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此后,研学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现在,我们既需要对几年来的研学活动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也需要展望未来,如:常见的研学活动有哪些类别,如何才能让研学活动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如何开展研学活动的评价工作......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智慧力班主任付莉、侯志强、孙惠玲、周佳佳、赵晓阳(以姓氏首字母排序,以此类推)五位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欢迎关注!
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教师,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第一名,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首创“神奇老爸课程”,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教育时报》。
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8+1”班主任工作室骨干成员,《微班会创意设计与实施》作者,丁如许《高中主题班会28课》、秦望《高中系列班会课(3卷)》的参编作者。
郑州市惠济区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部级优课,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洛阳市孟津三小教师,河南省具智慧力班主任,研发有研学旅行班本课程“文化寻根 洛阳孟津”,有论文《以文化寻根引领学生成长》、班本研学课题等成果,出版有《阳光少年》《恰同学少年》等五部学生作品集。
主持人:
李琳 林州市第三小学教师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这一期的“杏坛争鸣”,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如何让研学旅行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这个话题。真诚感谢大家参与本次活动。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讨论。
付 莉
周佳佳
我主要参与过以下三种研学活动:
1.国际游学。自2009年至2019年,我带学生去过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等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在游玩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获得文化体验。
2.场馆研学。我校各学科组开发的校本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属于研学课程。生物学科的《自然之旅》中,有依托郑州科技馆生命长廊开展的“青春期生命健康教育”;历史学科的《追寻郑州记忆》中,依托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商代遗址、二七纪念馆等,引导学生触摸郑州脉搏,了解家乡历史变迁,厚植家国情怀;综合性的《黄河湿地实践课程》,依托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黄河湿地、采摘农场,综合了政治、历史、音乐等学科的知识,融合了文化体验和劳动实践。
3.主题研学。根据不同的研学目的,我也参与过学校组织开展的一些主题教育研学,如,以安阳红旗渠、新县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研学,以参观北京各高校、聆听顶尖学府优秀学子讲座的励志研学,以团队合作、技能竞赛为主的团建研学等。
在众多的研学活动中,几乎每一场研学旅行都有令我印象深刻之处。2011年,在清华附小,来自黑龙江的文科状元在演讲中曾这样说:“我即将毕业,我和我的同学们将奔赴世界各地,我们如果联合起来做点事情,恐怕不想轰动世界都很难”,这句霸气的话让孩子们激动不已。国际研学旅行中,英国伦敦的地铁远比不上郑州地铁给人的体验感好,网络覆盖面小、支付方式少等,都让孩子们“嗤之以鼻”,这正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族自豪感。
主持人
付老师、周老师的分享非常精彩,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层次高、教师能力强、学生体验深、育人效果好。
我们来听听赵晓阳老师的经历。
赵晓阳
除了付老师、周老师提到的研学活动类型外,我参与、组织的研学活动还有生态环保类(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社会实践类(福利院)等。
我印象最深的研学活动是第一次的北京研学之旅。炎炎酷暑,我们随团来到故宫参观,孩子们激情如火,高举令旗、分组开启“夺宝”之旅:为了拍照和答题奔忙、主动与外国游客沟通和合影、向工作人员追根求源......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孩子们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深思:三伏天里,他们即使累瘫在地上,即使晒伤了脖颈,却依然能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动力满满。是团队竞赛在驱动,他们为了团队荣誉,要全力拼博;是奖励在号召,他们向着第一名发起了冲锋;是问题在指引,他们为了找寻、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密码,忘记了身体的疲劳。
受此启发,我研发了“文化寻根 洛阳孟津”的班本课程,游玩赏景的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七年时间,我带领五届阳光少年举行了一百多次研学旅行,足迹遍布河洛大地,了解她的前世今生,感受她的文化底蕴。
主持人
赵老师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阳光少年班才有了这样有趣、有料的班本课程。
