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班主任专业成长——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共读打卡第八周优秀心得展示(二)

文摘   2024-10-30 08:49   山东  


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共读打卡

第八周优秀心得(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刘晓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八章《火箭人》雷夫老师通过一节被科学家女儿评价为“最糟糕”的自然课,而意识到自然课的教学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并从失败中学习他提倡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探索。我被雷夫老师的教学理念深深触动。雷夫老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做火箭,即使遇到问题,如机翼歪了、火箭飞不起来,他也不会直接告知失败原因,而是让学生自行摸索解决。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联想到了自己教学中的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次习作课,为了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我想着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观察绿豆生长”的实践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4大组,每个组自行准备一些绿豆种子和种植工具。就如同雷夫老师的火箭制作活动一样,学生们一开始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然而,很快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小组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浸泡绿豆种子,导致种子发芽缓慢;有的小组在浇水的次数上把握不好,要么浇得太多,要么浇得太少;还有的小组在记录生长过程时,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但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尝试。我引导他们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向有种植经验的人请教。只要学生们不停止尝试,继续努力解决问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浇水,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查阅资料。他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当看到自己小组的绿豆生长缓慢时,他们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我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视频,还制作了一份观察指南,包括如何正确浸泡种子、如何浇水、如何记录生长过程等,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有章可循。通过细致观察,孩子们写出的观察日记真实具体,能够将豆芽的生长情况详细描述。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动手尝试、观察,能够激发他们写好观察日记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我想无论是制作火箭还是观察绿豆生长,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们成长的舞台,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张纪娜



在第八章的内容里,雷夫老师以一颗炽热的探索之心,带领他的小宇航员们,勇敢地向未知的星辰大海进发。这一章节不仅展示了自然学科的魅力,更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在本章所讲述的内容里,雷夫老师没有选择传统意义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火箭发射实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尝试,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火箭升空的背后,都是孩子们无数次的设计、计算与修正,这过程中的挑战与坚持,比任何课本上的公式都要生动百倍。

雷夫老师对孩子们心理需求的洞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他明白,对于孩子而言,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因此,他在指导过程中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信任与自主权,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尽情发挥创意,即使面临失败也不怕,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法,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是任何标准答案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雷夫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眼中的“火箭人”,一个愿意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伙伴。

回顾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受启发。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输,更应是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互动过程。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激发内在潜能,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至上的功利目标。也许我们现在还接触不到做火箭这样的高端的实验,但是在科学等学科,也有许多优秀的小实验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也相信我们这些老师都能做到耐心的答疑解惑,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雷夫老师所做的那样,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自我价值,成长为拥有无限可能的人。

现在正当时,未来犹可期。一起开启这场精彩绝伦的探索之旅,共创教育的辉煌未来。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万基小学  姚超越



本周和各位老师一起共读了《火箭人》这一章节内容,每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次依然让我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在这一章节中,雷夫老师以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有趣,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雷夫老师提倡让孩子 “放下书本 ,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这一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其大胆探索,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支持者与合作者。

雷夫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制作并发射火箭模型,成功地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书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去创造,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我也有过相似的教育经历,语文学科没有什么实验器材,但我也尝试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去真正领略到语文的真谛。

在本学期的一篇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模块是让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能够认识、学习到生字,当时孩子们回答道在菜单上、课外书上、店铺的牌子上……我在表扬孩子们细心观察的同时,也鼓励他们能在生活中更用心留意,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好多孩子跟我分享他在某些地方认识到的生字,并且他们还热衷于写给我看,他们告诉我,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学到生字。所以啊,语文不是循规蹈矩的一门学科,只要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他们便会乐意主动去学习,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巩固知识,不知不觉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雷夫老师在教育上还有许多大智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以此为榜样,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崔秀绣



