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细的患者选择下,TRA为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NBSA栓塞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考虑作为TFA的补充或替代。
在仔细的患者选择下,TRA为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NBSA栓塞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考虑作为TFA的补充或替代。
背景
在动脉介入手术中,经桡动脉途径(TRA)具有诸多优势,包括患者舒适度更高、穿刺部位并发症更少、能够更早地下床活动以及降低医疗成本。因此,TRA在诸如化疗栓塞、放射性栓塞、肾动脉介入、子宫动脉栓塞和前列腺动脉栓塞等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6]尽管存在这一趋势,但关于TRA在咯血患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却寥寥无几。[7]然而,由于TRA能为到达目标血管提供一条短而直的路径,因此在技术上可能更具优势。
鉴于TRA在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已知益处以及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额外优势,有必要对TRA在此手术中的疗效进行仔细审查。因此,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以确定TRA在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系统动脉(NBSA)栓塞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咯血治疗方法。传统上,它是大量咯血的治疗手段。[12-14]然而,近年来,随着小口径微导管和超选择性技术的使用,该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轻至中度咯血的治疗。[12-14]尽管在许多情况下,粗厚的支气管动脉通常是出血的原因,但非支气管系统动脉(NBSA)和异位支气管动脉有时也会成为出血的罪魁祸首。由于这些血管解剖异常,[17,18]因此使用经股动脉途径(TFA)对罪犯动脉进行导管插入可能会很困难。相比之下,从同侧桡动脉进行可能更容易到达罪犯血管。
材料和方法
患者
本研究回顾了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咯血栓塞治疗的300例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最初计划对20例患者使用TRA,但实际上有19例患者使用了TRA,其余1例患者因桡动脉直径较小(≤1.8mm)而改用经股动脉栓塞。
术前评估
咯血患者首先由呼吸科医生或急诊医生评估,并进行胸部对比增强CT检查以评估出血的罪犯血管。随后,介入放射科医生评估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和潜在益处。
血管通路决策
血管通路的决策基于介入医生的判断。通常,当异位支气管动脉或NBSA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或其分支时,考虑使用TRA。然而,如果异位支气管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较高水平(即T4椎体或更高水平),则首选经股动脉通路(TFA)。
栓塞步骤
所有经桡动脉手术均由一名具有3年介入放射学经验的介入医生完成。在超声引导下使用21G针穿刺桡动脉。随后引入5F亲水性血管鞘和导丝,并注射药物以预防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使用微导管和栓塞材料(如聚乙烯醇颗粒)对责任动脉进行栓塞。
术后管理
穿刺部位在术后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患者通常在术后48小时内出院,并处方口服止血药。建议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之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
结果
技术成功率(即所有目标动脉通过TRA成功栓塞)为94.7%(18/19例患者)。在目标动脉方面,TRA技术成功治疗了47/48条动脉(97.9%)。1个月和6个月的咯血无复发率分别为89.5%(17/19)和73.7%(14/19)。唯一的不良事件是1例患者发生支气管动脉医源性夹层,但临床意义不大。术后第1天超声检查未发现穿刺部位并发症。
图1. a-d. 一名69岁咯血女性的CTA图像和DSA图像。(a) 为CT血管造影的冠状面重建图像,显示异位的左支气管动脉(箭头所示)起源于甲状颈干。(b) 为异位左支气管动脉的选择性血管造影图,显示粗大的血管(黑色箭头所示)以及与肺静脉的分流(箭头所示)。请注意,微导管(白色箭头所示)已深入罪犯动脉足够深的位置,以便进行安全的栓塞。(c) 在对原位右支气管动脉进行导管插入后,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粗大(箭头所示)和异常的肺部染色(箭头所示)。(d) 为腹腔动脉血管造影图,显示胃左动脉粗大的食管支(箭头所示)以及与异常的肺部染色相关(箭头所示)。该患者通过经桡动脉栓塞治疗成功治愈。
讨论
本研究表明,在选定的患者群体中,TRA成功栓塞了几乎所有责任动脉,且安全性和有效性与TFA相当。TRA在咯血管理中具有特定优势,特别是当责任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或其分支时。然而,TRA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挑战性,如当支气管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较高水平时。因此,TRA应在仔细考虑患者个体解剖结构后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仔细的患者选择下,TRA为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NBSA栓塞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考虑作为TFA的补充或替代。参考文献:Lee Y, Lee M, Hur S, et al. Bronchial and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transradial access in patients with hemoptysis. Diagn Interv Radiol. 2022;28(4):359-363.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