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速递
《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赋予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提出了严格的为师条件。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思维的形成,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中诸多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沙龙留痕
地点:河南杏坛网研社QQ群
群号:101119524
共读书目:《礼记·学记》
主持、整理:杨丽红
智慧时光
主持人 杨丽红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们今天的读书沙龙正式开始!本期交流的是杨金俭老师推荐的《礼记·学记》。杨金俭老师说:“《学记》是中国最早的教育、教学专著,经过岁月沉淀,依然对我们从事今天的教育工作有非常大的启发。”愿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教育常识,提升教育技能,慢慢体悟因材施教、启智润心的育人智慧。接下来,我们按照发言顺序进行分享。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安阳 宋俊萍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详尽地记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教与学的关系等等。
一、教育的意义
《学记》首先阐明了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发虑宪,求善良……其必由学乎。”这是从执政者管理国家的角度,谈到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想要教化百姓,仅仅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让百姓从心底里知道应该怎么做,也就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是从国家层面教育的必然性。从个人层面来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二、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离不开实践。“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味也。”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没有实践,教者难以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就是第四章中的内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一个自查反省,强调内化。而这,也恰恰是因为自驱力产生。
三、学习内容和习惯养成
《学记》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做明确的记录。“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每两年考查一次,考查内容涉及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学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不仅在教知识,也有性格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从坐姿、站姿到课前准备,从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到谦虚好学。不由让人想到民国时期的公民守则,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有温度,也有原则。
四、进行有效地教学
怎样才能保证教学有效进行?“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正课,在学生课外休息的时候也会布置各种发展个性的课外作业。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对于知识的掌握要知行合一,对于教学要做到“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依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从而制定符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因材施教。总之,有效教学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杜威说:“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卢梭说:“以儿童为中心”,与《学记》中的思想如出一辙。优秀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五、教育的原则
《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四个:预防性原则,相机性原则,次序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教学六废”概括讲出了遵循教学原则的意义。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这是预防性原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时机性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是遵循次序性原则的重要性,当然后面对次序性原则又有进一步地补充,“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无论什么技能的学习,都必然从最基本的开始,从最基础的练习开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这是遵循合作性原则。
六、突出自主性
明白了教学的原则,就会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一旦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激发,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如果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学、善问。“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如果教这样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切实抓好教育,是一切的根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鹤壁 杨丽红
宋老师从多个角度谈及《学记》里的内容对我们教与学的指导和帮助,并能与其他书籍和相关知识,相关联地进行分享,明确做好教师的更高目标和科学做法。努力向上发展,做时代“大先生”!
新乡 郭攀
这次共读,我也是从经典《学记》中汲取“善喻”的智慧,努力做一个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
{ 教学中的若干原则 }
南阳 梁波涛
《礼记·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它的教育思想,堪称传统教育的瑰宝,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有相合。
必须得承认,《学记》真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里程碑。通读一遍之后,归纳文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预防性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在青春期发育前进行教育,发现任何苗头之前进行教育,就会把这一苗头杜绝在萌芽之中。在学生的错误还没有萌发之前,就进行防范教育。
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抓住一切时机去教育,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及时、时时、顺时进行教育,把教育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当学生有了兴趣,需要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也叫相机性原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等到时机过去,那么你再怎样勤奋刻苦都难以成才了。忽然间就明白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句子。
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去进行教学,而不是超越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进行教育。
学习观摩、互帮互学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和同学们一起互相的观摩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也叫合作性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喻”包括三个方面:“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优秀教师的教学是循循善诱,启发诱导。这种启发诱导,包括三个方面:不强拉硬拖,就是不强迫着学;劝勉鼓励,严格要求,而不是强制学习;知道学习的门径,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在身边的教育呢?往往就是直达式的,答案丢给学生,就直接开启了背背背、做做做的模式。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藏息相辅原则
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育教学是按时令进行的,各有各的正式课业,在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这里的课外作业,指的是与教材相关,但不是教材的内容。和我们学校里的课外作业,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的课外作业又叫家庭作业,是紧紧围绕着课本进行的。没有课外知识的拓展,课内知识就没有办法稳固。
