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研讨 |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话题: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时间:2024年4月15日20:00
地点:河南杏坛网研社QQ群
群号:101119524
主持、整理:付军丽
特邀嘉宾:张爱敏
主持人
付军丽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请围绕3月10日河北邯郸七年级学生被害事件,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请大家按照发言顺序开始分享。
法治教育从小事做起
滑县 康磊
结合邯郸学生被害案,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法治意识,心中有法
邯郸三名初中生与同学没有任何宿愿矛盾的情况下,残忍杀害同学,震惊全国。手段恶劣,令人发指。虽然三名学生够不到追究刑事责任,但最高检已经对三名凶手进行了刑事追诉。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追根溯源,是他们的内心根本就没有“法律”两个字 ,没有任何忌惮,才做出有预谋的犯罪。这提醒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在平常给孩子灌输法治观念,让孩子心中有法,知道法大于天,法不可违。
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法律的实际运作,加深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亲子沟通,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电视节目,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传递法律知识,交流讨论,增强法治意识。除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互助教育等也要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增强敬畏之心,头上悬剑
邯郸事件里有个细节:三名中学生分两次在废弃大棚进行了挖掘,并在掩埋过程中,无一人有丝毫停手的表现。可见,他们对待生命没有任何敬畏之心。
要增强孩子的敬畏之心,让每个孩子明白“人在做,天在看”,头上要始终悬着一把正义之剑,不可胡作非为,要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
老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具体事件的处理等方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凡事都要有所顾忌。缺失关爱的孩子,内心就会是冰冷的,无法共情到他人。
邯郸事件中的涉事少年均为留守儿童,平时缺少关注,不只是法治教育缺失,情感教育也是匮乏的。作为家长要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在日常交流中不断渗透法治教育,一旦出现出格行为,及时纠正教育。
三、培养道德品质,身直心正
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让他们理解法律约束与个人道德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守法、诚实、正直、宽容等美德,并将其融入日常行为和互动中。
一旦学生出现品行问题,学校和家长要通力合作,指出行为的危害,引导其向善向上。家长不可有护犊心理,一味袒护自家孩子,要知道惯子如杀子的道理。
四、实践行为规范,言行有度
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强化班级管理,对照《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认识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发现有偏差或不良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纠正,避免小错累积成大错。
家长要留心孩子的言行,关注孩子交友、娱乐、学习及思想情况,多陪伴,多引导,多提醒,让孩子行为规范,言行有度,成为知礼懂理的好少年。
法治教育从小事做起,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保护自己的权益,预防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主持人
付军丽
学生在校时段有局限性,法制类节目的观看和交流可以放在安全教育课上,作为主题进行开展。既保证了观看质量,又可以实现现场交流。
不仅如此,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开设法治教育专册教育,专册的内容聚焦宪法教育。以宪法教育为主线,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深入浅出的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入手,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身边的法律,认识我国法律体系。
梁娜茹
常怀感恩 敬畏生命
信阳 黄宝剑
邯郸初中生杀人事件暴露了出了很多问题(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功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终极拷问;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在学校里如何结合这一事件给中小学生上好影响其一生的法治课呢?
一、安全教育常态化
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把敬畏生命、常怀感恩教育做成常态化,而不是形式化;做成制度化而不是流程化。
08年汶川地震时,有一所学校零伤亡。就是因为学校在固定的时间段,开展地震救援、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曾被教师、家长、学生不理解而被骂被批。但学校坚持下来,并形成了特色,在灾难面前,就显现出了它的功能与作用一及校长的前瞻性教育思想。
所以我们应该更实际、更有效地关注留守学生,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体、更深入地开展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警校合作办公室”应该落到实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法治教育进校园
法治进校园应更多地开展针对实际、因地制宜的活动。比如校内举行专题讲座,法制副校长每月的主题活动一定要进校园、进班级;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开庭审理旁听;让学生们模拟法庭审判来感受法律的尊严与威严,让法理思维和法治精神真正地进入到学生的心里和大脑里,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不是滋生以暴制暴的思想。
社区的司法矫正活动与宣传也应该进校园,进班级,让学生们在心里真正地敬畏生命,常怀感恩,以达到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主持人
付军丽
潜移默化的法治观念浸润,让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只有真正地敬畏生命,常怀感恩之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
亲临审判大会现场,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教育自觉发生。
王文静
任江鹤
让学生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不仅需要学校、班主任、思政课老师等不厌其烦地说教,还要采用播放影像资料、邀请法律专家、召开法治大会等形式,用形象生动、鲜活真切的实例来警示学生。邯郸惨案的发生,不单单属于偶发事件,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一定有某种关联。所谓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洛阳 梁娜茹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依托教材,进行法治教育
