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达生,一位热衷于圆运动学习,把道家哲学具象化的太极人。希望在下分享的一些练拳心得、所见所闻,能抛砖引玉,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缘的朋友,请点下面卡片关注我:
最近经历的一些事,又一次刷新我的认知。好多事情,明明路径清晰明朗。操作起来也简单易行。可为啥有些人,就是不肯走直路,非得绕来绕去,摔几个跟斗。好像不把自己搞得惨兮兮的,就绝不甘心似的。难道他们拥有一种从未察觉的自虐倾向吗?
01
《道德经》里有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是说:“我的这些道理,理解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可有些人,就是不想面对,也不愿意照着做。”
比如说,有些人抛开太极拳论的基本框架,觉得打一套拳就只能在一个高度上完成,中途不能“上起下沉”。理由是,只有这么做,重心才不会往上浮,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这在《拳论》中,是找不到理论依据的,太极拳虽说强调以“沉劲”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打一趟拳架套路,只能在一个高度上完成,不能有“上起下沉”。
要是按照这种方式去行拳、打套路,下肢的六大关节就会被压得严严实实的,一直处在一种很不自在的状态下活动。时间一长,除了徒增腿脚的硬力,还有可能使膝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02
太极拳本来就是一个面向 360 度的意气运动。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沿着弧线,自由地转动。
要是只能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下练拳,就等于让腿脚放弃了上下伸缩的活动空间。想练出那种自然的弹力,就没什么指望了。
03
其实,想把拳架练灵活,就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认知所局限,初练时,架子“上起下沉”幅度大些,是自然也是必要的,等功夫练深了,幅度再调小一些。
只要,以《拳论》为标杆,谨记“沉劲为主”这个大原则,根据架势动作的需求,
就能找到合乎自身运动规律的起沉幅度,轻松自然地练好每一套拳。
好的,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希望对初学的拳友们有用,大家如有好的学习方法,欢迎留言分享。达生工作时间较为紧凑,有的私信与留言没能及时回复,还请见谅,等忙完之后,我会一一答复的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关注"太极达生"公众号,上述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待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身为修身养性的太极人,我们千万不要心怀执念、以偏概全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结缘太极,以拳会友!
传承国粹,分享健康!
结缘太极,以拳会友!
传承国粹,分享健康!
长按下图3秒 自动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下图3秒 自动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和支持“太极达生”的拳友,别忘了多给我们评论、点赞、在看、分享哦。
喜欢和支持“太极达生”的拳友,别忘了多给我们评论、点赞、在看、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