读完这一章,又带给我了一些思考和反思。在这一章中,“失败是好事”这一节让我感触颇多。  

很多时候,在数学教学中,失败是无处不在的。最近我们学习三位数与三位数相加减的过程中,看似是简单的计算,其中蕴含着对一二年级基础计算知识与算理的考验与升华。那天我讲解完算理后,布置了一些计算作业,结果很多学生错误百出。这让孩子们和我都有些沮丧,但“失败是好事”这一观念点醒了我。我重新审视这些错误,发现这是绝佳的教学契机。我告诉学生,每一个错误就像火箭发射前发现的小故障,解决它,火箭就能顺利升空。我们一起重新梳理思路,分析原因。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懂得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就如同雷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在小学的教学环境里,孩子们的情绪和表达都很直接,奚落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在日常的练习中,出错率高的同学受到了部分同学的冷嘲热讽。那些被奚落的孩子眼中满是委屈和自卑,所以在一次的课堂中,我故意做错题写错字,让一些孩子们发现并“取笑”我,我跟他们一起笑,并用自嘲式的语言去化解这一局面,顺势引导询问如何能避免这种错误?出现失误时如何去做?我们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不会出现失误吗?明白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而他人的奚落不能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让失败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让他们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同时,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奚落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葛平浩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在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沮丧失意,正如雷夫在本章中写道:就算一切顺利,也总是有某个人或某件事给你当头一喝,提醒着自己的不完美。

本周的共读是第八章——火箭人,感觉这一章的名字比上一章起的更加随意,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对文章题目的立意,但总的来说,本章讲的都是关于自然课的内容,雷夫老师从一次自以为表现极好的的自然课却得到养女极差的评价的事情引出了对自然课的思索。卡琳(雷夫养女)说:“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雷夫老师面对养女的评价,并没有过多沮丧,反而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课程越来越好,让学生真正走上科学的道路。在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不时的想到雷夫老师笔下的自然课,我们中国也是有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过,也叫自然课,后来发展到今天成了科学课,这大抵都是一致的,而不管是这些自然科学类学科,放之于语文、数学学科,我觉得卡琳的话也是适用的,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也在强调关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吗?可见教育是全世界的事情,不分国度!雷夫在书中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回到文章的开始,我对章节名字火箭人的质疑,雷夫在本章中的小节里提到了他们一次制作火箭的课程,访问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总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好的感受,从不让学生答出错误答案或者出什么差错。而雷夫老师却提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

我想火箭人的意义大抵是在此处吧,所谓的火箭人,是说像他们那样能够面对火箭的制作失败不气馁,不断尝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人,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这不正是我们需要交给孩子们的宝贵知识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牛晓庆



第八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自然学科的学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其实不光自然科学学科是这样,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因为某一个问题而抓耳挠腮,最终因为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而选择放弃,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只是我们不喜欢去思考,每个人都有惰性,我想那些乐于探索的人往往会更优秀。 

最近几天我班的数学老师安排孩子们可以带七巧板来学校,我非常赞同,七巧板能够很好的锻炼到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孩子们对七巧板的兴趣非常浓厚,一下课就开始摆弄,但是,很多孩子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拆开容易,归位难,自己随意的摆弄简单,但想快速的把他们归拢到方版中,就不行了。其中有一些孩子干脆直接找个袋子把它们胡乱的收起来。但有一个课间,我观察到最前排矮矮的女孩小惠,她正紧皱着眉头,不断的尝试着把七块板放回方板中,她不停的尝试着,思考着。摆上,不对,拆开,再摆上,还不对,再拆开……好几次,我都想过去帮帮她,但看到她专注的样子,我决定,让她自己去探索,终于,在不知道试了多少次后,她成功了,胖胖的小脸蛋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成功的喜悦。我也忍不住笑了,为她的成功,更为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尝试,是我们缺乏耐心,没有交给孩子自己探索和思考的时间,而是简单的将结果告诉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作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探索知识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只有具备自己去主动探索来寻找答案的孩子,才能将知识技能真正领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徐从芬



本周阅读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八章《火箭人》,在本章节中,雷夫老师介绍了有关自然课教学的相关内容。

雷夫老师通过具体事例指出了在自然课上出现的问题,比如课程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学物资短缺、学习时间短。其实,在现在,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学校看来,科学课可上可不上,个别学校科学课由数学、语文教师兼任,一周两节的科学课开成一周一节,甚至一学期都上不了一节。就算上自然课(科学课)也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讲一讲知识点,而不是去学校的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器材封存积灰,有的连包装都没打开。还有些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或者村小,实验器材都配备不齐。