作为老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更要发挥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依托教材,通过运用多种适宜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变成自觉行为,在生活中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法公民,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借助社会力量,传授法治知识
我们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洛阳市“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学生法治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法治观念,特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每学期都会给孩子们做一场法治讲座,有时候派出所还会到我们学校搞一些宣传普及法律的活动,让学生们及时接受到普法教育,启蒙学生的法治思想。去年宋所长来我校开展了“学法知法守法 成长成人成才”法治专题教育讲座。这样的活动既普及了关于未成年的法律法规,又聚焦防范防范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引导学生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切实提升了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三、举行法治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学法守法,健康成长。学校或者班级还可以开展法制宣传周,或法制宣传月的系列教育活动。如利用宣传栏展示,电子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宣传;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出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校园暴力教育,进行校园欺凌排查,摸排学生心理问题,组建学生心理档案等。
四、利用媒体,加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
现在媒体多元化,也有很多比较好的普法节目或视频。《今日说法》CCTV官方播出的一档普法节目,节目的内容一般是从一起案件开始的,随后结尾由法律方面的专家为大家普及法律知识,也是我们全家人都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我家孩子从小学开始,经常跟家人一起看在《今日说法》,如果遇到跟儿童有关的案件,看后我还会和孩子针对案件进行交流。如假如你遇到这类事情,会怎么做?……就这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利用《今日说法》给孩子的内心播种了公平正义、遵纪守法的种子。
总之,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作为老师,我们要探索更多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宣传,切实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让法治教育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梁波涛
通过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法治观念,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它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定前行,不失方向。
法治意识培养三部曲
南阳 梁波涛
一、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课堂上,邀请律师、法律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当然,法治观念的培养并非孤立的。它需要与德育教育、文化教育等相结合,共同构成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基石。只有当孩子们具备了法治观念,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到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志愿者活动等实践中来,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法律的庄严和作用。
走进社区,为家庭送去法治的温暖;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法治的关怀。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庄严和作用,更能够深刻理解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三、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这样的协同教育模式,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法治观念,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的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做出我们的贡献!
任江鹤
协同育人的美好愿景中,作为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法治意识春风化雨般渗透于教育教学中。
构建法治教育防线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长葛 任江鹤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避免悲剧上演,预防学生之间相互霸凌,已成为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全社会逃避不开的大课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手段。从学校层面来讲,抓法治教育要从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班规班纪教育开始,如果这些方面松懈,就催生了校园霸凌的萌芽,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二、让学生敬畏法律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明确告知学生,年满12周岁的学生如果严重地侵害了别人,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只知道有未成年保护法,只知道犯法不会被判死刑,却不知道刑法里不是只有死刑。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当了少年犯,就要接受余生更漫长、更痛苦的刑罚。除此之外,作为少年犯监护人的父母等亲人,还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样看来,未成年人犯罪危害的不仅是别人和社会,还害了自己和家人。未成年人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犯罪的成本和代价,就会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
三、家庭学校共同体
父母要善良、知法、懂法、守法,要着意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秉德守法之人。这样,孩子将来不仅有益于他人和社会,还会对家庭负责,对父母孝敬。学校和老师应该借助家长会、班会、班级微信群、家访、电话等形式,指导家长用知法、懂法、守法的言行影响孩子,形成家庭学校共同体。
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如何对未成来人进行法治教育,进而防范他们之间的欺凌霸凌,从而避免邯郸杀人案那样的悲剧重演,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总之,加强法治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携手共进,构建法治教育防线,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共创美好未来。
杨丽红
学校每周一早上对全校学生进行的安全常规教育、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班级固定时间召开的班级家长会、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推送法治教育文章和视频、带领学生走进文明实践中心参加法治教育、参与社区安全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都可以让老师的教育力量极大增强,家校社有机结合,用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培养有强烈法律意识的合格学生。