通过刚才的讨论可以发现,我们的研学活动主题多样、范围广阔、内涵丰富、五育并举,真为孩子们有如此好的课程而高兴。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研学旅行的准备工作。
付 莉
以刚才所说的成长礼主题研学为例,一次完善的、深刻的、真正有价值的研学活动,一定是系统的、成序列的,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成长也会层层递进。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功夫,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复盘,每一步都要有真实的成长发生。
我个人认为,方案的制定尤其重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文化环境、本次研学目的等,做出有预见性、先导性的方案,让学生带着带着问题、带着探究意识、带着策略去开展研学旅行,效果会更好。
赵晓阳
付老师关注了研学活动的系统性、序列性,强调了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这确实非常重要。
事实上,每一次研学活动,都是对组织者的大考,事无巨细,需要一一斟酌;智者千虑,力求万无一失。
对于研学活动,学校大多会对接专业机构,提出要求,由对方作出方案,我们做好配合就行。为了让研学旅行成为班级的常态化活动,我还在费用、安全、研学价值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对于教师而言,研学活动安全三原则:1.签订安全责任书;2.队医保健康;3.家长团队来护航。
财务管理由家委会全权管理,学生担任会计师,负责具体的收支和公布。活动资金三原则:1.以身作则先交钱;2.日常活动要节俭;3.“能者多劳”帮大忙。
活动设计两阶段:1.研学活动预习单,借鉴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答题提前了解研学景点;2.“夺宝奇兵”任务单,导游带领参观结束后,分组进行答题竞赛,深入探究。
对于学生而言,每次的准备工作包括:第一周根据本月主题广泛搜集资料,完成预习单;第二、三周利用课前三分钟在班级分享,集思广益,深度了解、景点寻根。
举例说明一下:
主持人
赵老师的分享有三点引起了我的关注:第一是“让研学旅行成为班级常态化活动”,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挑战;第二是任务单,我想这会给许多老师以启发;第三是准备工作中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二是学生的的准备工作,毕竟研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主持人说得对!
赵晓阳
周佳佳
付老师讲的是大方向,我和赵老师一样,讲的也是具体行动措施。一次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组建本次研学活动的课程开发小组;
2.课程开发小组到研学地点实地考察,确定活动名称、研学路线、承载人数、收集资料、编写研学案等;
3.发布研学活动通知,统计参与学生名单,组建家长联络群;
4.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带队老师;
5.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学习和管理;
6.举行研学专题知识讲座,增加学生前置知识储备,布置研学预习任务;
7.确定出行方式,或统一租赁大巴,或家长自行接送;
8.制定研学活动安全预案,并在出发前一天召开安全教育大会。
完成以上任务,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实施过程了。研学归来,要及时收缴学案、批阅反馈、整理成果、举行展览等,提升研学课程的实践效果,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
孙惠玲
和周老师一样,依据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我也列出了8条准备事项。
1.确定研学主题: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研学主题,例如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科学探究、艺术欣赏、生态环保、社会公益等。
2.选择目的地:根据研学主题、目标和行程、预算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历史遗迹等。
3.制定行程:根据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安排好交通、住宿、用餐等细节。
4.实地勘探路线:指导教师应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亲自跟进交通路线的选取过程,并形成应急预案。
5.精心编制《研学指导手册》,手册要包括活动意义、实施方案、相关知识和材料补充、注意事项、安全教育等内容。
6.开展研学旅行动员会:向学生介绍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和目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安排学生预学相关知识,并做好前期的安全教育工作。
7.学生细化分组,合理配备老师:师生比例建议1:10左右配备;每个小组不超过10人,并安排正、副组长各一名,老师配备要考虑性别和执教学科等因素。
8.做好与家长、研学地点的沟通和协调,如时间安排、费用、注意事项等;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主持人
准备工作细致、具体、全面、可操作、有层次,这就是我此刻的感受。
付老师、赵老师是小学教师,周老师、孙老师是初中教师,侯老师在高中任教,我们来听听侯老师的看法。
侯志强
我的分享或许能为大家的发言做点补充和阐述:研学活动前期做四项工作,我概括为定位、分组、设备和学习。
召开研学旅行动员会,师生达成了“学习为主、团建为基、游乐为线、品行为魂”的共识,统一思想、明确重心。
随后,依托班委架构对班级进行分组。比如,学委会负责课程研发,成立了宣讲组来介绍景点或对导游的介绍进行补充说明;成立了采访组,采访活动过程中同学、老师、导游、游客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团委会负责团建和休闲,摄影组负责留下本次活动的珍贵影像;班委会负责组织纪律和安全,后勤组保障同学们的日常所需。
