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抑郁症有许多的误解:
生活的好好的,怎么会抑郁呢?肯定是这个人自己不够努力!
于是,就开始敦促抑郁症患者更加努力、积极、开心!
然而,这些话,请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这些话,可能会对抑郁症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通常也伴随焦虑症状。可能会表现为总是想要哭泣、烦躁不安。严重的时候,抑郁症患者会体会到一种虚无的感受,与外界隔离的茫然。然而,抑郁症无法自行调节,也无法随着时间慢慢自愈,不能自己变得“开心起来”。抑郁症之所以为抑郁症,正是因为抑郁的情绪无法轻易地自行缓解。其实,抑郁症像是人遇到危险时,脑海里不断地响起警报。即使等到危险解除了,大脑里的的探测器——杏仁核,仍然无法平息下来。抑郁症不仅带来了负面情绪,更是带来了“快感缺失”,也就是对正性情绪的感受能力下降,感受不到一丁点的快乐。如果一个人睡一觉心情就好转了,吃顿好的就开心了,那么就不是抑郁症。这背后的原因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奖赏机制出了故障。人们需要克服负面的情绪、思维,还要对抗无处不在的虚无感,身体也需要承受大大小小的疼痛与不适。因为,抑郁症会带来相当广泛的躯体症状:例如身体上某些不明原因的疼痛,胃肠道症状,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等。有时候,抑郁的痛苦难以忍受,便会产生无法抑制的自杀冲动。所以,抑郁症并非是一个人“想开点”就能改善的“心情”,而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身心反应。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经过正式的治疗。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抑郁症和大脑、肠胃、免疫系统、应激等方面都有关系。如果人们只是因为疲惫而犯懒,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一个人的精力是可以恢复的。而超过90%的抑郁症患者在大多数时间可能都会感到疲劳,并且再多的休息也无法恢复精力。疲劳会影响参与日常生活的能力。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觉得太累了,无法工作,见朋友或执行日常任务。不仅如此,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能量水平过低,他们的自理能力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无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无法按时起床、吃饭。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想做任何事情而想要度过慵懒的一天的时候。于是,尽管我们有能力去做,却选择懒惰一两天,让今天的任务推迟至明天或以后再做。普通人偶尔犯懒是放松的、惬意的,但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并非轻松自如。相反,他们在极度的精神内耗中苦苦挣扎。“你要振作起来”、“你再坚持一下,多试几次你就能做到了”……然而,这种疲惫仅仅靠理性的说服或意志力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会让情况更糟:这些话只会带来更多的羞耻感和内疚感,而这些感受都会加重抑郁症。此时,正确的方法是接纳和陪伴:尽量不去责怪或试图改正他们,而是允许他们什么也不做,并一同静静等待病情好转。很奇怪,当我们身体受伤时,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一段时间内无法做任何事。伤筋动骨一百天,我们不会催一个腿摔伤的人赶快站起来,不会责怪做了手术的人怎么还躺在床上浪费时间。由于生病了,没有力气去追求一些想要的东西,或失去一些机会,这确实会令人感到遗憾甚至不甘心。只是这不等同于这个人不够努力,而是太倒霉了,不小心被“抑郁症”捉了去。而“荒废”这一词汇的背后,是默认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才算“正确”的奇怪逻辑,是一种“要进步”、“要收获”否则就活不下去的焦虑。如果你从严重的抑郁症中慢慢恢复了,开始回望过去的几年生活,你或许会感到遗憾、不甘心。不过,你也可以感到庆幸:你还活着,没有因为抑郁症而失去生命。你还有剩余的几十年时间,来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经历了抑郁症并不是“荒废”,相反,是“劫后余生”!也许有些人逐渐感到坦然了。但也有些人,即使知道这些道理也仍然无法忽视自己失落或愤怒的情绪,这也是很正常、很好理解的。这些情绪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不一定要消除它。这些情绪,同样也只是一种信号,提醒着我们:我有想要追求的东西,我很希望早一点获得。相比于抑郁时的“无欲无求”,当一个人有愿望、有不甘心的情绪,正是有生命力的表现,也说明你正在好起来。上面这些说的话,把抑郁症患者描述成一个自寻烦恼、脆弱、偷懒、逃避的矫情之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生病是每个正常人都会经历的事情,疾病也无法代表个人的品质。生病的人本就是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