是啊。未成年人正处于学知识、增见识、长本事的关键期,如果当几年少年犯,就会与社会脱节,出狱后很难适应社会,也容易被人歧视,在婚姻、就业、交际等方面都会有很多障碍,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任江鹤
依法而教,加强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鹤壁 杨丽红
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必须扎实有效开展并落实到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简述案例,宣读《刑法》相关条文,引发学生高度重视
简述3月10日河北邯郸七年级学生被害事件,强调《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
宣读《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任何人都不能置身法外,故意犯罪,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危及国家平安建设。
教师还可以结合案例引申出其他相关案例,阐述其结果和社会影响,尤其是要强调十二周岁、十四周岁这些年龄的人员如果犯罪情节恶劣,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对法律心生敬畏之心,自觉规范言行。
二、针对不同情况学生因材施教
1.对于那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予以更细心地关注
比如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即使家长在身边但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的学生,由隔辈亲人抚养长大的学生等,教师都要予以格外地关注,多加引导。这些学生因为缺乏家长给予的心理支援力量,当他们面临一些不顺心或者不顺利的事情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当老师发现其思想剧烈波动或行为异于常态时,要及时干预,帮助其朝正确方向发展,避免违反法律条文事件的发生。
2.多关注情绪不稳定学生
对于班内那些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与人相处不太和谐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正向引导,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指导其在遇到不顺心事情时能冷静面对,避免矛盾冲突升级,更为了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3.教育全体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不与有矛盾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不要听信一些人的恐吓就跟随他们到相对偏僻的地方去,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的时候要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警察等人求助,与人发生摩擦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宽以待人,不要在网络空间与人发生冲突影响自己的安全等。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远离危险,确保自身安全。
三、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加强教育
1.召开主题班会研讨典型案例
在主题班会中对全体同学加强法治意识教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讨,分析一些不法侵害发生的原因,了解案件的详细情况,知晓案件的结果及对涉案人的处理结果,研究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或法律知识,讨论如何预防出现此类行为等。
2.与心理老师携手,关注每一名学生心理法治意识建设
心理老师可以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心理建设薄弱的学生,要时常提醒并多加关注其行为,予以其有效指导和帮助。
3.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邀请现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的学生家长或毕业学生,入班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他们能从专业角度出发,用专业知识阐明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也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位公民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学习该如何做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并保护好自己。
4.安排安全员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班级安排3名有威信、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观察仔细的安全员,作为班级法治教育的重要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他们能在一些安全隐患刚刚露头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协调多方力量排除这些隐患,确保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健康成长。
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一定要成为常态化工作。时时处处,绷紧法治意识教育这根弦,让相关工作落地生效,助力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课堂教育,我尽量采用案例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你争我辩,知法用法。于是,大家明晰了《义务教育法》保障我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保护我们各项合法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我们身心健康,培养我们良好品行,预防我们走向“歧途”。也知道了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不要贪恋财物);然后设法逃离现场,及时告诉老师、家长甚至是报警求助,确保自身安全。
赵晓阳
心向阳 法同行
郑州 李丹
结合具体情况,面对小学生如何渗透法治意识教育。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层面:家庭是“避风港”——法治润于善
1. 环境滋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家庭中,孩子的身份是子女,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出存在感的氛围。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面对生活也会心存感恩。
2. 规则意识。俗话说“三岁看大”。孩子的性格塑造期,可通过法律常识的书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提升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上小学前,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处理小问题,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
3. 以身作则。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我们期望孩子未来是什么模样,自己一定要做好示范。可能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能够蹲下来、静下来陪着孩子一起分析,从中我们彼此都会有收获。
第二层面:学校是“能量场”——法治渗于心
