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太子山下三线厂:国营东风机械厂(9623厂)

文摘   2024-12-07 18:28   内蒙古  

我国近代有两次工业大转移,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0年,大批内地的工厂、院校搬迁到四川、云南等地。第二次迁移则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我国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1964年,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大批东部的骨干工厂整体搬迁或分迁到西南、西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

根据毛主席指示,各个省还要建立自己的三线,提高战略纵深,加强各自为战的能力。豫西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三线时期成为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布局有大三线和小三线项目,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建成了豫西常规兵器生产基地。南召县,位于河南的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地理环境和位置突出,因此成为河南三线建设的桥头堡。

1964年底,五机部、河南省国防工决定在豫西南的南阳一带分别建立一座迫击炮厂和一个配套的迫击炮炮弹厂。经过对多地的采点,结合“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最终将两厂址选在南召县太山庙公社(今太山庙乡),其中迫击炮厂9617建在韩信寨的九里山脚下。迫击炮弹厂落在毛庄的太子山脚下,取厂名:国营东风机械厂,代号9623。

1965年3月,国营东风机械厂破土动工,厂区大体分为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援建单位是来自山西的江阳化工厂(763)。太子山山高林密,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东临九里山火车站3公里,南临鸭河口水库3公里,交通便利。

因国营东风机械厂建设期间,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南召县曾组织了大量民兵,将他们编成民兵营加入到东风厂的建设,通过各方努力,机加车间、工具车间、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火控机械车间等核心车间拔地而起,1969年9月,基建工程竣工。

1969年10月,来自山西江阳化工厂及东北的援建职工陆续赶到。12月,成功试生产出样品,产品顺利通过相关部门验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当时厂里驻有军代表,每一批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试射,然后通过九里山火车站运到各地。

1975年之前,我国对外进行大量军,加上自身备战需求,我国军工企业基本满负荷生产。70年代成为东风机械厂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高峰期拥有职工3000余人,加上家属有5000多人生活在厂区。

国营东风机械厂的厂区建设非常好,建有职工宿舍、文化宫、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技工学校,还设有商店、澡堂等。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周可以观看两场电影,生产任务不忙的时候还会和同在太山庙的长江机械厂进行篮球比赛。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1982年,东风机械厂结束军品生涯,取消番号,开始生产液化气钢瓶等产品。由于厂区比较偏远,发展步伐比较缓慢,1997年,东风机械厂与长江机械厂合并重组,成立国营长风机械制造总厂,下设一分厂和二分厂,2005年再次重组,搬迁到南阳市。

如今,东风机械厂旧址生活区仍生活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很多当年的老职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伴随着三线军工人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多少三线军工人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历史将铭记他们。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