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癌变的痣,往往有这5种特征!别等到了中晚期才发现

学术   健康   2025-01-13 17:30   上海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身上都会有一些痣,大部分痣都是良性的,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然而,有一部分痣可能会发生癌变,进而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常见的体表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皮肤癌,了解痣癌变的特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皮肤黑色素瘤的风险。


一、痣癌变的5个特征



(1)边缘不整齐


通常痣都具有平滑且清晰的边缘,当出现边缘不规则、模糊或者呈现锯齿状时,需要警惕。


黑色素瘤的边缘往往良性痣那样圆滑或对称,可能出现断裂或伸展,甚至难以预测的形状。


(2)形状不对称

当身上的痣开始呈现不对称的形态,尤其是其中一侧明显变大或变形时,可能是黑色素瘤的信号。

癌变的痣往往表现为不规则、异型的样子,呈现出不同的轮廓和外观。

(3)颜色变化


正常的痣颜色均匀,为棕色或黑色。


若痣的颜色不再均匀,可能会出现在同一颗痣的不同部分,表现为一侧深棕色,另一侧为浅色或不规则黑斑时,需要小心癌变的可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4)直径增大


有些痣可能天生较大,但是如果原本尺寸较小的痣突然增大,尤其是超过6毫米,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虽然并不是所有增大的痣都会癌变,但如果伴随有其他癌变特征,就必须及早检查。

(5)质地变化


原本平滑的痣突然变得不规则或粗糙,表面出现小裂缝、溃疡或剥落,甚至渗出液体,应进行进一步的皮肤活检。

二、皮肤黑色素瘤常见组织学类型



皮肤黑色素瘤最常见的4种组织学类型为肢端雀斑型、恶性雀斑型、表浅播散型和结节型。


少见组织学类型包含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起源于巨大先天性色素痣的黑色素瘤、儿童黑色素瘤及痣样黑色素瘤等。


(1)肢端雀斑型


我国最常见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发生于无毛部位(手掌、足底)皮肤和甲床。


组织学上以基底层异型黑色素细胞雀斑样或团巢状增生为特点,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


(2)恶性雀斑型


常见于老年人长期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组织学上以异型黑色素细胞雀斑样增生为特点。


一般用恶性雀斑来表示其原位病变,用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表示浸润性病变。附属器受累是其常见的组织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3)表浅播散型


白种人最常见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常见于间断接受光照部位,如背部和小腿等。


组织学上以明显的表皮内派杰样播散为特点,肿瘤性黑色素细胞常呈上皮样,异型性显著。可分为水平生长期或垂直生长期。


(4)结节型


指周边不伴有典型水平生长期或原位黑色素瘤成分的垂直生长期皮肤黑素瘤。


临床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膨胀性丘疹/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真皮内巢状、结节状或弥漫性异型黑色素细胞增生,核分裂活性高。


三、引起痣癌变的原因



皮肤黑色素瘤病因复杂。

对于非肢端雀斑样痣型皮肤黑色素瘤来说,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是明确病因。

间歇性的强烈阳光照射能增加躯干及四肢的黑色素瘤风险,而慢性的阳光暴露会增加头颈及手臂黑色素瘤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导致黑色素瘤的主要紫外线光谱仍不清楚,传统观点认为UV-B是导致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UV-A也在黑色素瘤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UV-A比UV-B更容易渗透入真皮,但遗传毒性相对较少,其诱导黑色素瘤的过程需要黑色素参与。

遗憾的是,紫外线暴露无法解释肢端型黑色素瘤的发生。由于流行病学特点的限制,关于肢端雀斑样痣病因的研究在欧美国家较少,并且缺乏大型多中2心的高质量研究数据。其可能受外伤、黑痣反复破溃等其他非紫外线致癌机制影响更大。

皮肤黑色素瘤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大量的痣或发育异常的痣、免疫缺陷、FitzpatrickI型皮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等。

END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50(06):572-582. DOI:10.3760/cma.j.cn112151-20210417-00299.

[2]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 中华肿瘤杂志,2020,42(02):81-93.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20.02.001.

[3]田惠春,张佳冉,斯璐.2023年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实用肿瘤杂志,2023,38(06):509-512.DOI:10.13267/j.cnki.syzlzz.2023.080.

[4]文博.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的生存分析[D].东南大学,2018.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肿瘤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我们的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肿瘤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肿瘤视界
医会宝旗下肿瘤领域的垂直新媒体,传播分享肿瘤前沿资讯、最新指南、诊疗知识、热门课程及会议,规范肿瘤诊疗,致力成为国内肿瘤领域的专业医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