1. 法治活动主题化。学校法治活动分主题进行,每个学期开展“法官进校园”防欺凌、防诈骗、禁毒等系列活动,专业讲解中指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聘请法治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
2. 班级法庭常态化。五年级的班级法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将教室变身法庭,学生变身法官。每周班会课利用一半的时间“开庭审理”。班级奖惩制度在学生头脑风暴后优化、细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加强法治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3. 法治宣讲个性化。每个学期寻找“校园法治宣传大使”,举行法律知识问答、讲好宪法故事、我为宪法代言等活动,聚焦到每一位学生,去了解、探索法律知识。
第三层面:社会是“自律场”——法治践于行
1. 场域浸润。利用课下时间指导学生学习社区的法律公告栏和标识栏等。大部分地区规划了法律主题公园,如税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让孩子们在游览中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2. 参观法律机构。设计项目学习任务单,带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感受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
3. 旁听公开审理内容。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内容,现场感受法律的公开、公平、公正。旁听结束可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感受。
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成长真正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聚焦家校社三个层面进行思考,也给予我自己一份警醒,关注每一处教育的细节,让孩子们对法律敬重、敬畏。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体验施暴和被施暴的真切感受,承担施暴者应承担的严重后果等。如,观看案例视频写观后感,绘制法治手抄报,办好法治主题黑板报,拍摄“我是遵纪守法小市民”微视频,举行书法展示活动等。
杨丽红
家校携手共育 法治深入童心
洛阳 赵晓阳
“千防万防都不如预防”,防患于未然才是“惨剧”不再发生的最佳解决方案。班主任老师日常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
一、借助家长打造法治班级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家长中卧虎藏龙,有许多各界的精英人才,他们大多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奋斗史、世界观,值得钦佩。为了给学生们多元化的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满足学生们日益发展的求知欲,开发深藏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借助“家长智慧讲堂”达成教育的目标,势在必行。
1.家长走进来——安全自护乐成长
针对目前频发的学生伤害事件,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地担忧,切实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帮助他们自我成长,特邀请律师和交警家长推出系列“智慧讲堂”活动。
小张妈妈精通法律,现任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法律顾问,针对学生们不懂法律,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邀请她主讲《法律在我身边》,从和学生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讲起、到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到具体的被跟踪、被勒索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学生初步了解了《宪法》《未成年人教育法》等法律常识,学会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快乐从容地生活。
小金的叔叔是市交警支队警官,经常深入市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特邀请他主讲《交通安全伴我成长》,采用了大量真实的交通事故视频,讲述了交通法规和安全出行的常识,带给学生们深深地震撼,明白遵守交规的重要性。
引入优质的家长教育资源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学生都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法律常识,强化了生活的技能,甚至开启了他们的“律师梦”、“法官梦”……
2.我们走出去——实地体验促了解
除了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外,我们持续深入开发家长的人脉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到身边的法院、派出所和检察院等真实的场景中去,了解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
比如利用周末,我们走进区人民法院、城关镇派出所、检察院等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学生们实地参观各科室,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这样的法治教育机会很难得,却更鲜活,更有力量,也更加受到学生的爱戴。
二、借助学科老师打造法治班级
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班主任必须行动起来,做好协调,保证足够课时,让科任老师把普法教育当做教学的重点;或者主动兼任道法课,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书本——学习“我们的守护者”,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了解宪法是根本大法;清晰地认识到“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受到法律特殊保护,我们从小应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以德育人,人更美;以法治人,人更正!
三、多彩的班级法治活动
1.利用“国家宪法日”,结合学校安排的“普法宣传周”,开展多彩的班级法治活动:①普法知识竞赛,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展开竞赛,争当“阳光少年知法小达人”;②办理法治手抄报,学生创意无限,各种形式展示法律条文,参与“阳光少年最美法治手抄报”的评比;③举办法治故事演讲比赛,人人通过讲述耳熟能详的法律故事达到知法守法的目的,争当“阳光少年故事小达人”;④学唱一首法治歌曲;⑤参与学校的廉政法治课本剧演出。
2.结合学部安排,上好法治主题班会。每月第四周班会固定为“今日说法”主题,模仿央视栏目,每个小组轮流结合当下的真实案例,宣法、讲法,知法、用法。
培养法治意识,必须从小做起,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能将法治意识根植于心。我将通过班级系列的法治教育活动,让我的学生们知法、守法、用法,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主持人
付军丽
家长亲友团的加入,让法治教育更加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更同时为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提供了营养剂。
《道德与法治》系列课程
育人的实践构想
长垣 王文静
依托《道德与法治》谈我的构想:
一、由主题活动获得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目前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不胜枚举,它虽然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活动之一,但却让学生作为主角参与其中。如果针对某个案例,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历、旁听过,在真实的场景中,即便情绪失控,是否也会更加理智一些?