在研学的前一周,会请家委会协调一些设备,如相机、扩音器、对讲机等。在导游的自带设备之外,满足班主任和各项目组组长们传讯和宣讲的需求。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研学前的知识准备,我非常赞同。
以王屋山研学旅行为例,可以组织学生提前学习王屋山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旅游价值等相关知识。这样,研学旅行中,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王屋山的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发展前景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真正到了户外,师生只需要去观摩、去体验、去实践、去校对、去反思。在教室里学,在场地里研,学科融合和知识深化会在整个过程中自然发生。
孙惠玲
我也结合具体例子来谈一下出发前的知识准备。
以“黄河安澜,海晏河清”研学活动为例,活动前,我们会邀请黄河文化专家给学生做黄河文化专题介绍;组织学生提前准备相关主题朗诵、大合唱以及其它才艺,以便研学时在黄河风景游览区广场内进行表演;我们还会组织每班学生撰写保护母亲河相关主题口号。
主持人
不同学段的准备工作,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五位老师的发言真是精彩。
研学旅行的准备工作就是这样,既要有统揽全局的气魄,又要精细、精准;既要考虑方案的简便易行,又要做好各种意外事故的预案;既要关注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又要考虑本次活动的育人价值。
可以说,一次高质量的研学旅行活动,单单是准备过程,就浸染了老师们数不清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继续来讨论第三个话题。
付 莉
我个人认为以课程形式进行研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育性为出发点,将学生学情放在首位,以学识目标、情感目标、健体目标、审美目标为抓手,循序渐进设置有层次的研学方案。
付老师讲的是总的原则和出发点。
主持人
侯志强
刚才赵老师也讲过,目前,学校的研学旅行基本都和专业机构合作,有经验丰富的教官带队,研学地点也都是统一组织,班主任若想做个甩手掌柜,也不会妨碍活动的开展。但若想让活动实现最大的教育价值,老班就不能躺平。
除了刚才分享过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期也有四项工作,分别是示范、串联、发现和安全。
所谓示范,是指老师在研学过程中要有示范意识,如:专注倾听、参与讨论、必要时亲自讲解;所谓串联,是指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官、导游和学生之间的联接,保证活动顺畅进行;所谓发现,是指发现亮点、发现问题、发现人才,学生在户外较为放松,更容易展现自己的个性,班主任悄悄留意,会对后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大有裨益;所谓安全,是指人身财产安全。
后期主要是资料整理和心得展示。如,摄影组的同学会从“学习”、“团建”、“过程性材料”和“其他”,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影像资料;学委会的同学会整理学生心得,精选佳作进行展示和参加学校评选。
主持人
侯老师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特别注重在研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和学段有关,更和侯老师的育人理念有关。
赵晓阳
我是小学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研学活动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我最大的妙招或许就是“夺宝奇兵”任务单了。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每次寻根景点的特征,设计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一般来说,固定题型为拍照题、填空题和思考拓展题,其他类型的题目可以灵活设置。如:
在白马寺研学中,设置沟通、探究题——与僧侣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讲述白马寺;
龙潭大峡谷研学中设置交际题——小组与三位陌生游客的合影;
汉光武帝陵研学中设置表达题——神奇传说故事会;
龙马负图寺研学中,设置探究题——我的姓名有文化;
河南科技大学研学中设置互动题——与大学生联欢互动、进行踩气球大赛;
丽景门研学中依托古色古香的南大街,设置体验题——采访非遗传承人等。在变幻的题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知识、用知识的信心。
然后就是反思和提升。每月第四周是我们固定的成果展,学生整理出寻根活动感悟(文字)、寻根电子相册(影集)、寻根精彩PPT(图文结合)、寻根美篇发布(图文结合)等,展示文化体验和研学收获。
孙惠玲
非常赞同赵老师的做法。研学活动中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得到提升。
提到分享研学成果,我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分享,形式较为随意,比如在返程的车上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另一种是立体分享,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交流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件展示研学收获;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宣传专栏里利用摄影比赛、手抄报、绘画、研学旅行征文等形式进行展示。
主持人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研学旅行的评价这个内容。
侯志强
这个问题真是超前!有些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学校层面,首先需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包括研学旅行的目的、活动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表现等方面。
