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年会
年会中的成长时刻
杏坛有慧 大爱成光
鹤壁 唐爱芳
有一次,当我分享语文高效课堂方法时,有老师提问如何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无助感?如何消除职业倦怠感?我告诉他们,加入杏坛,抱团前行。
一、心中有梦,追逐光
直到2019年杏坛网研社第五届年会的召开,我终于结束了散漫的孤军作战生涯,成为杏坛网研社一名正式的成员。从此,我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017年河南杏坛网研社第三届年会在长垣市举办,我列席参会,由于特殊原因,中间我只聆听了潘颖老师、梁树丽等老师的分享,潘老师组织会场的互动环节,优雅而灵动;梁老师持续高质量的输出,成为校讯通博腕。她们高效的行动力、常年坚持的意志力深深地震撼了我。2019年第五届年会,吕娟老师的教育智慧、张爱敏老师的教育传奇、孙永芳老师对文本精微的解读、徐文祥老师曲折的奋斗历程、闫付庆老师乡村小学的坚守、康磊老师的班级管理智慧……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不仅学习了他们宝贵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汲取了他们身上的不竭动力。在杏坛,相同的职业追求、相似的心路历程,使我靠近杏坛、走进杏坛,慢慢地自己也成为了真正的杏坛人。
二、吸纳借鉴,成为光
在杏坛,我经历了多个人生中的第一次。在第五届年会上,我第一次在如此隆重的场合下,做了TED演讲。在第六届年会上,我第一次通过CCtalk 进行了专业讲座。仍然记得第一次演讲时的忐忑与拘谨、第一次讲座时的紧张与不安,但我最终战胜了它。这要感谢杏坛网研社的所有家人,尤其焦兵书名誉社长和李琳社长,感谢你们的厚爱,感谢你们的激励与托举、包容与成全。这样,我才有了第七届年会上讲座的镇定,第八届年会的从容。在这期间,我与贾振才老师的教学专著《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出版,在杏坛网研社这个大家庭中,我分享自己读写一体的教学方法,给杏坛家人们以些微的启发。我也实现了由一名旁观者到前台主讲人的华丽蜕变。
三、厚积薄发,散播光
经过多次历练,杏坛网研社又把我推向更高的平台,我先后在至善学院、百家讲堂举办线上公益讲座,分别分享了《有关语文“绿色”作业的探究》《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体系之——阅读教学》,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今年三月份,我和贾振才老师一起去柘城一高,在柘城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主持下,我参与了对柘城所有高中语文老师的培训。我发现,自己也正悄悄地变成光,尽管微弱如萤火,但这是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光,语文教育之光。
总之,教育需要爱,需要有智慧的大爱;教育需要光,需要有智慧的暖光。有爱的人会互相吸引,有光的人会互相照亮,杏坛就是个有爱有光的地方,是把爱化为光照亮更多人的地方,是把光化为爱温暖更多人的地方。我们有慧,杏坛有爱,教育有光,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是我在杏坛成长的体会,所以感谢始终有追求的自己,感谢共同前行的杏坛人。
我与“年会”的记忆
林州 魏晓芳
2019年第五届年会由我校承办,借此我就被杏坛网研社这一群痴情教育者,疯狂燃烧着的老师们所点燃。
五年前,我校报告厅的暑期培训还历历在目。那激情昂扬的专题讲座;那沉浸式的同课异构;那新鲜刺激的头脑风暴;还有那个五十多岁细数班主任幸福的老师……很多很多细节都让我着迷。着迷于这一群人对教育的执着;着迷于这一群人自我成长的热烈;更着迷于他们因此引发的教育智慧。由此之后,我加入了这个团队。
学习从来不是一时兴起,也绝不是浅尝辄止。它有被吸引后就会越陷越深的魅力;它是一旦选择后的依恋;它是一份走进去就别有洞天的体会。你可能不信,因为这种感觉只有深入其中,方能体会妙处。
团队中,为赴烟雨楼之约的导师制,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杨丽红老师,跟随李克杰老师。两位老师的不同风格和研究方向,都让我看到热爱教育事业的语文老师原有的样子。因此,我的教学有了方向,有了路径,也有了阶梯。
团队中,学科组的案例研讨督促我每月参加,如今算来,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每月定期的线上研讨,成了雷打不动的活动。自己几乎从来没有耽搁过。正是这样的磨砺和日积月累,我对文本研读有了自己的方式。至此,自己才能咀嚼出文字的美妙味道,自己才能品味到教材中文章的真实魅力,自己才发现运用文字的无限趣味。
