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凉
打算添衣时突然想起一句老话
“春捂秋冻 不生杂病”
这是真的吗
“秋冻”到底有什么好处
如何科学的“秋冻”
人人都适合“秋冻”吗
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适当的捂一捂。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忽冷忽热。
秋冻:是指秋季气温凉爽,可以不要过早地增添衣服,在逐渐降温的环境中,让人体慢慢适应,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同时适当合理的“秋冻”能够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
“秋冻”的正确姿势
“秋冻”虽好,却也有讲究,有些人盲目“秋冻”,反而有可能把自己冻伤。这里告诉大家几个正确的秋冻姿势。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
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秋冻”的基本原则
是在不暴露脚踝,小腿,腰背等部位的前提下,不过多过早地增添衣物,以此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哪怕穿得再薄,该遮住的地方也要遮住,不能与风寒直接接触。
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这些部位绝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①胃脘部:胃脘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要多加注意。
②小腹部:小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很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③双脚: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④颈部: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各关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冷风的侵袭,引发关节疼痛。
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疾病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有哮喘、支气管炎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患有胃部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了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
而且有些人在深秋还吃冷饮,有些人则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极容易引发胃病,尤其要注意。
而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患有“老寒腿”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
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体寒的女性
对于一些本身身体寒冷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春捂秋冻,不仅仅是老话,更是健康的密码。让身体和季节同步,健康自然来敲门。记得,别让感冒成为你的“秋日伴侣”哦。让我们一起拥抱健康,享受四季的变换。
来源: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中国医学论坛报
图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