其次可以建立或完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周期等方面。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评价周期应该及时、连续。比如,学校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展示(如手抄报、黑板报、调研报告等)、口头报告(诗歌朗诵、研学汇报等)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周期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班级层面,还可以根据学校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制定出个性化的具体评价方案。比如我班研学旅行前成立了宣讲、采访、节目、摄影、行政、后勤等六类项目组,就可以提前设计好各组相应的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表格、班会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最后,加强评价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对于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班级可以进行反思和改进。比如这次研学,我班就发现了班委组织经验不足、流程不细、没有为意外状况留足空间等细节;当然也发现了很多意外惊喜,这些都为后续的班级工作埋下了伏笔。
孙惠玲
我也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来谈。
研学旅行课程要具有“游、学、评”一致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建立“五维一体”的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学校测评和研学基地助评五个角度开展效果评价,才可以全面看到本次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
2.实施“四阶段”全方位评价。研学旅行可以分为活动前阶段、活动中阶段、活动后阶段和应用实践阶段。活动前阶段主要围绕资料的收集工作、研究方案制定等进行评价。活动中阶段通过学生活动体验状态、参与程度、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进行评价。活动后阶段通过学生的作品、交流表达、导学案学习等进行评价。应用实践阶段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延伸拓展、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
3.三方面多元评价促研学深化。
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言行举止、集体观念等;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学生反馈、教师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三是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在评价量表上打分,活动后举办研学旅行征文评比、摄影比赛、调查报告和研究笔记展示等后续活动,都可以使学生的研学旅行变得更加丰满,让更多的学生与他人分享研学旅行的感受与收获。
主持人
两位老师讲的非常全面,也很有高度,如果从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二位的指导下,还要重点考虑评价的简便可操作。
是的,虽然建立学校和班级的评价机制非常有必要,但个人并不建议过度操作。大型活动最好能讲究一个“虎头”、“猪肚”和“豹尾”,学校和班级的资源尽量用在前期的渗透和中期的操作上,后期最好简洁明快,便于师生迅速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去。
侯志强
赵晓阳
刚才,侯老师和孙老师都讲到了不同阶段如何评价。
我借鉴大学学分的模式,将每次活动的过程量化学分,记录在研学档案中。每学期累计够150学分就可以获得“阳光少年研学之星”证书;累计200学分,获得“阳光少年研学达人”奖章。坚持了四年,收效不错。
以下是我们班的研学旅行过程性评价表。
主持人
赵老师的这份表格一定程度上正是对侯老师、孙老师发言内容的具体阐释。
总结一下本环节的讨论:评价什么、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何在,这是我们做研学评价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评价,我想我们先要有这样的意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每次研学活动的具体特点,先开始一些尝试,这会让我们的研学活动更有价值。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课题,长期跟进、不断提升,或许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现在,我们的研讨活动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各位专家、老师用一句话总结本次讨论,或号召大家积极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付 莉
放眼广阔天地,异想天开、脚踏实地,带领孩子们见天地、看世界、悟人生!
侯志强
拓宽视野、提高素养、锤炼品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孙惠玲
躬行真知,最好的课堂永远在路上。
周佳佳
游,让世界变小;学,让胸怀变大。
赵晓阳
悦读万卷书,乐行万里路。坚持研学旅行,成就幸福学生!
感谢五位老师参加河南杏坛网研社“杏坛争鸣”活动,这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相信这次讨论能为许多朋友提供帮助。再次感谢五位老师无私分享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感谢这么多朋友一直以来对河南杏坛网研社的关注和支持,如果您看了本期栏目有所触动,欢迎留言!
微信矩阵
韩素静 徐文祥 党玲芬 于德明
郭力众 闫付庆 卜恩年 郝艳飞
司培宁 李克杰 吕 娟 任明杰
往期推荐
编辑|赵晓阳
审核|焦兵书 李 琳
刘嘉琪 孙惠玲
侯志强 周佳佳
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