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疾病,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呢?
这相当复杂,抑郁症、双相或者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短则半年、一年,长则几年甚至数十年。
有哪些表现表明“我病的没那么重”呢?在什么情况下,表明病情十分严重,不得掉以轻心,可能要长期服药呢?
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以下这5个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精神疾病的未来发展。
01 是什么影响了疾病的结局
得了精神疾病的人,是否一辈子都要与它如影相随?
生病的人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
发病年龄、性别及形式
疾病发作次数
长期的反复发作,还会导致患者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
因此,治疗指南表明,抑郁症发作第2次时,主张维持治疗2-3年;多次复发(≥3次)以及存在未完全缓解的症状时则最好长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大致如此。
疾病的严重程度
研究发现,抑郁症总体症状得分以及各种症状的得分越高,总体的治愈可能性就越低。焦虑程度更重,也提示治疗难度的加大。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于幻觉、妄想,如果主要的症状为“阴性症状”,即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则更难康复。
合并其他疾病
当人们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同时,还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时,治疗难度会明显增大。
研究发现,每多一个器官患有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约20%。
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时,会带来更多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加剧精神疾病症状。
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但是!
所有的预测因素都仅仅代表统计意义上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不能说明什么。临床中也有相当多的例外,这些不良预后指标的患者也有几乎完全康复的情况。
02 如何改善预后
如上述所言,有些影响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到,如发病年龄、性别和发作形式,以及是否共病等。但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也是我们能否自救的重要途径。
完成系统的、规范的治疗
一项2017年欧洲精神病学会(EPA)年会发布的研究发现,首次复发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用药依从性差。另一项研究表明,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超过一个月的患者有50%会复发,相比之下,没有停药的患者这一比例为17%。
摄取营养
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息息相关。并且,缺乏营养,饮食不健康的人体内炎症水平更高,加重精神疾病的病情。
例如,很少吃肉的人,可能更抑郁、焦虑、疲劳。缺乏铁、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的人也是如此。
因此,摄取更多的蛋白质、蔬菜,更健康的适量的糖、油、盐,是我们能认真爱自己、保护自己的表现。
学会处理情绪
尽管药物治疗在生理层面尽量控制了病情,但生活中仍然可能出现其他诱发因素导致复发,尤其是重大负性事件的发生(失恋、失业等)。此外,研究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不愉快的小事累积起来,也会造成严重的情绪问题,并引发抑郁或焦虑症发作。
那么,冥想与正念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你从极端的情绪中离开一会。
多去散散步,不需要高强度的运动,瑜伽或骑自行车等让你身体动起来的活动,也能帮助你控制情绪的波动,并减少复发。
和人拥抱、抚摸小动物都能带来催产素,也会带来情绪的舒缓。
也可以说,任何能让人感到安全、放松的事物,都是你的安全基地。当你感受到任何的失控、被伤害,就到安全基地去寻求庇护吧。
最后:
得了精神疾病,不一定前景灰暗,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大家坚持服药,继续拓展自己的生活!
点击图片,找罗增铭医生问诊、开药
往期推荐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