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我在对话框里输入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一条狭窄的路突然宽敞了,一股新鲜的气流灌入。
“那个如此伤害过我的人,那个我将其视为恶魔的人,他是我的父亲,他爱着我(至少曾经爱过),为我付出过、担心过……”
这是一个我曾经花尽全身力气想要逃避的事实,因为太残酷了——
他把一个只是有点儿倔强的小女孩儿的、稚嫩的脸庞打得扭曲变形;
他把一个爱干净、爱美的小女生的衣服拖拽到碎烂;
他把一个那么骄傲、敏感的孩子的尊严肆意蹂躏、撕扯、践踏;
……
这样一个人,凭什么成为了一个父亲,凭什么是我的父亲?
02
——这是一场辩论。
反方是我,我的论点是:这样一个人不是我的父亲。
正方是除我以外的,具体是谁我不知道。可能是我的母亲,可能是每一个觉得“他是你父亲”的人,也可能是社会观点中“一个人居然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要”的质疑。正方论点也很明确:这个人就是你的父亲。
03
首先,人数不公平。我只有一个人;而正方可能只有一个人,也可能有很多人,且没有定数,随时变化。“敌在暗,我在明”的形势算不上公平。
其次,论据收集的难度悬殊也很大。一场辩论,正反两方的论据收集的难度有差异是很正常的,类似于“在校期间,中学生是否可以使用手机”这样的论题,一看就知道哪一方论据好找,这就很考验反方的应对水平了。若是碰上“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样的论题,多翻翻历史资料、找几个名家观点,有点儿意思的,再找个调侃对方论点的反面例子,一场辩论下来,虽然烧脑,但也少不了精彩有趣的。可我的这场辩论实在不是这么算的。
正方要证明他是我的父亲,只要我妈出来说一声“这是我的丈夫,你的父亲”就够了,再不济做个DNA鉴定,一个数字一摆,根本逃不了了。
但要证明“他不是我的父亲”,这的确难办了。我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论点,找!必须找!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好的父亲都是一样的好”,先找个正面模板——宽厚,温柔,负责任,能理解孩子,疼爱妻儿……这还不容易么?再摆事实,做对比——和好的父亲比起来,这个父亲是怎么不合格,怎么不负责任,怎么伤害家人的。可最难的就是这一步。
要知道,我所要列举的这个父亲的“罪状”,我也是“受害者”之一。要我一遍遍翻找论据,就是要我不断地去回忆那些伤害、那些痛苦,一次次遭受那些言语对我的否定、打压,一次次重新感受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折磨。
知道每当有媒体一遍遍采访遭受过伤害的人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在怪媒体,呼吁不要再去打扰受害者了吧——每一次回忆、每一次重谈,那都是一遍又一遍的伤害啊。
一不小心吃了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嚼,不难受死才怪——我就是那个反复嚼“屎”的人。
因此,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有一块厚重发臭的烂渔网披在我的心头,谁放的?伤害我的人放的。为什么不拿开?我不愿意。
那活该痛苦。
这不公平,真的太不公平了。正方搜集论据只要说一句话或者拿一张纸,反方收集论据却要反复遭受精神上的折磨。何来公平可言?
找这场辩论赛的组织者去!局可不能这么组。
可等我找了一圈,我才发现,组织者居然是我自己。
为什么组这个局?为了要证明他不应该是我的父亲。
证明了以后呢?
是啊,然后呢?
……
这是一个尴尬又可笑的局面。辩论赛的反方和组织者带着同一个论点进入这个局,按理来说应该占据有利地位的。但遭受痛苦的是反方,被质疑的是组织者,还没处说理去。况且不说反方的胜算不大,就算反方赢了辩论赛,那也是毫无意义的,遭受的痛苦却在不断叠加。而正方呢,先不说胜算大,说不定都不存在,可能都是假想敌!谁没事高兴来帮你认祖归宗,大多是看热闹,没事进来插一句话就走的,虚形幻影的,反方和组织者想讲也没人听,只能落得原地抓狂、无能狂怒。
该要明白了!这根本不能称为一场辩论了,这叫执念。
固执,痛苦,没有意义。
可见要组织一场辩论赛真不容易,辩论的意义得先明确。
04
我因为不愿意接受一个既定的事实而组了这场局,偏执又可笑。接受吧,接受这个不那么美好、有点儿残酷的事实吧,把劲放在这上面较,是非常非常浪费能量的。它在不断地消耗自己、且没有结果。接受它,然后丢弃它,再去做更值得的事情,比如不断地修复内心的创伤;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去修正;不断发撅自己的优点,放肆地去发扬。
将自己置于清澈顺畅的流水上,不断地更新能量;而不是陷阱越来越深的、剥皮扒筋的漩涡中。避开那些虚妄的漩涡吧,如果不想停滞不前。
他就是我的父亲,他爱过我,他也伤害过我。但那都是过去了,我现在可以独立,可以脱离他对我的影响了,可以更坚定地去成长、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了。这就很好啊,不是吗?
但我绝对不是圣母。我接受事实,但不接受他——他是我的父亲,这是事实;我不爱他,这也是事实。只要不影响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就够了。
05
你们一定遇到过很多很多问题吧。
校园暴力,你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攻击你;家庭伤害,你不明白最亲的人为什么会伤害你;恋人离开,你不愿接受那个朝夕相处的人就这么离开了你;暴食长胖,你焦虑着眼前镜子里那个身姿曼妙的女孩儿不见了,一遍遍质疑自己……
弄不懂的东西,那就不弄了,先接受
别急,别怕,别退却。你可以难受,可以流泪,但要有勇气,去面对、去接受,这样你才能积蓄足够的能量去改变、去成长,坚定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园暴力——管你为什么,再来伤害我,本hello kitty也不是吃素的老虎,大不了有警察叔叔;家庭伤害——对,这是我的家庭,或许是泥潭,但我也有脱离泥潭的力气;恋人离开——离开了,那好吧,虽然难受,但我也要继续往下走了;暴食长胖了——哎呀,真的胖了,没事,我还吃到了很多好吃的呢;我还能再减,慢慢来。
看吧,接受以后,是不是坦然了许多。
学会接受——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不接受只会消耗能量、助焰焦虑。
愿你我都有敢于接受的勇气,也能积蓄重头再来的力量。
XIAODONG
往期推荐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