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多,蓝色,内含较丰富的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的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并有立体感及折光性,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中幼粒、晚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原始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其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多,呈灰蓝色或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原始单核细胞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始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异常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胞体大小明显不一,小者如小淋巴细胞,大者如巨核细胞,胞体不规则或规则;胞核常不规则,呈凹陷、折叠、切迹、类圆形等,染色质粗细不一,通常比同期其他细胞粗,核仁无或有,核仁大小不一,典型者核仁大而清楚;胞质多少不一,深蓝色、蓝色或淡蓝色,有时可见颗粒及空泡。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38。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中幼红细胞:直径8~15μm,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多圆形且居中,约占胞体的2/3~3/4大小,核染色质凝聚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且透亮,无核仁;细胞质丰富,由于血红蛋白合成渐渐增多、核糖体减少,使胞质呈现多色性,如蓝灰色到粉红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成骨细胞:胞体较大,直径20~40μm,常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多个成簇分布,有时单个存在,胞体边缘清楚或呈云雾状。胞核椭圆形或圆形,常偏于一侧,呈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常有空泡,离核较远处常有椭圆形淡染区,偶见少许紫红色颗粒。成骨细胞又称为造骨细胞,与浆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有时单个存在,两者应注意鉴别。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51。
精子:头约4-5μm,宽约2-3μm,尾细长约50-55μm;尿液中精子形态与精液精子形态相同,正常精子形似蝌蚪,分头、体、尾三部分,头呈椭圆形,不染色时体部较短不易观察。来源遗精后、逆行射精、性生活后。偶见无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脂肪滴: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橙红色,苏丹Ⅲ染色强阳性。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37。
间皮细胞:直径10~20μm,胞质边缘规则或有伪足样突起、量丰富,着色较均匀、深灰蓝色或灰红色;核居中或稍偏位,核形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单个核,可见双核、多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较小,隐约或明显可见,数目1个至多个。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