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脱发,是指头发不论春夏秋冬何季均能脱落,或缓缓头发脱落,有满头发少稀疏者,有头顶完全脱落者,或骤然局限性斑片状脱落者。若遇秋季燥气偏盛,暗耗人之阴血而引起短暂少量头部整体性脱发,虽亦属病变,但随着气候转凉,燥气消除,阴血渐能恢复,一般无须治疗,以饮食果瓜养之即可。发为血之余,精血充足,头发自然泽润牢固不易脱落,故《诸病源候论》说:“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毛发的生长及泽润,主要依靠脏腑气血精津液的濡养,但与天癸亦有密切联系。脏腑受天癸调控,至神如常,至气通畅,至液调和,至精平衡,头发才能不疏不枯,荣润光亮,仪态堂然。现将脱发与天癸有密切关系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分述于下。
本病多由素体湿盛,至液至气不和,调节脾胃失常;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脾胃损伤,至液至气失和,聚湿生热,湿热上蒸,络脉被阻,发根受伤所致。症见头发稀疏脱落,常从头顶开始,继而弥漫整个头顶,严重者还可头顶脱光(类似俗称脂溢性脱发),兼头皮油腻或头垢明显,状如搽油或水浸,甚则数根头发彼此粘在一起,口苦咽干,胸闷脘痞,或心烦不安,大便不畅,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多弦滑。治宜调至液至气,清脾胃湿热,兼以通络祛脂。方选泽泻化脂护发汤(作者验方:泽泻、茯苓、山楂、苍术、茵陈、蒲公英、紫花地丁、绞股蓝、龙胆草、白鲜皮、生甘草)。
如脱发日久不减者,可加当归、制首乌养血生发;若病久郁火内甚,阴血耗伤,风毒内阻,头发干枯,均匀稀疏脱落或前额顶处较为明显,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燥痒,搔之白屑尚多,宜用养血消风护发汤(作者验方:当归、制首乌、生地黄、牡丹皮、白蒺藜、苦参、玄参、大青叶、制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野菊花)养血清热,祛风固发。
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至液亏少,至神失调,肝脾血虚,毛发失养;或思虑谋划太过,劳力疲乏过度;或脾胃薄弱,精微来源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衰少,至液亏损,至神不安,调控肝脾失司,阴血无力上行固发荣发所致。症见头发干枯,以整体稀疏脱发为主,或前额顶处较为明显(近似俗称之亚健康状态脱发,或精神性脱发,或营养代谢性脱发,或老年衰弱性脱发等);兼或神疲乏力,少眠多梦,头晕目干,胸胁不舒,面色少华等。舌淡红,苔薄净,脉细弦弱。治宜益至液,调至神,补脾益肝,养血固发。方选养血益气固发汤(作者验方:当归、制首乌、白芍、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蛇舌草、绞股蓝、丹参、侧柏叶)。如失眠剧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安神养血;头皮油润者,去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易生地黄,加山楂、泽泻祛脂化湿;油腻甚者,还可加红曲、生姜皮增强祛除皮脂作用;头皮干燥者,可加胡麻仁、地骨皮滋阴润燥。
本病多由禀赋不足或先天遗传,至精至液失常,调节肝肾失司,肝阴不足,肾精亏少,相火偏旺;或久病体弱,肝肾两亏,或房事不节,相火亢盛;亦有冲任不调,产后出血过多,至精受伤;亦有年老绝经后,至精衰少所致者。但至精有阴阳之分,男子以至精之阳精为主,女子则以至精之阴精为主,至精必须平衡,不能太过不及,否则均可引起病变。肝肾不足,阳精过盛者,症见男子脱发严重,一般从前额及两侧开始,头发细软稀疏,逐渐加重,头顶全部脱落,头皮光亮,兼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舌质红,苔净或光剥,脉象细数。治宜益肝肾,抑阳精。方选抑阳精固发汤(作者验方:生地黄、枸杞子、制首乌、当归、牡丹皮、丹参、蒲公英、白蒺藜、乌梅)。肝肾不足,阴精亏损或失调者,症见女子头发黄干,稀疏而软,整体脱发,严重者头顶大部分脱落,兼面色无华,精神疲惫,畏寒肢冷,少眠多梦;或烘热汗出,心烦不安,月经延后,经量较少,甚则经闭不潮,白带极少,阴户干燥等,舌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治以补肝肾,调阴精。方选调阴精护发汤(作者验方:山萸肉、熟地黄、当归、制首乌、覆盆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胡芦巴、黄柏、茯苓、茺蔚子)。如兼气血虚甚者,可加黄芪、党参、阿胶补气益血;阴阳失衡而烘热汗出剧者,可加牡蛎、龙骨、柴胡调和阴阳。
至于斑秃,以下仅作简略介绍,供参考用之。斑秃常称“游风”或俗称“鬼舐头”,其发病多责之于阴血不足,腠理不密,风邪乘虚而入;或情志不遂,气血失和;或禀赋不足,气血亏少。其治疗大都以调补肝肾、养血祛风为主,兼顾活血通络。方如补肾养血丹(《肘后积余集》方: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木瓜、菟丝子、羌活、红花、桃仁、何首乌、黑芝麻、桑叶、天麻)等。同时常配外治法,如用骨碎补、艾叶等浸入白酒1~2周,过滤后外搽患处,可增强疗效。
给大家推荐《新天癸论》,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观点创新,注重发展,理论独特,治法新颖的学术专著。书中内容极其丰富,以天癸为核心,探讨脏腑、气血精津液以外的重要物质。作者躬身临床医疗、文献研究50余载,对天癸研究有素,揭示了天癸不是单纯的生殖之精,而是包含着人体多种特殊物质,具有独特调控和激发机体的作用。因此将天癸按照不同性质和功用,分为至神天癸、至气天癸、至液天癸和至精天癸四大类。在临床辨治上,以上述四大天癸为总纲,不泛不繁,纲举目张,内容充实,方法新颖,开创了新的证治生面。全书凡五门,共二十章,系统阐述天癸的来源、功用、特性、种类、分布部位、与脏腑的关系和天癸病的辨治纲要、特殊主症、具体疗法、天癸专药、临床各科运用等。
本书虽属是一部完善充实发展中医药学的尝试性之作,但在理论发展,治法创新,疗效提高,获得成功的方面,是足以说明有深远意义,对临床、科研、教学均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