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核常偏一侧;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始粒细胞粗,核仁常清晰可见。胞质多或较多,呈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常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央近核处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呈淡蓝色或无色,称之为初浆。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μm(小者与淋巴细胞相仿),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且偏位,占胞体1/3以下,有时可见双核,核染色质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核仁无。胞质丰富,常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称为泡沫浆),个别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分泌粘蛋白所致),核旁常有明显淡染区,偶见少许紫红色的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8。
幼稚单核细胞:其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或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成丝网状,核仁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和空泡。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原始细胞: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较清楚;胞质少,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嗜多色性红细胞:刚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体积往往偏大。由于细胞质内依然含有少量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因此瑞吉染色后,细胞被染成灰红色或灰蓝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22。
卡波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环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有学者认为卡波环是核膜的残余物,现认为系脂蛋白变性所致。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P39。
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1。
尿酸结晶:淡黄、深黄或黄褐色。形态多样,有菱形、六边形、立方体、条状、哑铃形、腰鼓形,花瓣样、菊花状及不规则型等,易聚集成数成堆。易出现在pH<5.7的酸性尿中。pH>5.7时则会以无定形尿酸盐或尿酸钠结晶的形式出现。尿酸是嘌呤类代谢的产物,常以尿酸或尿酸盐的形式在尿液中析出结晶体。加碱溶解,加氨水转变成尿酸铵结晶。健康人偶见,食用含高嘌呤食物、痛风、淋巴瘤、白血病、结石等可见。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后,典型的隐球菌可看到宽厚、透亮的荚膜,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出芽生长,菌体内可见内容物,极具特征性。
脑脊液细胞学图谱及临床诊断思路,人民卫生出版社,P83。
淋巴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多呈圆形,胞浆量少,染透明淡蓝色,少有颗粒,核浆比例大,核形态规则,核膜光滑,染色质致密成块状,染深紫红色。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