的,这也许就是军长在向老伴做一次最后的告别。这份情着实令人动容。      

       军长为人宽容大度,内在刚烈但不形于外,也从不以势压人。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至今历历在目。大约1984年左右,时任司令部作训处杨金海处长被任命为二师五团团长,军里任命在作训处当过参谋的时任二团参谋长顾守成为作训处副处长并代处长。但顾不太愿意再返作训处。听到这个消息,不太轻易发火的傅军长难得地生气了,自己跑到保密室撕掉了这个命令并说,不来算了,我们找别人!所谓“爱之深,恼之切”大概就是这样。这件事,当事者顾参谋长肯定是不知道的。


一军部队誓师出征


       话是这么说,气也生过了,终究还是不舍得顾守成。 当年下半年,军里接到去云南打仗的命令,这位顾参谋长还是以作训处副处长、处长身份跟随军长入滇,没耽误他成为一军的“首席参谋”,战时如影随形,创造性地贯彻了军长的意图。

       轮战刚结束,尚未收兵回营,庆功会也没开,军长便离开一军,直接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赴任去了。行前邀顾随他去军区作战部或司令部办公室当领导。这明显是提职升官的事,谁知这位处长比军长还犟,直接婉拒。最后的结果是,在顾的推荐下,军长从作训处带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参谋沈伟光,做为司令员专职秘书去了成都。


傅军长与顾守成、沈伟光勘察战场地形


04


       军长喜欢有才的人。别的不知道,就军作训处而言,他先是最欣赏冯志道处长,基本言听计从。继冯处长之后,顾守成成为他最欣赏、最信任的处长。这两人都是有德有才又有趣的人,也是堪称吾辈“导师”的人。

       军长到成都任职时选用的首任秘书,亦可见他识人用才之一斑。

       沈伟光是杭州人,在二师五团当过战士、文书和团后勤处战勤参谋,还在军、师两级当过作训参谋。转业后先后任过浙江省档案局机关党委书记,信访局局务会议成员、督查专员。也一度任过国务院特区办葛洪升主任的秘书。

       这是个有特殊才能的研究型人才。1987年底我在二师作训科当科长时,他屈就我们科正营参谋。工作之余,他闷头研究一种别人都没听过、也感到不理解的“信息战”理论。乱七八糟写好一个章节,就让科里打字员帮他打出来。写好的东西中也不乏粘贴有《参考消息》等报刊中的一些“豆腐块。”可见他是从这些公开出版物中发现了别人没意识到的新型战争的苗头。不过当时我对他的研究和他的这个理论也是不以为然。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伟光部分作品


       从199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信息战》开始,他的才能为人所知,信息战理论也引起重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信息攻防获得压倒性优势,信息战的概念首次进入美军《国防部指令》。奥地利林茨首届国际信息战论坛费尽周折找到沈伟光,特邀这位被公认“信息战之父”的人参会并发表“为遏制信息战而奋斗”的演讲。《新华文摘》转载文章称“沈伟光:全球最先按响信息战警铃的人”。

       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玩似的连续出版了《思维战》《新战争论》《第三次世界大战——全面信息战》《新军事问题》《制造革命》《信息时代》《2000年中国》《论社会主义本质》《传媒与战争》《横店模式》等60多部专著,可谓著作等身。

       2023年伟光年仅65岁时却因病弃世,精彩而有质量的一生戛然而止。不由人感叹,老天的确妒英才。


傅军长向总政治部余秋里主任汇报云南前线战况


05


     军事指挥员在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往往显不出他真正的能耐,看看大家都差不多。即便有些人表现出有很非凡的工作能力,也不代表他具有指挥打仗并能打胜仗的素质。

       1985年,一军在中越边境轮战返回湖州驻地不久,我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毕业返回军司令部,并晋升作训处正营职参谋。那年,军里对战时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整理。顾守成处长安排同去参战的作战参谋胡汝华负责整理编写《威震南疆》一书,被编进书中的文章还有一小点稿费。我虽然无缘去到前线,但因我俩办公桌是面对面,利用这点便利,把他搜集的各种文稿都找来看了个遍,并把一部分实战指挥文书印了一册64K本的小册子雪藏。

       此战,一军在昆明军区编成内,以陆军第十四军(甲)的战时番号,指挥一师、三十六师、炮兵九师、南京军区工兵笫二团、福州军区炮兵第十三团等部队,接手第十一军的防御任务。防区正面宽23公里,纵深35公里。在约800平方公里的幅员内,坚守老山、八里河东山、那拉三个方向的121个防御阵地。任务艰巨而重大。

胡耀邦总书记、余秋里主任视察战地的题词


       研习过后,一个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此次一军参战,部队英勇顽强,指挥坚定灵活,堪称教科书般的经典。

       自1984年12月初进入阵地,到1985年6月初撤出,经历了大小战斗100多次,抗击敌2.24余万发炮弹袭击;打退敌9次营团规模、102次连以下规模的攻击;拔敌据点28个。我军以阵亡397人的代价,歼敌5007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己方无一个阵地丢失,无一人被俘虏,无一人违反战场纪律,以最小的代价完胜。1985年春节,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总政主任余秋里亲临战地视察,总书记欣然题词说“国威军威看西南”!一军曾经的老首长余秋里为老部队写了“威震南疆”四个字。

       作为主要指挥员的傅军长也因此尽显锋芒,一战成名。


(未完待续)

甬上话

      曾经的职业军人,退休后在行走中探究历史,追寻前人留下的足迹。在本号连续推送系列文章,回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体味他们或波澜壮阔或悲壮痛苦的精神世界,吸引了众多网友。

大河奔流工作室
坚持文学性和原创性。不追新闻热点,不求轰动效应。说真正想说的话,写时过境迁仍然可读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