自然课(科学课)是以一门有趣的学科,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自然课不仅仅能够传授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除此之外,科学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在学术上有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自然课要培养的是亲近自然、乐于探索、珍爱生命、崇尚创造、善于生活的人。自然课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对于自然课的教学一定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而要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身经历。教师可以课前、课中一起和学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对于实验课,也需要让学生去亲自操作,只有亲自经历了,学生才会记忆深刻、理解透彻。但是很多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会在实验中出现错误,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操作。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我们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并让问题成为新的生长点,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的尝试时才是失败。”是呀,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在失误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

自然课(科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要上好它,必须充分认识课程的本质,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始终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以主导者的身份。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小铺小学  何志云



转眼《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已经读到一半,从作者的笔下学习到了很多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本章讲述的“火箭人”是针对如何上好自然课展开的讨论。到底是要学生们“打开课本,播放录音带,大家照着做”,还是“拿起实验器材,学生们自己动手做,从失败中学习”,我想结论显而易见,但落实到教学中总是有些困难。

像文中说的一样,作为新手教师,我把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数学的教学上,很难再拿出时间上好一节自然科学课,更别说是带领孩子们一起拿起实验器材,让他们独立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在这一学期的一节科学课上,讲的主要内容是“水都去哪了”,孩子们听的格外认真,其实我只是打开课件,播放一些视频顺便为他们讲解并且说些自己的认识,那时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精神,他们喜欢研究,那如果带领他们去到实验室,相信他们会为未来从事科学工作埋下一颗种子。

作者在文中提到“失败是好事”,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要求学生成功,例如:问题要回答正确、作业要写好、考试尽量满分,我们没有给学生犯错的机会,甚至犯错的就是差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失败”有太多是我们老师定义的,上述的这些例子是老师心目中“完美”学生的标准。老师需要教导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错误不可怕,停止思考、停止修改错误才可怕。我们需要在面对错误时有改错的勇气、有战胜困难的毅力、有探索的精神。

如今的社会,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些“标签”,有好有坏、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作者提到“实验室小白鼠”他们一直遭到异样的眼光,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我们热爱的事情,我每天为自己热衷的科学事业努力,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微笑面对、展臂拥抱,相信心态是最好的风水。

每每读到这本书,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希望未来的自己也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在失败中思考,在挫折中成长。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8

 莒县招贤镇曲坊小学  韩梦超



今天读了雷夫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八章《火箭人》,这一章开头是雷夫老师上了一堂自己很满意但被医学博士的继女批评为“最糟糕的自然课”,事实也证明了卡琳是对的,这个班的学生长大后没有人从事科学工作。 

我记得我们小学是发过自然和社会这两本课本的,社会考过一次试,所以学过一学期,而自然从没考过,所以我们整个小学从未上过一节自然课,更不要说是实验课了。应试教育就是这样,考什么就只学什么。就算初中、高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了,更多时候也是直接背诵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我们做实验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观察洋葱表皮和口腔上皮细胞、过滤实验、摩擦生电、磁铁实验……做过的实验我都还有深刻印象。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提高,渐渐地,自然学科渐渐回归到中小学的课堂上,但这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在自然学科的课堂上,真正的自主性有多大?他们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的探索机会呢?这样的现状又会得到怎样的效果呢?  身为一名兼职的科学老师,我觉得首先课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每周只有两节科学课,到六年级整整28课,有时一课甚至有两个以上的实验。其次,每次实验开始前,我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讲实验步骤,哪里容易出错都提前跟他们说明白,避免犯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时,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我们做实验最终目的仅仅是证明书本上说的是正确的,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期间失败了,会遭到嘲弄,因为那是笨手笨脚的表现,考试的时候可不看你的过程,只要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规定的结果即可。读了雷老师的这一章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真正要培养的是人的什么呢?质疑精神、探索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能是会做实验的机器罢了。 

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绝对不能横加干涉。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若怕失败,何来成功?要知道,成功都是被无数失败堆积起来的。古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END-




何永超班主任工作室
工作室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为目标,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班主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