团队中,不乏闪耀且勤勉的名师、名班主任。我曾无数次地质问,自己总觉得紧张忙碌的生活令人窒息,而他们的时间从何而来,如何有那么多精力去读书、去总结、去攀登、去收获。在长时间的熏陶和感染下,我才发现,我们看到的那些光环不过是他们用行动印证了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试想,总能在团队群里看到名家的点滴作为,你还会松懈、摆烂、躺平吗?他们做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同时默默发光,影响他人。我想,这就是力量,一种由内而外的张力。
去年公益年会在洛阳栾川县的潭头镇举办。又一次被当地一群有热情、有情怀、有力量的领导和老师们所感动。同时,我也看到团队中不计报酬,自费前往的名家们;团队中一个个不计得失忙前忙后的老师们;那些亲切可爱且执着坚守的前辈们;那些热情饱满踏实做事的年轻老师们。一次公益活动,与其说去给他人送温暖,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彻底赋能。当身边时刻充斥着一种积极向前的力量,时刻跳跃着活力四射的人儿时,自己内心的美好无以言说。
今年的年会即将到来,那兴奋昂扬的会场再一次浮现,憧憬期待已在脑际萦绕。每年都为它而来,又因它而去。每个人在这螺旋式的循环中上升,去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年会,我生命中的庆典
新乡 梁树丽
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我一共参加了7次网研社的公益年会,每次的参加只为老友新友相聚的惊喜和彼此浅浅的拥抱,只为互相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只为寻找和发现未知的自己。每年的公益年会是杏坛网研社的庆典,更是我生命中的庆典。
年会,让我看到了“相同”
2016年之前的很长时间,我都在感叹阅读的路上与我一起行走的人太少,很长时间,我总是以“孤芳自赏”来定义我的阅读之路,可是,当我进入杏坛网研社这个大家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有如此多优秀的书友早已在路上,和他们相比,我只是一粒微尘。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于我,幸福是能和一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读书的人一起行走,在网研社年会,我看到了太多的相同,我遇见到很多“相同”的自己,我们一群尺码相同的人遇到了一起,我们用彼此的光互相照亮,彼此赋能。
年会,让我寻到了“家”
每年的庆典中,我都会认真地聆听着“大家们”的讲座,他们是一群放下名利后而又特执着于教育的人。在这些优秀的“大家们”中,有一个“大家长”和“新家长”备受大家的瞩目和追捧,他就是我们杏坛网研社的老社长焦兵书先生和我们的新社长李琳。他们低调但待人亲切和善,他们总是欣赏和信任我们每一个人,他们会热心地给我们每一个人搭建适合自己的平台……
在年会上我寻到了 “家”,寻到了家人,在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优秀,和优秀的大家在一起,我感受同行的力量,同行的温暖,在这个家里面,我找到了归属感和方向感,所以每年的年会对我来说就是“回家”。
年会,让我发现了“自己”
2016年报名参加年会的时候我是胆怯的。当我完成《阅读,人生最美的底色》的讲座分享时,台下的老师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网研社的家人们给了我最大的肯定,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力量和感动。
之后的几年,当我再次来到年会的会场分享的时候,我变得自信而从容,如果说我之前读的是书,那么,现在我更多的是读优秀的伙伴,读更好的自己。每年的年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人们都会分享他们的教育心得、研究成果以及创新实践,他们的讲座生动而深刻,我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杏坛网研社年会不仅是一场庆祝的盛会,更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庆典。每年的年会都是我们寻找和发现自己的机会,更是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方向。
感恩年会,它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梦想和信念,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汪重阳老师的诗句“杏坛今有累累果,年会齐飘丰收香。各显风采展智慧,众人赞叹因成长。”
期待2024年网研社年会上我们再度重逢,共话成长!