练习的原则
这里举了冶匠的儿子作比,要想学到父亲的高超手艺,一定要先学会用碎皮缝缀成鼓风袋子;举了优秀工匠的儿子,要想继承父亲的能力,一定要先学会用树枝荆条编织成箭篓子;还举了小马车学拉车,先让大马拉着车走在前面带,小马系在车子后面跟着走。三个事例都是在告诉我们加强练习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原则,那就是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提问的原则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于提问的老师,就像木匠加工处理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再处理木材坚硬的节疤,纹理不顺的地方。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问题就容易解决。有一句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擂。教师发问和问答的重要原则,就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大小得当。总之,这是一部教育的真理,是我们间隔了数千年之后,依然可以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不二法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践行这些原则,让自己的教育工作越来越走心,越来越顺达。
安阳 宋俊萍
读书应该有整体思考。《学记》中的这些教学原则,是经典更是永恒。
鹤壁 杨丽红
梁老师写的文稿,是从教育教学的原则角度来阐明自己的读书收获的,很新颖,对我们做好教育教学触动很深。
{ 教育智慧的千年回响 }
鹤壁 卢 芳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读《礼记·学记》,结合注释读了一遍,懵懵懂懂。过了两天再读,之前理解的内容差不多也忘了。于是,出声读,读原文、读注释、读翻译,做了批注,又抄写了一遍,再来写写读后感。
古今论教育的著作中,《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经验与智慧的高度凝练,篇幅虽短,却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教育理念与原则,这些理念穿越千年的时空,对现代教育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开篇即点明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如同璞玉,只有经过教育的精心雕琢,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的塑造与培育。
“教学相长”是《学记》中重要的教育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它指出了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与进步;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自己的困惑与不足,进而努力提升自己。这种互动式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单一主体的模式,倡导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双赢。
《学记》中也强调了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教育的时机至关重要,错过最佳的学习阶段,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提醒着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接受能力,只有把握好教育的节奏与时机,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理念深刻地阐述了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艺术。引导学生而非牵着他们走,鼓励学生而非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通过巧妙的提问、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思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另外,文中还讲到古代学校的设置,评价标准,可见当时对学生要求之高;讲到课外活动与课内知识相辅相成;讲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等。《学记》中的教育智慧如同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回归教育的规律和初心,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与长远发展。经典常读,常读常新。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犹如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不断地挖掘与探索。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让我们传承与发扬《学记》的智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让教育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安阳 宋俊萍
出声读,读原文,对我们理解经典文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南阳 梁波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去学习了,去向别人传达了,才知道自己有哪些欠缺和不足。教学相长,一边教导学生一边自我学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发现欠缺的位置,这真是真理。
{精读细品《学记》,用心领悟教学之道}
鹤壁 杨丽红
逐句阅读《学记》内容,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从中领悟教与学的正确之道。
一、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学校的育人理念也强调教师要对全体同学“关爱、引领、激励、唤醒、成长”,能成功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唯有如此,学生的成长才能长久有效,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中有言:“士先志。”远大志向是一个人持续努力的动力源。为人师者,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家国强盛而努力,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奋斗。当一个人有了对国家责任和使命感的时候,他能以重任来激励自己努力拼搏,成长为优秀的自己。比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从小的志向是“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建造桥梁的专家。
教师以世界各国之间的博弈,如国防、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引导学生明白:想要拥有在世界上发言权,国家强大至关重要。而人才竞争是国家竞争的根源所在。每一名优秀的学生就是我们卓越人才的组成,激励更多学生成为卓越人才梯队里的一员。
与益友结伴可以更好上进。“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得书中此句警示,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结交益友,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努力提升成为他人的榜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成长内驱力。比如,文化课程学习得法者,用自己的好的做法影响身边人,一起提升;比如,体育运动素养极高者,带着伙伴们奔跑跳跃投掷,感受运动的魅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有效避免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把握好学习的量,调整好学习的难易程度,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切实有效地增加学习收获、提升学习信心、加强学习持久力。
有志向,有益友,有方法,学习之旅快乐无穷,乐而忘返。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人师者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长远发展规划,培养发展力持久的学生,绝不能仅仅依靠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来完成,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引领更能帮助学生正向、逐梦、成功、成才。
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方能避开《学记》中所提醒的“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求之也佛”的弊端,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获得、恒久努力。比如学生小隆,绘画天赋极高,但是数学学习非常吃力,教师要充分看到并放大其优点,给他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让他通过努力在绘画方面取得更好发展,并且以此为圆点向其他学科发散,能逐渐提高其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取得相应的进步。
