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凯观课|二上《黄山奇石》

文摘   2024-11-23 00:00   重庆  
      大家好,我是十年赛课老司机邱志凯,拥有获奖课例,能做原创设计,今天公开课体验官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王丹彦设计的《黄山奇石》的教学艺术。

         综合评价⭐⭐⭐⭐⭐⭐⭐⭐️

 ● 方法实用度:⭐⭐️
 ● 活动深广度:⭐⭐️
 ● 课堂趣味度:⭐⭐
 ● 评价精准度:⭐
 ● 学生辐射度:⭐️


一、观看录像,揭示课题

观看录像。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黄山因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立。今天我们就到这“人间仙境”去看一看。(播放黄山风光的录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板书课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吧! (板书《黄山奇石》。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闻、名、景、区、省、部、秀、神、尤、其、仙、巨、位、著、形、状)指名读,注意指导“闻、神、仙”是前鼻音, “名、省、形、状”是后鼻音。
开火车读生字,小组竞赛读,抢读。
出示词串。教师范读,学生读。
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出名 知名 有名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举世闻名 远近闻名山区 地区 风景区 风景 景色 景色如画
仙桃石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巨大 巨人 巨变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名称用横线画出来。
互动交流。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1)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这些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奇石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四、读悟结合,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字用红色标注,指导学生借助语境认读生字。
(1) 出示课文插图,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出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感悟黄山石的“奇”。
(1) 出示第二幅插图,观察欣赏课文介绍的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①提问:“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 (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② 指导朗读。出示文中的轻声词“飞下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语音的变化。在指导读好轻声词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轻声连读的方法,掌握连读的节奏。

例如:从天上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1) 出示第三幅插图。观察欣赏课文介绍的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

①看视频联系上下文理解“翻滚的云海”“陡峭”等词句。(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面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② 学生读这一段课文,用自己的话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讲读第6自然段。

①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

如果黄山只有第2、3、4段写的这3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③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石的奇? 

④观看录像,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1) 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5自然段。指导辨析“都”这个多音字“天都峰”要读“□ū ”。

②说一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 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③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然后把想象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

④分析2一5自然段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⑤以图像回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2—5自然段。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那么,黄山石还有哪些呢? ①(出示怪石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 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同座互相说一说。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②学生边演边说,师生共同评议。

③启发学生结合省略内容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

四、归纳小结,拓展阅读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课文内容。
阅读欣赏。《黄山奇松》,《黄山云雾》。
活动安排。开展“黄山小百科”的知识搜集活动。



王丹彦老师执教的《黄山奇石》一课,是一堂富有创意与实效的语文课,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与价值。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这堂课进行详细评价。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课程伊始,王老师通过播放黄山风光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黄山仙境之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引入,配合优美音乐与动人解说,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情境创设方式,不仅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黄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续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识字教学,扎实高效

在识字教学环节,王老师遵循统编版语文教材“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采用先识后写、结合课文语境、组块识字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然后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抢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强化记忆。同时,老师注重对前后鼻音等易错字音的指导,如“闻、神、仙”是前鼻音,“名、省、形、状”是后鼻音,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准确性。此外,出示词串并范读,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记忆生字词,从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实现了省时高效、激发兴趣、学生主动独立识字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王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奇石名称,并通过同桌互动交流,探讨课文写了哪些奇石、样子如何以及所在自然段等问题。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中,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

四、读悟结合,深入理解

1. 第一自然段教学:王老师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借助语境认读生字,并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不仅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更能读出情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的独特魅力。

2. 奇石感悟教学:在学习第 2 - 5 自然段时,王老师针对每一块奇石都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仙桃石”为例,通过提问“仙桃石”名称由来,引导学生关注“飞”和“落”字,体会其神奇之处,并在朗读中感受轻声词的语音变化与连读节奏,如“从天上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文本。对于“猴子观海”,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翻滚的云海”“陡峭”等难懂词句,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景色的壮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读第 5 自然段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山奇石闻名中外的原因以及黄山奇石数量众多的体现,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黄山奇石“奇”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观看录像给岩石起名字,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学习第 6 自然段时,对“都”这个多音字进行辨析,并引导学生理解“金光闪闪的雄鸡”的形成原因,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分析了 2 - 5 自然段写法的异同,并通过图像回放引导学生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课堂结尾处,王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并归纳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梳理。随后,安排了阅读欣赏《黄山奇松》《黄山云雾》以及开展“黄山小百科”知识搜集活动。这一拓展环节,体现了统编版教材“1 + X”的教学理念,通过精读一篇课文延伸至多篇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阅读中深入感受黄山的独特魅力,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建议与改进
1.在朗读指导方面,虽然已经注重了情感与技巧的培养,但可以增加更多的朗读评价环节,让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
2. 在拓展阅读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分享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拓展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总体而言,王丹彦老师的《黄山奇石》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情境创设、识字教学、自主学习、读悟结合以及拓展延伸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且富有实效的语文课。


邱志凯的教学灵感
不止有课例 更能做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