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善于思考
和实践的老师
班主任共读打卡
第五周优秀心得(四)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何永超
这一周我们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五章《加加看》,文章中雷夫老师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给我的印象是雷夫老师是一个全能型的老师,他所在的班级授课是全科的,而不是和现在这样的单科专业教学,他对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某一学科。通过前五章的阅读学习让我感叹,他对孩子阅读、写作、数学、家校沟通以及和孩子心灵交流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知,而且都能够真实在教育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雷夫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老师,他更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实践的老师。他从来不抱怨环境,而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深度思考逆流而上寻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从而去不断影响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这些能力都是我们当下的老师所缺少的。
我曾经认为,阅读是现在我们老师所缺少的核心能力。一个不热爱读书的人整天和孩子们强调阅读对他们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以身示范,有多少孩子会认可我们的唠叨而不是行动呢?我们老师现在也很浮躁,忙于各种非教学类的事务,忙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从而忘却了自身能力的提升,而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成长是离不开专业阅读和写作的。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写作中思考教育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快的两个成长途径。
但是在学习了雷夫老师的文章之后我发现,我们当下的老师除了缺少阅读和写作能力之外,我们更缺少的是思考和实践力,这还更加重要的两个能力。
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在教育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的老师。
教育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因为我们班级那几十个孩子每一个都是与众不同的,来源于不同的家庭,接收的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是不一样的,性格、习惯、品行、道德等各个方面全部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如果我们老师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们,我们只会遇到越来越多甚至更加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我们要学会关注每一个个体,承认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性,用更加宽容的心,更加深邃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当下的行为和状态,从而寻求制定不一样的方案来引导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且当下的教育环境瞬息万变,孩子们更多来源于网络原居民,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世界已经和那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世界不一样了。如果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尝试去改变自己陈旧的思维,而是想用这样几十年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去教现在的孩子,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累,最终我们都会成为孩子们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老师,这样的关系只会导致我们的课堂和教育破碎不堪。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我们要再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去深度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来源于家庭还是社会甚至是学校,或者是来源于他们的原生态习惯养成还是后期的养成,这些孩子背后的行为都值得我们去深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获得家长或者孩子的认可后我们再去影响引领孩子,这样更容易纠正孩子们出现的错误行为和思想。
孩子原来上课听讲很认真现在却不认真了,原来交作业很及时了现在却催着都不写;孩子原来和我们关系很好现在却敬而远之了.......这些所有的教育现象我们老师都不应该熟视无睹,而是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孩子和原来不一样了,肯定是孩子的家庭哪里出了问题或者我们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语言是否也伤害到了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研究出来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会去改正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是我们所有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教育责任和义务。
我们更要做一个乐于实践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一直和我们强调教育一定要知行合一,我们老师要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老师。虽然我们的人生成长经历比孩子们丰富很多,我们知道的比孩子多一些,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这样认为而不是主动学习成长,我们终究也会被孩子们超越,你看现在孩子们玩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大部分都比我们成年人熟练,这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力,独属于这个信息化时代孩子的能力,而我们就落后了很多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教育离不开思考更离不开实践,一个不会在实践中解决教育问题的老师是很难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因为我们如果只是看到并抱怨一届孩子不如一届好教,我们把责任推给了孩子和社会,而不是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在孩子们眼中或许就是老古董般的存在,新时代的他们并不喜欢有着日暮西山的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主动学习新思想、新技术、新能力,做一个可以引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老师,做一个可以获得他们认可和信任敬佩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做一个乐于实践的老师,积极主动链接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现象,在思考的同时一定要去行动,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给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一定要高度重视,去寻求方法去解决这些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贴近孩子,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导师。
我们是要做孩子人生的导师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学习力、思考力和成长力不断地去强大自己,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们要用看待孩子一生的眼光去引导温暖孩子,能够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良师益友,真正从知识获取、习惯养成、榜样示范、心灵沟通等方面对他们起到影响一生的重要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