教师要善于引导、勉励、点拨学生,不要强拉、过于严厉让学生感到压抑、代替学生思考直接给出答案等,这样师生和谐,学生有信心又促进思考,可以说是很完善的教育了。《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最让我反思的一点就是“不要过于严厉让学生感到压抑”,如何做到“严管且厚爱”,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上进的氛围中学习提升,这是需要我继续思考研究的课题。想想看,每天多一些微笑和轻松的表情,对学生多说一些鼓励引导的话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暖心的帮助,保持师道尊严也可以有亦师亦友的融洽相处。
教师要善于示范,善于用简约的话语引领学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教师自己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通过言传和身教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样拥有严谨的学习做法。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升修炼自己,锤炼语言,语言简洁明了,含蓄精妙,讲课如此,与学生谈话亦是如此,力争用最少、最有效的话起到最有效的指导作用。
师者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教师要不断修为方能从“经师”成长为“人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三、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学记》中讲的“教学相长”“学学半”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能够促进一个人更好的进步。
这和“记忆金字塔”的理念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中只是单纯地“听”,记忆率只有5%,而如果让学生尝试去教,对于学生的挑战更强,需要统筹知识体系,会讲,善讲,能给听课者好的指导,这样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则可以使记忆率达到90%。
而且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看,12~15岁的学生非常在意同伴给予他们的评价,都愿意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秀,教师从指导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目标着手,并帮助他们选定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进步中还能帮助同学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升则会稳步上升。
阅读《学记》,教师有效激励学生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成长内驱力被成长的喜悦极大程度激发起来,学生愿意从“要我学”上升为“我要学”并达到“要学我”的层级,在追随光之后,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
通过专业学习,教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典,就是要反复读,用心品,深刻悟,学以致用,获得提升。
安阳 宋俊萍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自我驱动的成功,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完杨老师的分享,对“学者四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有志向,有益友,有方法。”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收获了益友。益友相伴,内心充盈。
鹤壁 杨丽红
共读好书,我们有深度共鸣,感觉真好!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新乡 郭攀
《学记》一文,虽有千余字,却字字珠玑,将我国古代的教学经验做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的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及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当我打开这本书,内心被古人教育智慧折服的同时,对书中的“启发诱导”的教育原则感触颇深。
《学记》写道:“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这里所说的“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学记》又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开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路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强而弗抑,学生学习才能感到舒展;开而弗达,学生才会真正开动脑筋,做到这些就可以说得上是善于诱导了。
反观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受到一位老师的启发,在讲《湖心亭看雪》时,运用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教学效果不错(我借班上课,给九年级学生讲了《湖心亭看雪》一课)。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西湖的雪景之美,张岱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文人雅趣后。我问学生为什么作者特意强调“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看似答非所问的话?一时间,学生陷入沉思,在学生思维受阻,迷惑不解时,我适时用PPT呈现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点拨:
资料一:“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的都城。资料二:明朝灭亡后,张岱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消极避居山中,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隐居后,张岱陆续写下《陶庵梦忆》等书,书中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深深的思念。
通过背景资料的点拨,学生知人论世,不难发现作者点出两位饮酒者是“金陵人”,其实是暗示他对明朝故国的思念。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继续点拨,说:“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金陵人在杭州为客,山阴人张岱在杭州亦为客,一个明朝人在清朝更是一个“客”。一个“客”字将张岱此时那种被放逐被遗弃的明朝遗臣内心的绝世孤独定格下来,真可谓一字千金。可见,作者借看西湖雪景,不仅表现了自己文人雅士的孤傲情怀,更表现了深重的故国情思。
总结经验: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中,我通过搭桥的方式,插入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将本课的教学难点成功突破,内心很激动。
是啊,当我们把教学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我们就慢慢地变为一条向前流动的小河,渐渐地我们就会成长为一条大河,在此过程中,要想让这条河壮大起来,必定要汲取营养。营养从哪里来,就是从经典——前人的智慧中来。
安阳 宋俊萍
郭老师注重读书后的实践,的确,如果只是读书,而不能化为我们的实践,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教学,那就成纸上谈兵了。
鹤壁 杨丽红
学以致用,为至道!
嘉宾点评
嘉宾介绍
关于学习《礼记·学记》的几点建议
杏坛网研社秘书长杨丽红老师请我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了《礼记·学记》,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应该读读这本中国教育名著,二是此书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第一,我们应该学习教育常识,明白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做好教师的基本技能。为师就要学高,更要德高;为师就要力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为师就应该以文化人、胸怀天下。
第二,《礼记·学记》给我们讲述的就是古代弘扬实践教育家精神的具体操作典范。教师就是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技能培养者,道德示范者,精神追求者,上可教帝王,下可普及一般弟子,如此就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学习《礼记·学记》,就要体悟其中的教育哲学思维,从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视角看问题,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性理解问题,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性定位上去思考问题,如此就是在理解古往今来教育的本质。
我们要学习教育经典作品,体悟“中、西、马”三个层面对教育的具体描述,如此也是增长学识,提升见识,启迪智慧的过程。
主持人 杨丽红
感谢杨金俭主任的好书推荐,读经典,增力量,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从阅读本书中学习系统知识,提升思想站位,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更好成长。是的,我们肩负重要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向上向善发展。我们力争做时代大先生,继续学习进步。
欢迎关注
河南杏坛网研社家校协作项目组
河南杏坛网研社教育评价项目组
微信矩阵
历史链接
关注我们
让优秀相互传染 让杏坛更加生辉
编辑:李 丹
审核:焦兵书 李 琳 郝艳飞 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