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人
这是一部记录建筑工地地质钻探人创业现状的作品。
拍摄《钻探人》始于2019年12月12日。那天上午我驾车经过宁波东钱湖白石南路,只见原大堰村已拆待建的土地上,有人正在搭建帐篷,搬运物品,旁边还停着一辆施工车。出于好奇,我停车前去探个究竟。一问方知,这片土地将建造宁波国际会议中心,他们是从事钻探作业的先遣人员,也是工地最早进场的队组。想到自己长期在拍摄东钱湖一带普通劳动者的照片,还有自己当年从事会展工作留下的较深情结,我从此开始了对这些钻探人为期近半年的跟踪拍摄,直至他们在此地作业完毕。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地质钻探勘测由宁波冶金勘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承包,再由该公司分包给符合资质条件的钻探队组,统一旗号,统一着装,统一管理。这些钻探人分别来自贵州、四川、山东、江苏、湖北、浙江等省的农村,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9岁,多数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不一,以小学、初中为主,新入伙的极少数90后具有高中、中专学历。钻探人的工资按工作日计算发放,日收入200至300元。
钻探孔位在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图纸中标注,由现场工程师实地放样确定。每孔钻探深度不同,约20至80米。该项目钻探孔位达433个,钻探车最多时超过30台。
每台钻探车由机长、描述员和小工等3人组成。机长由从业较长、经验丰富、能力较强者担任,负责操作钻机、指挥、协调和维修等;描述员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从事编写钻探记录、取样和送检等;小工干力气活,从事钻杆、钻具安装、取出和其它杂活。机组人员需紧密配合,及时补位,合力操作,缺了谁都不行。
钻探人在野外作业,需经受风吹雨打、天寒酷暑、地形复杂、工期紧迫、机器故障等考验。作为一名合格的钻探人,要具备身强力壮、吃苦耐劳、操作熟练、灵活应变等基本素质。
据我多次探营和交流,深感钻探人生活艰苦,无论住宿、饮食、用电、取水、洗漱等,都得克服旁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虽说如此,我所接触的几十位钻探人都心态平和、乐观,很少听到抱怨声,而是积极面对挑战,安心本职。所以,我能经常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和家乡的山歌、小调,还能感受到他们爱国、爱乡、爱家、爱岗的高尚情怀。这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对他们产生无比敬意,促使我不厌其烦地去工地摄取他们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意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并为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视觉档案。这也算是我对他们敬献的一份薄礼。
1、他们属于进入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工地最早的一批钻探人。从左到右分别是:薛庆余、王学东、文从章、王修森、薛喜钊,都来自山东临沂。
2、钻探人进入工地时,建设单位还未搭建民工宿舍,他们需在野外搭简易帐篷或在工地附近租房,大多风餐露宿。
3、当第一辆钻探车出现在工地时,一匹村民养殖的马出现在前方。这片土地被征用后,来自苏北的老人王军功在此放养牛、马。
4、第47号钻探孔位的孔深将达到52米。机长顾怀兵,机组成员耿德火、张志,都是贵州毕节人。
5、钻探车到达指定孔位后,钻探人的首要任务是卸下施工器材和物资。
6、钻探车旁需挖蓄水池,用于钻集中排放钻探污水。来自河南洛阳的90后青工张艺浩在师傅指导下初次干这活。
7、每台钻探车配3名操作员,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才能完成钻探作业。
8、车长由操作经验丰富的人担任,站在车上开车,并指挥、协调另外两人作业。
9、来自山东临沂的王传兴负责钻探杆的安装和取出,约半小时操作一次,钻探越深,杆子越多,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
10、王传兴和他的老乡王立亮一起,费劲地搬动钻筒,每天需安装和取出钻筒和钻杆一百多次。
11、各钻探孔位取出的土样、石料均送由描述员选择、排列、登记、填表和拍照,然后送至宁波市冶金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分析,结论书交建设单位,以供施工方案制订和实际操作之用。
12、来自浙江仙居的90后工程师胡佳雨和他的同事指引车长王传宝去新的孔位钻探。
13、一台钻探车在去新的孔位途中深陷泥潭,众人用力推着开足马力的钻探车艰难地往前走。
14、钻探人需掌握不同地形作业的技术,有时根据需要在水域操作。
15、遇到下雨天,江新宽、许文斌、张军洋(从前至后)照样顶风冒雨去施工现场。
16、钻探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天天与泥水和汗水打交道。
17、暑天烈日高照,钻探车升起遮阳网布,但依然闷热难耐。
18、湖北荆州来的王发宝在抢修机器。对合格的钻探工来说,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魄,还得掌握各项技术,包括及时排除故障。
19、作为车长,王发宝对下属管理十分严格,时而会发点脾气,但事后不会把不称心的事放在心上,大家对他评价较高。
20、1998年出生的贵州毕节人吴相刚中专毕业,加入了宁波钻探人的行列,他上班第一天,同乡人张志兴致勃勃地向他传授创业经验,鼓励他好好干。
21、太阳西下时,忙碌了一整天的钻探工人陆续返回宿营地。
22、到了宿营地,大家开始料理生活上的事,老文抢先为大家做饭,惯于在锅内放几颗家乡带来的红枣。
23、钻探人吃晚饭多已天黑,几个人在露天围在一起吃,由于白天干的是重体力活,大家的胃口不错,一会儿便把饭菜一扫而空。
24、部分钻探人住在工地附近村民的闲置房,薛庆余住在山坡林中,雨天比较潮湿,晾在室外的衣服不容易干。
25、多数钻探人住在没有自来水的临时帐篷,大家只能在河边洗漱,或从池塘取水。
26、中饭后是钻探人稍息的时间,李碧在床上通过手机看影视,边给手机充电。
27、长期在外工作,来自江苏灌南县的江新宽有时难免会想家。
28、1999年出生的赵壮(左)是工地最年轻的钻探人,来自贵州威宁,他随堂兄赵庆如在同一台钻探车工作,兄弟俩午饭后倒头便睡,不到半小时又去工地了。
29、工余时间,钻探人喜欢找老乡,会工友,聊聊开心的事,有时也打牌、喝酒。
30、即将完成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钻探作业前,钻探人在工地合影留念,随即他们将踏上新的征途。
作者简介
俞丹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2005年度《大众摄影》月赛年度最佳摄影师、2006年度奥地利超级摄影特别专题展金奖、2019视觉中国年度摄影师和第三届浙江摄影金像奖等获得者。曾出版《变味》《品味》《况味》等散文、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