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一个发生在北京某地的保健品骗局:一种成本价只有11.5元的食品被包装成“重编程逆转SAg”(胸腺胶蛋白肽片),宣称可以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癌症等疾病,以每盒5000元(买一送五)价格卖给“业务员”拉来的老年人。然后销售者与拉来客户的“业务员”对半分成。所谓“业务员”有保险推销员等从业经历,手里掌握或非法获取大量客户个人信息,特别善于和老年人打交道获取信任。该产品在北京销售一个多月,约有180人受骗。
乍一看这么老套的保健品骗局,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然而,这是去年夏天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破获的案件。新华社详细报道请点击:成本11块5,售价5000元!?
又是廉价的保健品、包治百病的理论鼓吹、业务员无微不至“照顾”老年人......多么熟悉的味道,一如既往的老套,但仍然可以骗到很多老年人。去年还不止这一个案件,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洪某等9人有期徒刑和罚金。该案中,涉案人员精准“电话销售”,忽悠老年人购买宣称具有补肾壮阳、防癌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的“保食品”,诈骗金额达4000余万元。
这种顽瘴痼疾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负责破获案件的公安民警为被骗老人画像:年龄65岁以上、有退休金、文化水平较高,但缺少家庭关心关爱。这一画像深刻揭示了保健品骗局“长盛不衰”的原因。
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大多衣食无忧,有固定的“收入”——退休金,而且通常还不低(与一般年轻人的工资相比)。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收入中自己可支配比例很高,不用考虑住房、养育孩子等高额支出。老年人自己的需求主要就是身体健康,防病治病,而各路保健品精准锚定老年人的这一需求,主打“包治百病”且短平快,一吃就灵。这就建立了成交/销售的基础。
不可否认,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大脑认知衰退,甚至有轻度的认知障碍,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精明,这就很容易被诱惑和欺骗。上述被骗老年人画像中有一条“文化水平较高”很说明问题,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反而不容易被保健品欺骗,因为他们很可能完全听不懂那些高大上的保健理论、虚构的头衔、曲解的国家大政方针,所以不会被洗脑。但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就很容易听“懂”这些话术,从而被蛊惑,产生一种说到心坎上的错觉。他们完全意识不到,或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大脑认知早已不如年轻时,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子女提出异议或不要被骗的提醒,他们也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大脑判断。岂不知,老年人固执己见正是大脑认知衰退或轻度认知障碍的一种表现。
还有更重要的,被骗的老年人普遍缺少家庭关爱。其中,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联系不密切是比较多的。老年人需要更多关爱,但却恰恰经常缺少关爱。诈骗团伙嘘寒问暖、送点小恩小惠,很快就能攻破老人心理防线。很多时候,子女并不是不关心老人,但以为让老人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子女也会提醒老人不要上当受骗,但方式方法可能简单粗暴,老人不认可不接受。许多老年人缺少精神寄托,甚至没人聊天,孤独焦虑,最终让骗子钻空子,将老人手里的钱“吃干榨净”。负责破案的民警说,“一个业务员的笔记本上,细致记录了老年客户发放退休金的金额和时间。”
在很多保健品诈骗案件中,受骗老年人即使被警方告知受骗,仍然不能自拔。一位老人家中已经花费不菲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保健品”,还会去“听课”买药。“答应了‘业务员’,他们就会关心我、对我好。”这位老人坦言。受骗老年人配合警方调查意愿比较低。警方调查过程中找到约30名被害人了解情况,但配合工作的只有17人,涉案金额8万余元。
很显然,保健品骗局的长期隐蔽存在主要并不是因为骗子骗术高超,而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及其生活状态决定了他们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果不在老年人自身和生活状态方面想办法,只是靠公安机关打击骗子,市场监管部门管理保健品,那么就不可能根除此类保健品骗局。
从营养师的角度,我认为只给老年人讲健康科普知识、各种辟谣和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服务和产品。对,没错,包括产品,选用一些有营养的、正规的、名副其实的、性价比合理的产品(包括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以及食疗营养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来关心老年人,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占据”他们的心理空缺,避免被骗子或不良产品钻空子,才能真正保护好老年人。
健康养老产业很大,坑很多,骗子也不少,供需两侧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本篇就此打住。
衡膳营养
专注于营养师学习、实践和综合发展,举办各类营养课程、营养科普、学术会议、交流活动、营养自媒体和企业合作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开放性营养社群。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营养成为营养师(考取营养师证书),或提高营养技能,从事营养师相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