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广交会结束了,外商到底多不多?大家看下方的名片本就知道了。
主打一个人山人海,绝对是疫情以来外商人数最多的一届展会,而且客户质量都还蛮不错。我们ASG有好几位同事,新开发的客户当场就下单了。
许多人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客户在展会时聊得好好的,后续联系时候别说单了,连个蛋都没有呢?大多数更是直接失联,信息不看,邮件不回。
在我看来,假如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已经建立,我们也基本清楚了对方的需求,那么最大的问题只会是:客户没有痛点。
需求和痛点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喜欢小米SU7,我也买得起小米SU7。但我有必须买小米SU7的理由吗?假如一个人没有必须做某件事情的理由,没有假如不做就会带来重大影响的压力,或者做了能够带来巨大价值的动力,那么他往往只会做一件事情:拖。
所以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客户,说自己要买设备,然后在当地建工厂,希望我们帮忙找生产设备。大多数这样的项目都要拖很长时间,甚至永远无法落地,因为对方往往只有“我要降本”的想法却没有“必须降本”的痛苦,而投资从来都不是靠一个想法就能实现的。没有痛苦,就不会有行动的急迫性。
No Pain,No Action.
那客户的痛点可能是什么呢?业绩下滑、利润降低、市场份额丢失……所有可能导致带来痛苦的因素。而且这些痛点,客户从来不会主动告诉我们,往往只有在双方建立了一定信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询问得到答案。
譬如我们问客户:这一次来广交会想找什么产品啊?
客户说:我来找咖啡机。
我们:具体什么样的咖啡机?更加新颖的款式吗?
客户说:不是,我想找成本更低的咖啡机。
我们:看来是因为当前供应商的成本太高了啊?
客户:对啊,我当前的供应商是贸易公司,所以新供应商必须是工厂。
我们:供应商价格高影响确实挺大的,应该有竞争不过同行导致丢单的情况吧?
客户:对,我的价格比同行贵了5%,结果上个月丢了400台机子的项目。
综合上述,我们就能总结出:
因为供应商的价格高(现状),导致竞争不过同行丢失订单(痛苦),而且这个痛苦还高达400台机子(痛苦的量化)。因此他这一次来广交会,必须找到成本更好的咖啡机供应商(需求),需要是工厂因为工厂价格更低(期望 or 认知)
此时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能够帮客户拿到更低的价格(>5%),就能解决客户的问题,且促使他快速切换供应商。至于供应商到底是工厂还是贸易公司,压根不重要。工厂价格更低,仅仅只是客户的认知或者期望,但并非硬指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必须灵活使用“why”,去确认客户的期望、需求,以及最最重要的痛点。
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提问技巧给大家:确认式提问。
所谓确认式提问,就是采用确认的形式向对方提问,它有两个应用技巧。
1.换言式确认。
“意思也就是说”“换句话说”“这也意味着”又或者英文的"THAT IS TO SAY”等句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客户刚才阐述的内容复述一边,再加一句“您看我的理解对吗”“am i right”等。这种做法,除了确认信息外,还能够让客户产生你在仔细倾听,你很关注他的感觉。
2.麦肯锡式确认。
“您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关键有三点。第一点是产品必须比竞品便宜5%。因为......第二点是春节过后必须第一批交付,因为......第三点是到港前支付30%尾款,因为......您看我的理解对吗?”
这种方式,是对客户可能存在长篇大论的归纳总结。客户一听,绝对会产生“好家伙,这个销售专业啊”的感觉。
而且这种做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给予对方进行信息补充的机会。假如你没有说全,客户大概率会接上一句“还有第4点,我们需要XXXXX”等。
使用确认式提问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将沟通持续下去。
譬如当我们跟客户说了三点,并与客户确认之后。
假如客户确认,我们继续说:“那还有第4点吗?”---这种方法叫“并列”
假如客户确认,我们继续说:“好的,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清晰。我们换另外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叫“其他”
假如客户确认,我们继续说:“明白,接下来我们就第一点深入讨论一下?”---这种方法叫“深入”
假如客户说“不对,不是这样的”,我们说:“看来我的理解有问题,您能否再解释一下?”---这种方法叫“回溯”
并列,其他,深入,回溯,通过这四个关键词,我们会发现自己与客户之间,其实存在源源不断的话题。
当然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正式沟通的过程当中,请大家务必要把笔记本拿出来。一来是建立客户对我们的“职业信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老板,开会时小张手里拿着手机,而小李则掏出大笔记本一边记一边点头,你会认为谁更靠谱?)二来绝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和总结能力,好记性不如坏笔头。
通过确认式提问,第一我们能够让客户感觉到专业,第二能够与客户统一认知,第三在一个个确认式提问中,我们自然能够得出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痛点又是什么,而不需要靠猜。
大家觉得,这种沟通方式有可能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吗?有可能,但是效率会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大家采用直接沟通手段(无论面对面,还是网络会议)的原因。
135届展会第1期,ASG组织了60+同事奔赴线下(40+在广州,20+在乐从),取得了远超上一届展会的成绩。接下来还有两期,继续加油!
假如你是SOHO或者贸易公司,也欢迎加入我们。2024年,一起搞钱。
外贸创业上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