系列主题活动的创建,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单个主题活动内部的体系构建在于和谐融洽时,要考虑主题活动与主题活动之间的联系是否统一指向一个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
二、由主题班会获得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构建的启示
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形式和环节组织形式整合成由单一到多元、由个人到群体、由个案范例到生活实际的活动形式。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式体系的意义就在于,学生能轻松、顺利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产生联结,内化为约束行为、规范道德、形成法治意识的力量,推动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成长。
三、由数字课堂获得的《道德与法治》趣味课程构建的启示
对于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多是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向展开。既是要构建《道德与法治》的趣味数字课程,就要单列于书本教学之外,成为一个信息展示资源库,方便学生检索和使用。
可以以“小道”“小德”“小法”“小治”讲堂为依托,首先展开“汉字”渊源的阐释。而后,他们各自形成特色,针对“道”“德”“法”“治”展开结合法制宣传、法制意识培养、传统文化润心、传统故事育人的实践活动。将研究成果在学校媒体上滚动播放,从磨耳朵、磨眼睛开始,让道德和法制意识深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
张俊红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育人功能值得我们不断探究。我们还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法治教育。每周利用班级文化墙把一周发生的能警醒孩子的法治故事打印出来,分享交流;设置板报中的法治专栏,让孩子自己寻找生活中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例,分析事情的后果,会造成的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活动中来。
中小学生有必要进行法治教育
滑县 张俊红
一、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法治教育的渗透
首先,老师是学生们的榜样,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其次,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依据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我们重点是丰富法治教材,拓展教育阵地。对于小学法治教育,可以把《道德与法治》课本为主要教材,书中的案例,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演一演,悟一悟,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启发学生理性思维,在活动中学会用法践法。
二、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法治教育不仅仅以《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为主要阵地,还可以渗透到主题班会课、其他学科的课堂以及各种游戏活动中,处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在班会课时间,老师们在班里进行普法知识演讲、分享法治小故事、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竞赛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治教育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普及一些法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和学生密切相关的部分。
比如12月4日是宪法宣传日,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举行演讲,举办知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更熟悉法律,成为宪法小卫士;还可以让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了解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将法治教育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
作为小学生,我们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成为我们的普法小助手。将法治教育适当延伸至生活,特别是各大媒体播报的热点事件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可以作为法治教育的“教材”,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树立法治意识,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针对孩子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各种案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每个学生从小都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做一名合法的小公民。
主持人
付军丽
我们常说启蒙的重要性,我想更多的问题学生,不是到了初中才变成问题学生,而是这十几年来得不到关心与爱护,没有进行心灵的滋养,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初中以后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任意妄为了,就开始胡作非为,放飞自我,从而游走在法律的边界。
以爱为底,学习做人
林州 付军丽
一、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爱的教育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情感的培养。尤其是语文课堂,文质兼美的一篇篇文章,更多的是作者对世间美好事物和情感的热爱与赞美。我们可以通过美文诵读、文本理解、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爱,表达爱。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让学生的心中充满爱,有了爱的能力,就会传递爱,就会变得更加的温暖,更加的阳光。
二、在道法课上进行法治教育
刚才梁娜茹老师也提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作用,深入浅出的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入手,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身边的法律,认识我国法律体系。我们要扎扎实实的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交友,学会担当,有爱心,有责任心,做一名知法,懂法,护法的好公民。
三、在平时的成长中培植爱人的能力
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同时要家校携手,共同育人,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开展家长成长学校,教育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成为一名心智健全的人。
我深切地感受到,越是大的城市,好的学校,法治课堂进校园,在扎扎实实的进行且形式多样;而偏远的学校,老师的见识,学生的视野,家长的意识,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的地方更容易滋生问题学生。
王文静
课程育人的实施中,我们讲“故事育人”“班会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育人的根本指向实际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学生形成自觉活动、自觉重组、自觉改变的意识,他们心中就有一杆衡量善恶的称。以此培养道德、指导言行、完善自我。
嘉宾简介
张爱敏:河南省杏坛网研社新乡分社社长,现任教于长垣市樊相镇中心学校。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李芳式好老师”、优秀班主任、第七届智慧力班主任,享有省政府特殊津贴。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法治教育如何贯穿在教育教学之中,也阐述了自己的具体践行,详实周全,操作性强。
是的,法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当成为孩子法治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法治教育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作为学校教师,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小伙伴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河北邯郸七年级学生被害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再次凸显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深思。
首先,大家都谈到了学校应设置专门的法治课程。这门课程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前,我们让孩子学习法律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而现在还要让他们知道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原则和规定,从而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应该不触及法律红线,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大家也都在举行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特别是与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欺凌、暴力等情景剧,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大家也谈到了借力相关社会机构,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法治意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了解司法程序和司法制度;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法律疑问;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如法官、律师、公诉人、被告人等角色,亲自体验法律的威严和公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
第四,此外,法治宣传周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利用这一周的时间,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理念。
最后,就是大家谈到的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预防措施。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保护。对于欺凌、暴力等苗头性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防止事态恶化。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法治教育合力,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主持人
付军丽
张老师的点评追根溯源,让我们对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有了更全方位地认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面对每个活泼的生命时,将爱与智慧化为教育行动,与学生一起守好防线,健康成长。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本期的话题研讨圆满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微信矩阵
让优秀相互传染
让杏坛更加生辉
编辑|郝艳飞
审核|焦兵书 李 琳
李 丹 刘嘉琪
往期链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