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放量大涨,8月会否变盘?

文摘   2024-08-01 16:40  

一、基础市场回顾

股市方面,7月指数持续缩量震荡下跌,沪指一度创出2865低点,但在31日两市突然放量大涨,带动了主要指数全月跌幅收窄。由于二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重要会议在稳增长层面的着墨基本符合预期,因此部分投资者对下半年国内经济预期偏悲观,对政策的期待也偏谨慎。诚然,私人部门信贷增速的趋势性回落可能会在中期维度上对经济造成压力。截止7月31日,上证指数月K线下跌0.97%,深证成指月K线下跌1.07%,创业板指月K线上涨0.28%,科创50月K线上涨4.39%。板块上看,无人驾驶、商业航天、军工装备、沪企改革等涨幅居前,而煤炭、电力、石油、白酒、工业金属等传统行业跌幅居前。

债市方面,7月避险资产占优,市场拉久期热情难减。海外Pivot交易升温,大选交易不确定性上升叠加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带来美股调整、美债利率下行,VIX指数走高至年内高点。国内riskoff延续,债涨,股市与大宗下跌,受央行卖债信息扰动,7月市场对长端有所顾虑,而资金相对充裕,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陡峭化下移。7月非银杠杆率回落。资管户中,基金增量资金开始回落,仍维持较高的久期水平;理财资金也相对充足,主配存单和信用债。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从存单二级利率的下行态势来看,市场对跨月后流动性预期较为乐观。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至2.1475%。

二、股、债市场展望

7月31日,风险资产逆转颓势,各大股指涨幅多在2%+,债市情绪则略微转冷。上证收益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2.07%、2.16%,中证可转债指数上涨1.08%,7-10年国开债指数则上涨0.10%。市场上行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增量政策的预期,8月开始改革的举措会陆续落地,宏观政策强调逆周期调节,一批增量政策推出的时间窗口预计在8月中下旬,涉及领域偏向内需消费端。二是流动性有望迎来内外宽松的共振窗口期,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将明确今年剩余时间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国内降准降息迎来关键窗口。具体来看:

(1)三中全会、政治局会议政策定调积极,短期经济修复预期有所改善。一是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刺激消费、加大力度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定调积极,可能改善短期经济修复预期。

(2)短期流动性预期偏宽松。一是美国通胀和就业有所放缓,6月失业率抬升至4.1%,但CPI同比回落至3.0%,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明显上升,且人民币汇率短期也出现升值,国内货币宽松的掣肘下降。二是政治局会议对加大力度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定调,叠加前期财政部及发改委统筹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均体现财政政策后续可能发力,在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宽松基调下,叠加当前超储率较低(2024Q1值为1.5%),后续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较为充裕,短期流动性预期偏宽松。

(3)监管对量化、转融通等限制提振短期市场情绪。一是前期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同时监管已就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征求意见,可能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二是通过近期全A上涨个股占比来看,从前期的10%左右的低位大幅回升,市场情绪有所修复。

从经济数据来看,7月制造业PMI从6月的49.5%小幅回落0.1ppt至49.4%,制造业景气度小幅回落。从结构上来看,7月PMI数据显示生产端和需求端仍在收缩,但生产端景气度整体好于需求端。其中生产指数回落0.5ppt至50.1%,整体仍位于荣枯线上方;需求端来看,新订单指数回落0.2ppt至49.3%,持续位于荣枯线下方,需求走弱的态势仍然较为明显。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景气度也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建筑业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景气度均较上月回落,显示目前地产和基建等施工进度尚未明显提速,而服务业商务活动也受到地产和零售等行业偏低迷的拖累。

从政策来看,7月末会议通稿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并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我们认为该会议再次确认了新一轮政策刺激周期的开启,后续或仍有增量措施推出。目前中国市场估值仍处于低位,上证综指和恒指的前瞻市盈率分别为11.2倍/8.5倍,均低于其过去5年均值。若后续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支持进一步升级,市场情绪有望得到修复。我们预计短期市场或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可关注符合会议提及的重点产业政策方向的投资主线,如房地产、以旧换新和新型消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等。

