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疾病患者,千万别做这3件事!

健康   2024-11-15 17:01   广东  

当你听到家人确诊了精神疾病,你会怎么想?

感到有点丢脸?还是十分担心?

或许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是要关心他/她?但会不会太纵容他/她?抑郁情绪会不会传染自己?

其实,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家属们确实很可能错误地对待了患者。

在这里,建议家属们千万别做以下3件事!


01 不要否定疾痛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只能看见身体上的伤痛,却无法理解精神上的痛苦。在网上,许多人确诊了抑郁症,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却被认为是为了逃避现实在装病,或者认为抑郁症根本不是病,只要吃好喝好玩几天就好了。

明明很痛苦,却被最亲的人否认,就会带来“二次伤害”。

但实际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严重的慢性疾病。如果你的伴侣、父母或是孩子得了抑郁症、焦虑症、双相、精神分裂症,你需要好好地学习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只有正确看待精神疾病,才能有效帮助家人好起来。

那么,精神疾病意味着什么?

首先,就像发烧一样,精神疾病发作时期,人是会很难受的。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精神疾病症状:

1. 情绪症状:不止是抑郁症,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同时在经历抑郁发作。抑郁时期,人们会表现地情绪十分低落,也没有精力做任何事情,看待外界任何事物都是负面的、悲观的。这是一种无法自我调节的情绪异常症状,就算是吃了美食也可能食之无味,出门旅游也无法缓解一点点情绪。焦虑发作时,同样也是无法自行控制的,无法用言语劝导的。

2. 躯体症状:常见的症状包含躯体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筋疲力尽、心悸、呼吸不畅、颤抖、濒死感…… 这意味着精神疾病是一种涉及全身心的病痛,而非简单的心情不好、想不开。

3.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木僵等。不止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这些症状。这些幻觉和思维是夸张而扭曲的,本人只会体会到一种莫名的诡异和不安。

其次,精神疾病会损害社会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精神疾病通常会导致个体的认知功能下降: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而这些症状将使得患者无法有效履行其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包括学习、工作、人际交往能力等。

最严重的是,不同的精神疾病都有一定的自杀风险,危及生命安全。

最后,药物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精神疾病是无法自我调节的,也就是不能自愈的,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对于药物治疗,家属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1. 精神药物有很多种,都已被证实可显著改善精神症状。例如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抑郁的人更加平静、减少身体疼痛,部分抗抑郁药可以修复受损的大脑。

2. 精神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不等于上瘾。精神药物大概要服用半年以上(急性期+巩固期),期间复发的话可能需要一年或几年(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并且,坚持每天服药的是很重要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特别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治疗时间上仍然是有个体化差异的。

3. 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可控的。而当患者对副作用不耐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为其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4. 精神疾病是慢性病,有复发风险。没有按照医嘱吃够药基本都会复发。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稳定服药来保持正常的生活,比如工作、学习和维持人际关系。


02 不要当拯救者

家有精神疾病患者,我们理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我们对自己和患者可能有不合理的期待。

例如,我们可能会迫切希望对方好起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家属们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变着花样地哄对方开心,或者尝试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如何变得积极起来。然而,也许这几天看起来状态不错,接下来几天情绪又变差了、整个人又懒散了。

这是因为,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使是在治疗期间,也可能时好时坏,在整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此外,还可能受到昼夜节律、气候的影响,例如晚上好转,早上严重。有些人秋冬更严重,有些春天更严重。

因此,这可能对双方来说都会很受伤,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1. 对你自己来说,当你抛却自我地付出一切,不断消耗自己的感情和耐心,只会疲惫不堪也得不到任何效果。

2. 迫切地希望家人好起来也是一种否定痛苦的态度,即我不想看到你那么消极、那么奇怪、那么脆弱。但人本来就是会生病会脆弱的。

3. 对于生病的人来说,这种期望会成为一种负担:“如果自己未能如期好起来,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我真的做的太差了。”于是又陷入了抑郁之中,进而加重病情。

生病的人更需要的是专业的治疗。家属千万不要做一个拯救者的角色,没有人可以拯救任何人。

反,家有精神疾病患者,除非是紧急情况,只要是你自己累了烦了,就应该优先照顾自己。自我关怀是最重要的。

在此之外,你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 比如和医生沟通病情、敦促及时服药、鼓励和陪伴他们参与社交和户外活动,协助维持生活节律。

2. 作为他们身边亲近的人,还可以帮他们识别触发情绪转变的导火索,同时了解可能发作的征兆,例如睡眠、食欲或行为的改变,有助于预防复发。


03 不要收走自主权

不要逼迫生病的家人吃药,或是偷偷把药加到饭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加重病情,也会破坏家人之间的信任。如果他们不愿意吃药,最好是咨询医生,把药物更换为长效针剂、口服液、透皮贴剂等。

不要把对方成无法沟通的人,取消他的说话资格,于是什么都替他做决定。一个人即使患有精神疾病,情绪不稳定,思维不清晰,也同样是拥有自主权的人。

如果是这样对待他,就是在说:你不是个正常人。

要记得,精神疾病是发作性的,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在某些时候病更重了,有时候又恢复了,不要把他/她整个人等同于那个病。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坚持参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患者们都可以康复。

生病的家人在病情恢复的时候,家属最好及时鼓励和赞赏他的进步和勇气。从疾病中恢复,真的很不容易。


最后:

家里人患有精神疾病,不是他/她的错。最重要的是,活着!还有,家人们一直在一起!

点击图片,找罗增铭医生问诊、开药




往期推荐

1

明明是焦虑症,医生为何给我开抗抑郁药?焦虑症可以自愈吗?

2

抑郁焦虑、失眠疲惫……是这类食物吃的太少了!

3

当身体出现这些痛,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的前兆




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