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数据让人揪心,却暗含基金投资密码

文摘   2024-08-19 16:29  

上周末,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总体较为悲观,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2%,除了出口数据还看得过去,投资和消费数据着实让人看了揪心,年初定下的5%的GDP增速任务因为被消费、投资严重拖后腿而显得异常艰巨。

不过在总体悲观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从细节中发现很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比如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7.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4%。

高技术产业产品生产旺盛,7月份,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84.7%、虚拟现实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5.7%,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41.6%,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6.9%、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9.7%,充电桩产量增长34.9%。

消费升级数据也较为亮眼,1—7月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4.3%和19.0%。7月份,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7%,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0.7%,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增长36.9%,渗透率首次突破50%。

客观讲,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改革阵痛期,在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宏观经济数据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改革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让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得更丝滑,管理层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先立后破和破立并举的转型理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阵痛感将会逐步减弱。

关于改革,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9年完成改革任务,到2035年实现改革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伟大复兴。这意味着,最多再熬5年,改革的红利就将逐步向我们释放。

如何布局未来的改革红利,答案已经很明显,那就是顺应经济的转型趋势,提前布局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消费。具体而言,可以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疗创新、消费升级、公用事业(红利低波)5大主题基金。



END

问小通
让中国7亿基民富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