科技成长可能仍是8月配置的主要方向。2000年以来4次美联储降息周期经验表明,美联储降息后期释放流动性下风险偏好回下新兴市场科技成长受益,当下美国就业、通胀数据来看年内降息预期显著增强,科技成长行业有望受益。而且三中全会以及七月政治局会议均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政策定调,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基础上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相关方向有望受益。具体可关注,行业周期具有底部向上改善预期,包括半导体、农业等。需求稳定,且受益于改革预期的医药、军工等。

而债市方面,债市继续走强,长债依然有一定下行空间。央行降息之后,整体广谱利率将进入新一轮的下行期。对于债市来说,实体风险偏好不足导致资金来源继续增加,而信贷偏弱和债券发行缓慢导致债券供给不足。因而整体利率依然处于下行过程中。结合监管态度的调整变化,我们预计利率可能进入新的一轮下行期。结合资产比价、曲线斜率以及资金价格来看,我们估计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降至2.0%-2.1%左右,按当前30和10年利差来计算,30年国债可能下行至2.2%-2.3%。

三、基金投资策略

1、科技主题基金仍可逢低看好:从AIPC到AI手机,智能终端的高用户基数给予AGI商业逻辑闭环的潜在可能性。截至2022年底,全球57%的人口(46亿人)使用移动互联网、54%的人口(43亿人)拥有智能手机,我们认为PC与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具有广泛的用户基数,在云侧大量的设备投入后,短期智能终端或将成为重要的硬件交互接口,为大模型实现AI Agent提供硬件变现平台。我们看好AI技术逐步从云侧渗透至端侧,AIPC与AI手机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故而AI方向的科技基金可考虑逢低布局。

2、半导体基金可逢低加大布局。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4Q1同比下降2%,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4Q1同比增长113%,2024年5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3%;SEMI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3.4%,2025年继续增长17%。全球硅片出货量24Q1同比下降13.2%,环比下降5.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半导体行业已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AI为推动半导体行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半导体主题基金可考虑逢低加大配置。

3、新能源基金可考虑加大仓位定投。光伏、风电6月国内新增装机保持强势;组件、逆变器6月出口保持环增;江苏省发布《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阿特斯半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阳光电源签7.8GWh中东储能大单并公布股份回购计划;晶科、TCL中环宣布投资沙特产能;特斯拉签15.3GWh储能大单;7月内6座光伏玻璃窑炉冷修,合计产能3500吨/天(在产产能的约3%);信义光能与达拉特旗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投建4条1500吨/天光伏玻璃产线。新能源板块当前或处于短期利空出尽的阶段,因此可考虑适当加大定投。

4、消费主题短期有反弹,但中期仍不确实。消费成扩内需重点,重要性显著提升。会议指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此次管理层将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点,政策上较有新意。为实现这一任务目标,管理层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如果政策端能切实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将对提振消费,进而改善经济预期具有较直接的作用。在消费提振的具体方向上,政策将以服务消费为重要抓手,同时向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领域倾斜。因此消费短期有反弹可能,但中期仍要看后续的政策落地情况。

5、军工主题基金挑选投资中上游行业的基金。7月25日电,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提出165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出,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推动G60科创走廊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G60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等。该消息军工航天类个股有较好的刺激作用。所以当前可挑选中上游的军工主题基金。

6、医药主题基金具备投资价值: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我们认为,当前板块拐点将至,中长期布局时机已至,可考虑加大仓位。

7、债券基金仍可看好。短期来看,利率下行并不必然导致汇率贬值,当前汇率依然能够保持在合理稳定水平。而中期来看,稳定总需求政策更多将以内为主。实体风险偏好不足导致资金来源继续增加,而信贷偏弱和债券发行缓慢导致债券供给不足。本轮降息后,市场尚未看到央行卖债,财政等政策暂时未看到跟进,惯性和配置力量更胜一筹。但债市真正值得提防的风险是大规模财政刺激、理财等机构行为。央行卖债的风险仍在,但更多是短期扰动,30年国债追涨有心理压力。目前,整体利率依然处于下行过程中,结合监管态度的调整变化,预计利率可能进入新的一轮下行期。




END

问小通
让中国7亿基民富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