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新闻突然在投资圈里引起热议。
高层智囊刘世锦建议未来两年内应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以推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
他强调利用财政政策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以实现扩消费、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综合效果。
此外,提出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资金筹措,以提升新市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服务方面的保障,并推动中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刘世锦何许人也?
刘世锦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他的完整建议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以财政政策为主,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紧密配合,产生扩消费、稳增长、防风险的综合效应。
具体包括10万亿刺激规模、两大突破口和一个重要目标。全文由博智宏观论坛发布。
10万亿刺激计划实际上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就有多位学者提出,当时是建议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向社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中低收入者、受疫情影响较多的服务行业等直接发钱或提供补贴。
遗憾的是这类建议石沉大海未见音讯。
直至现在,8月财政、就业、消费等重要数据都显示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严峻局面。
本月初,大摩经济学家邢自强也作出预测,预计两年内中国至少须以至少10万亿元刺激规模来扭转通缩状况。
我们看原文提出的具体刺激方向:
一是大力度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短期重点是由政府收购滞销的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
农民由进城打工转为在城市家庭团聚、安居乐业。
增加保障房供应可以扩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住房改善可以带动装修、家具、家电等消费,家庭团聚可以带动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完善社保可以降低后顾之忧,降低预防性储蓄。
二是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可持续现代化城市体系。
我国城市核心区建设已达到较高水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拥堵。从国际经验看,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的核心城市通常占城市人口的30%左右。
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容纳60%以上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原有城市疏解人口,更多是农村和其他城市的流入人口。
同时也适合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的集聚。
在这个范围内,房地产、基建等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今年股市楼市之所以双熊,本质原因还是货币财政政策上都没有给予刺激,相反,仍然是一个偏紧缩的状态,金融依然在”挤水分“”防空转“。
紧缩的政策传递给市场,就是股价下跌,房价下跌。
那如果转变方向,改为刺激经济,那当然股市楼市就该见底,届时这两年的成功投资人的投资重点也应从海外转向国内。
如果10万亿刺激能落地,那基本上可以宣布股市、楼市见底了。
那这次有没有可能落地呢?
从我多年对媒体的敏感度来判断,有可能。
这次老刘的10万亿经济刺激,是放出来探口风。
就好比上次的住房养老金,也是放消息出来探口风,结果被一通狂骂,就赶紧缩回去了。
如果一点意向都没有,普罗大宗根本不会知情。
好比从2022年,就有专家提出要搞大规模经济刺激,但没被采纳,甚至连公开的机会都没有。
2023年底,2024年3月,都有专家提出要经济刺激,但普罗大众都不知情。当时我也非常期待,一度以为要救市了要见底了,但最终都被否。
最近有些问题,我也敏锐地发现,居然允许讨论了?
比如昨天的文章,我居然能顺利发出。
在最近这么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这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你要想想,说明什么?
这次,老刘的10万亿经济刺激,能有机会在社会上形成讨论,已经是很大的进展了,也说明有此意向。
我这两天也多方打听,确认,确实有提出这个经济刺激方案,就看最后是否能落地。
那接下来的应对,就很简单了。
如果还是不搞经济刺激,那继续投纳指,饼子,美债,黄金等美元资产。
如果确认搞经济刺激,那马上把仓位挪回国内,ah股必有大牛市。
至于楼市,只要搞经济刺激了,楼市也就见底了。
最近楼市跌得有点离谱,甚至开始出现不理性行为。
比如开始在短视频里看到有房东说要卖掉厦门房子,去国外买房。
厦门楼市腰斩,割肉,然后去追高国外房价历史新高的房子?这是打算被割两遍?
国外为什么炒房的人少,还不明白吗?这当然是有理由的。
国内刚有房屋养老金的念头,就被喷回去了,至于房产税,那更难推出。即使推出,多半也是不痛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