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不到2000万,团队别超5个人

职场   职场   2025-01-09 07:16   广东  

再过一个月,朋友圈里就会沸沸扬扬地全是招聘广告,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你”。但我想告诉大家: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的B2B外贸企业或团队,请管住自己想要招人的小手,人数千万不要超过5个人。

为什么?你可能觉得当前公司发展势头凶猛,正是需要人才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或者觉得工作实在太多了,必须招多几个人否则事情没人干;又或者像我当年一样,觉得“人越多,代表公司越有实力”,甚至“公司大了自己才显得有面子”。

但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历,外贸公司往往就是死于人多。

1.财务数据不合格。

咱们就以2000万年营收来作为一个例子。按照大多数贸易型公司10%的毛利率,此时的毛利润约为200万元。

基本工资+社保:50万元。(按照5人计算)

提成奖金:25万元。(按1%提成+1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

办公室租赁:6万元。(按5000元/月含物业水电)

营销推广:10万元。(1个平台,1~2次出差)

杂七杂八:6万元。(按5000元/月)

保守计算,上述费用已经接近100万(而且人员费用占比高达75%)

你可能觉得,年利润100万也算还不错。但再考虑25%的企业所得税与20%的个人所得税,企业税前100万=老板税后60万。作为老板一年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就赚60万,你觉得合理吗?甘心吗?

还不如回职场上班。

2.人多≠单多。

我在《总结2023,公司差点破产》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023年是我创业十年以来员工最少的一年,却是经营成果最好的一年。业绩最好,费用最低,利润最高。(2024年其实更好,除了业绩翻倍,利润更是2023年的3倍)

许多创业者在一定阶段后总会陷入迷思,觉得我去年5个人做了2000万,今年增加到10个人,是不是可以做到3000万或4000万?

但事实上,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在原本的5人团队里,只有一个老板;在现在的10人团队里,依然还是只有一个老板。

大多数初创企业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原因就在于创始人团队(外贸领域一般就是老板+老板娘)的勤劳与肯干,在整个公司的经营中,老板贡献了大多数的业绩。至于其他人,往往承载的是减少老板工作量的职能。毕竟对于小公司来说,招到人才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这也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创造的是间接价值而非直接价值。而且,人一多破事也多,老板们还不得不专门腾出时间和精力,今天给你做个心灵按摩,明天给他打打鸡血,后天招新人填补空缺......完全没办法聚焦在出业绩的地方。

时时刻刻担心员工一个干得不爽,敲开自己的办公大门说:“老板,大过年的,我想辞个职。”

前些年我还经常琢磨,要如何留住员工,如何激励员工。但现在我慢慢地开始思考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留住人,他为公司创造足够大价值了吗?凭什么要激励他,他就不能是个自驱的人吗?

由于心态不一样,许多打工人其实就是来上个班而已,连创造自身工资4倍的价值(又或者简单来说,自身工资16倍的销售业绩)都做不到。然后你还得绞尽脑汁地“想一些工作出来”,避免他们的工作量不够饱和。但这些工作创造直接价值了吗?又或者直白说一句,这些工作最终赚钱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去年5个人做2000万赚了100万,今年10个人大概率连100万都赚不到。因为绝大多数的利润,都会被工资吃掉。

综合上述,请所有创业者都一定要认真思考下“人效”这个词。所谓人效,就是人均效益,简单计算可以使用年营业额除以团队人数。譬如5人团队2000万营收,人效就是400万元。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人效50万-200万/年算是一个较好的区间。可对于B2B外贸企业来说,个人建议人效最好能够做到250万~500万。假如达不到的,建议关闭招聘的窗口甚至直接裁员。

年轻时候的我曾经有两个特别幼稚的想法:

第一,总觉得SOHO不是创业,团队大了才叫开公司。于是,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招人,疯狂地用公司利润养团队。总觉得“希望在明天”“明年业绩就上来了”,但坦白说,有了团队之后我赚的钱,远远小于SOHO那些年。归根结底,好面子与自卑心理作祟。

第二,我总觉得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人,思维僵化比较严重,没有办法接受太多思维层面的改造;反倒是应届毕业生这种,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浸染,白纸一张可以随心书画,可塑性强。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大量地招聘0-1年工作经验的同事,然后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帮菜鸟们改造成为对自己、对公司、对社会有价值的栋望之才。然而现实真的非常残酷,历数公司这些年招聘的0-1年工作经验的同事,大多数其实都熬不过1年的小关口以及2年的大关口。

尽管如此,我还是抱着一种“大不了就当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念头,继续招聘应届生。

但办企业真的不是做慈善,假如创业不是为钱,又能为什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句不好听的,不赚钱的企业,连给国家交税都没资格,哪里来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公司,绝对不是人越多越好。3个人,拿4个人的工资,干5个人的活,这种结构,才是大多数B2B外贸企业的正确形态。

但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团队规模小,公司实力不够大,匹配不上一些较大的项目怎么办?

这就是ASG亚太采购集团存在的意义之一。加盟我们,即使小规模团队也能够有大集团的底气。

最后欢迎工厂朋友以及有核心资源的贸易公司加入ASG采购中心工厂群,10群的剩余位置也不多了。





外贸创业上门徒


丹牛
十年2B创业者,九年实战分享官。《外贸大牛的术与道》《外贸大牛的营与销》《第一次做生意》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