在杏坛,有幸运
新乡 刘嘉琪
河南杏坛网研社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束光,从第六届年会的倾听者,到第七届的初次加入,第八、九届的跟随,我已经参与4年年会;而今,第十届年会来临之际,回想参加的次次年会,似是历历在目。
若说2023年的年会,我的幸运字是“幸”。
我是一个倍儿幸的人,已加入网研社四年,但彼此都是线上沟通。在2023年我们终于彼此相见,看着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脸庞,回想在这四年中他们(焦老师、李琳老师、李丹老师、郝艳飞老师等)对我成长的指导。我觉得,遇见他们,我是一个倍儿幸的人。
在年会中,我很幸福。我学到梁娜茹老师对家庭教育研究的方法,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终于见到老乡郝海峰老师,我学到孙永芳老师对班级日志记录的方法,我认识了对作文教学深入研究的于德明老师;同时,我也见到已过半百依旧孜孜不倦学习成长的老年教师,倾听与大咖同课异构的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他们,无一不向我展示:教师成长,他们已经摸索出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只需找准方向,然后深深扎根,找到属于自己的闪闪发光点。而我,也在自我成长中逐渐找到这个方向。
在年会中,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有幸听到《研读新课标》的主题沙龙,七位老师带给我们一场意犹未尽的讨论。那个晚上,有趣、有料、有思、有行动。恰巧,当时因为需要,在琢磨应该怎样学习幼儿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听过之后,瞬间打开思路。回去之后,我再次打印指南,根据讨论和思考,我设计了阅读方法:大致浏览——细细详读——汇总框架——笔记留痕,以这些流程完成对指南的解读。那个晚上,那一场盛会,给了我极强的精神追求。
在年会中,我很荣幸在舞台和大家见面。年会前,李琳老师联系我,让我作为年会首场的主持人,我内心是很胆怯的。面对年会的专家与学校的老师们,我籍籍无名之辈,怎敢主持?在李琳老师的逐步开导与自我说服下,我接受了这场挑战。其实,当自己真正做了,当真正自己参与进去,就会发现自己所谓的不敢,只是不敢挑战自己。给予的平台,要善于抓住自我成长的机遇,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尝试从未有的经历,就是最大的成长。
河南杏坛网研社这束光,引导我,照耀我,让我逐渐散发光芒,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关于年会,我想说
鹤壁 郭攀
在我还是一个刚入职场的青年教师时,遇到很多挫折,这对一个刚进入职场的雏鸟来说,很正常。我虽是只雏鸟,但也期待实现自我价值。
2020年我参加新乡市暑期教师培训,遇到杨丽红老师,杨老师对待年轻人的关照与鼓励犹如一缕阳光照耀我的心间,我又有信心了。在杨老师的引荐下,我加入杏坛网研社,每月参加群内举办的线上活动,我发觉自己由不自信、青涩老师逐渐转变成了解自我、自信从容的老师。成长总是有迹可循,最忘不掉的是年会中老师的讲座分享,让我心生共鸣。
闫付庆老师是第一个登场的,他的讲座是《做平凡不平庸的老师》。职场焦虑大家都有,如何应对,闫老师讲得有用、精辟。他说,真正决定我们幸福指数的不是工资的多少和职称的高低,而是我们对职业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所以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是上上策。
“真正明智的青年教师应该花些时间来琢磨自己的价值优先次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一个人的自主性更是上位的命题。”其实一个人的自主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闫老师讲到我们应该向唐僧师徒学习,去寻找工作中的使命感、成就感,尽可能让自己每天心情愉快。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闫老师通过一张思维导图让我了解到教师的发展方向有很多,比如文学创作、课堂教学、趣味教学、教材解读、应试策略、教具制作,班级管理等。渐渐地,我也明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遇见网研社,我如同离开只有井底般大的天空,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我知道了怎么样成为一个好老师、好老班。这样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让我的心有了归属感。成长虽缓慢,但请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每一届年会,都会点燃很多老师的成长意愿,让参与的老师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如果你有疑问,欢迎点击下列链接。
让优秀相互传染
让杏坛更加生辉
编辑 | 付军丽
审核 | 焦兵书 李 琳 李 丹
郝艳飞 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