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指出现了补跌,主要受银行板块的拖累,因为该板块在8月份涨幅居前,近期因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传言而出现抱团筹码松动,沪指已经逼近2700点。
其实当前的走势,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所预测。9月份因为有中秋放假+国庆长假的来临,资金是不愿意入场的。所以历史上9月份也不会有太好的表现,这就导致了高位抱团股一有风吹草动就抢跑,于是沪指出现了补跌。
那么市场会这么一直阴跌不止吗?什么时候企稳呢?
我们先看港股,港股从8月份以来表现就好于A股,近几天出现回调,在海外衰退担忧升温及国内政策预期不明朗的影响下,这并不意外。
当前市场进入内外部环境的关键窗口期。
内部方面,近期市场广泛关注国内政策变化,尤其是存量房贷及转按揭的举措。当前存量房贷利率(约4%)和新增房贷利率(截至6月新发放房贷利率3.45%)的明显利差(约60bp)使得提前偿还率位居历史高位(14%)。若放开转按揭,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的还贷压力,缓解居民端去杠杆,部分提振消费。
外部方面,9月美国大选和降息窗口即将开启。周五晚,美国9月FOMC前的最后一个数据非农就业人数公布,但数据披露的总体结果较为温和,并未完全平息市场的衰退担忧,亦没有给出清晰的降息幅度信号,市场仍陷于衰退压力更大而降息幅度不足的纠结中。再加上9月10号的美国大选第二次辩论,近期海外市场变数较多。这也是海外市场近期出现较大调整的一大原因。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这一转变标志着从过去供给不足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求不足的现象在多个领域显现,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这对经济增长构成了显著挑战。供需形势的这一逆转,直接影响了通胀动态,使得通胀从过去的易涨难跌转变为当前的易跌难涨。
内需疲弱之际,财政宽松踌躇前行。以政府债券发行为例,在3月份两会批准的9万亿元全年额度中,截至7月底仅发行了46%(即4.1万亿元),尽管接近2023年中国经济受益于重新开放脉冲影响时达到的水平,但远低于正常年份。这意味着8-12月份可使用的额度为4.8万亿元,包括1.8万亿元中央政府一般债券、0.6万亿元特别国债、0.3万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2.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慢的暂时性原因包括去年底财政存款结转(因2023年四季度额外发行了1万亿元国债)以及难以找到足够多回报良好的项目。强劲的出口和一季度5.3%的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也降低了决策层在今年早些时候加大财政宽松的紧迫性。此外,今年夏天不利的天气条件(如暴雨、洪水和高温热浪)对一些建筑活动暂时构成了限制。
在过去十年中,政府几乎每年都完成了全年债券发行额度,只有2021年除外,当时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由于2020年基数非常低(因新冠疫情爆发)以及出口带来强劲推动,这一增长目标是一项非约束性限制。
然而,今年31个省份中有20个(占总数的65%)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年增长目标。这一比例远高于正常年份(例如2018-19年平均为44%)。由于决策高层最近几个月着力重申将致力于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宽松力度以促进地方增长。
所以面对9月份美联储的降息,以及四季度美国的大选,A股所面临的不确实性因素正逐步下降。四季国内不排除跟随美联储降息,而且在美国大选相对明朗之后,国内的一些储备政策也将有望落地。那么到时A股将有望迎来较好的配置窗口。故而当前阶段我们能做的只是熬过当前的黑暗。
免责申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如需在其它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中的数据均来自于市场公开的资料和信息,报告内容和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