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后,少吃牛羊肉多吃它!天然化痰水果,还能清肝养脾胃,免疫力翻倍

健康   健康   2025-01-12 07:01   上海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昨天周六门诊,甲流的患者更加多了,这次甲流有个明显特征,一开始先肚子疼,恶心,呕吐,出现胃肠道反应,第二天开始高烧。。。(这其实就是一开始脾胃虚弱,寒湿直中中焦的表现。)


随着这几天降温,羊肉开始受大家欢迎,但我认为—今年冬天,除了虚寒体质外,绝大多数人还是悠着点吃。


尤其出现下面这4种情况,羊肉务必要忌口。


1.正在生病,处在感冒、咳嗽阶段,尤其是有黄痰、黄鼻涕的;

2.正在上火,心肝火旺,阴虚内热体质,有便秘、有口气、口干舌燥、嘴唇红、舌质偏红、怕热口渴、出汗多、小便黄的人;

3.过敏体质,有湿疹、荨麻疹、鼻炎的人;

4.湿热体质,表现为体质偏胖、长痘、头面部油,舌苔黄腻的人。


(感冒化热,咳嗽有痰)


羊肉性温,羊肉多吃容易出现上火的问题,本身爱过敏的人也容易发出来。


那应该吃什么呢?

今天,我给你推荐一个既是水果又是蔬菜的食物——马蹄。

马蹄能化痰,能生津清热润燥,还能清肝消积,又是冬天应季的水果。只要吃得对,这个深冬是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的。


马蹄,性味甘平

身体的热和痰却最怕它


马蹄,又叫荸荠,皮呈紫黑色,肉质纯白,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熟了喝汤,甘甜清香。


马蹄广受欢迎,全国各地都有很多马蹄小吃。比如,湖南有双麻荸荠饼,浙江有挂霜荸荠丸,广州有马蹄糕和茅根竹蔗马蹄水,安徽有荸荠圆子,温州有龙眼马蹄……


在我们中医看来,马蹄味甘,性平,入肺经、胃经、脾经和肝经。不过也有认为马蹄是性味偏寒的。


《药性歌括四百味》记载,马蹄有“痰热宜服,止渴生津,滑肠明目”的功效。


很多小孩子容易吃多了积食,这时候喝点马蹄煮的水,就不仅能够消积食,还能够清食物残渣在胃肠道堆积的郁热。

当然,马蹄最擅长的,还是化痰清热,主要是邪热壅肺的热,痰是黄痰为主。


山东名中医张志远就有一医案,用马蹄调理阴虚津液不足,邪热郁积的高血压患者。


张老医案:

1978年,张老在山东医学院收治了一位内热很重的患者。患者出现了口干鼻痒、舌红无苔、心烦意乱、渴喜冷饮、数日未有更衣等等症状,表现为阴虚津液不足,火邪久蕴,血压升高。


张老辨证后,并没有用方子调,而是用他自己改编的雪羹汤:海蜇、马蹄、茭白各100克。


这些药食同源食材切碎,水煎,分三次服。连吃5天。患者即症状递消,血压下降,恢复往常。其功力之速,可见一斑。


其中,海蜇清热润肠,滋肺平喘,化痰止咳。马蹄,化痰止咳、开胃生津,消食祛积,缓解咽喉疼痛。茭白,泻火除烦。


津液不足,邪热郁重的高血压患者,5天就调好了。可见,马蹄化痰清肺热润燥之效甚著。

今年深冬

就吃这个平和的养阴玉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经过年初到现在的消耗,实际上身体是没那么强壮的,正气也是相对不足的。


最近,我在门诊也经常碰到很多人,大人小孩都有,甲流,感冒后,呼吸道感染后有浑身痛的,有反复发烧的,有咳嗽断断续续一直好不了的,也有刚好几天又中招生病的,总之是迁延难愈。


其实,这些情况的增多,都说明了我们身体的免疫力是下降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更主要是滋阴润燥防内热,在食物选择上还是要平和的为主,平补为主。


那么在吃马蹄化痰、润燥、消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搭配一些食材平衡性味,做到养阴不滋腻、不寒凉,健脾养胃还养肝。


推荐一个广东人日常都爱喝的养阴玉露——茅根竹蔗马蹄水(茅根竹蔗饮)。

其中,竹蔗,是青皮甘蔗;味甘、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止渴消痰之功效。

蜜枣,味甘、性平,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马蹄,味甘、性平,能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

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红萝卜,味甘、性平,健脾,化滞。

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适合人群:

1.最近很多大人小孩子,甲流感染后,出现肺热咳嗽、黄痰的,可以喝。

2.压力大、经常爱熬夜,早上起床容易口苦口干,这是胆火肝火旺,可以喝。

3.小孩子经常吃多了积食,脾胃郁热了,有口气、打嗝,可以喝。

4.北方的人天天待在暖气房里面,或者南方天天待空调房,口干舌燥、缺乏津液,可以喝。

5.舌苔黄腻、大便干、尿少尿黄的人,可以喝。

6.青春期的孩子,爱长红肿的痘痘,也可以喝。


另外,冬天还是最适合进补的时节,如果你既需要牛肉和羊肉益气温中、驱寒补虚的滋补之力,又想规避掉它们助热动风的副作用,那么也可以直接用茅根竹蔗马蹄水炖牛肉和羊肉。


这样,我们在这个难熬的冬天,既能够补阳气,又不至于上火郁热;既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又不至于出现过敏、湿热等等问题。


其实,在张老看这个内热重的患者时,周围还是有很多质疑声音的,但最后的结果足够令人惊艳。


这就是中医的力量,朴实又低调,但它的内涵,却是上下五千年的沉淀。


更多中医知识,更多疑问
免费扫码咨询和交流

素问轩
我们不创造中医,只为做最好的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