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开始早,脑子好——成年期应尽早建立饮食限制

学术   2024-08-14 18:30   广东  

作者:文晗/ 小文

一个寻常周三的中午13:35,终于写完最后一个病程,小文伸个懒腰从电脑前站起来。工作干完了,怎么总感觉还是忘了点啥事儿呢。——噢,好像又忘记吃早餐了。(再磨蹭一会儿,午餐也甭吃了!)

临床忙起来的时候,不按点儿吃饭,往往成了医生的家常便饭。这对身体健康肯定是有损害的,要尽量避免,对吧。但奇怪的是,在早餐总是忘记吃、午餐迟迟吃不上的这一个月,小文的精神面貌反而比之前更好了。(脑子清醒了,思路清晰了,脸上甚至也不怎么长痘了)。

想起曾经在某学术会议上认识的一位学者,她跟我说,自己已经20多年不吃早餐,没有什么不舒服,也未发现消化系统疾病。我当时还暗戳戳在心里谴责了一下这种行为。但不得不承认,她本人实际年龄已接近六十,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的样子。

这会不会真有什么科学道理?   

饮食/热量限制(Dietary/Caloric Restriction)能延缓衰老并非新闻。在古代,人们便意识到了限制饮食或热量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养生之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东晋时期著名医生葛洪曾言,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现在人们最常提到的“饭吃八分饱”的说法,也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饮食/热量限制(DR/CR),是指在满足必需营养素(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必需脂肪酸等)摄取的情况下,减少能量摄入。

从现代科学来看,饮食限制能延寿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已在多物种中观察到其抗衰老、延寿命的作用,包括酵母、啮齿动物、非人类灵长动物,甚至人类身上。


热量限制的科学研究

20 世纪 30 年代,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就发现通过限制卡路里摄入,能够使实验大鼠的寿命延长近一倍。2019年,Nature 子刊 Nature Metabolism 杂志上,也曾发表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以动物为对象展开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选取了 800 只小鼠进行晚期饮食限制转换的实验。在实验中,24 个月大的高龄雌鼠在随意进食和进食限制之间转换。
结果显示:如果小鼠在成年后就将进食量较随意进食组减少 40%,那么它们在老年时不仅活得更长久,健康状况也更为良好。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进食限制组的小鼠被给予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杜绝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原本进食受限的小鼠,一旦改为随意进食,其死亡率会极大地增加。另一方面,当小鼠在减少食物摄入一段时间后,又被允许随意进食,这种情况对它们并没有产生长期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只有持续地减少食物摄入,直至生命的终结,才能真正为小鼠的老年健康带来终极的有益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饮食热量的限制应该从成年之后的早期开始,而不是等老年之后才开始改变饮食,那样对健康的促进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然而,实验动物的食物摄入限制在正常摄入的 40%左右。这种一听就饿的方案直接用在人身上,显然是困难且不切实际的。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法,其中就包括限时进食。限时饮食,是DR/CR的一种途径,指的是限定在某个时间段内进行饮食,超出这个时间段就不再进行饮食。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16+8饮食法”就属于这一类。


从限制热量到限时饮食

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在2019 年发表了《何时进食》一文。文中提议:让身体每天至少有 12 个小时处于不吃东西的状态,能够给予消化系统充分的休息时间。

哥伦比亚的研究人员最早在果蝇身上开展实验,探讨限制饮食法是否可以延长寿命。

结果显示,当成体果蝇每48小时中有20小时处在禁食状态,即在正午12时至次日8时停止进食,第三日正午再次禁食,其余时间不作限制,则可明显地延长寿命(雌、雄分别延长18%和13%)。非但如此,老年果蝇的身体状况也变得更好了:重获肌肉机能,爬行能力更强,老化相关蛋白堆积减少,还减轻了常见的肠道疾病。

限时进食对小鼠和果蝇的益处
这一发现不只限于果蝇。德克萨斯西南医疗中心的研究小组花了4年的时间,对数以百计的雄性老鼠进行了类似的试验。

他们为老鼠制定了五个不同的时间限制饮食计划,发现经历了限制饮食的老鼠能活得比普通老鼠长10-35%。对于老鼠来说,在夜晚的禁食要比在白天更加有效。和果蝇一样,限制饮食的老鼠较晚出现衰老症状。

团队使用自动喂养器保证了进食时间和食物量

科学家们也在人群中展开了一系列的限时进食相关临床试验。尽管现有研究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但结果仍有很强的提示意义——限时进食对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


限时饮食的作用机制

限时进食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针对这一疑问,我们首先需要探讨限时进食是否意味着动物摄入更少的食物。以果蝇为例,实际上,在经历了长时间禁食后,果蝇在重新进食时表现出了“暴饮暴食”的行为,导致其食量反而比正常进食更多。这表明,限时进食和卡路里限制并不是通过同一种机制影响寿命的。

关于限时饮食的机制,目前学术界存在以下3种说法:

限时进食通过促使细胞自噬来延寿。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部的修复和清理机制,通过将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降解,清除细胞内的废物和有害物质,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健康。马特·乌格莱特(Matt Ulgherait)等人的后续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猜测:当基因抑制果蝇的自噬过程时,限时进食就不再能延长寿命。

在适当的时间窗口内进行进食,更好地使食物摄入与营养代谢的昼夜节律保持一致,有助于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前文已提到,研究发现老鼠夜间禁食的寿命延长效果更好。这可能与身体生物钟有关。除了光照等客观条件,进食和禁食的日常行为也会影响系统的信号传递,减轻胰岛素和其他激素的负担,对身体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从分子水平来看,限时进食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延寿的作用。

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限时进食可以改变小鼠体内超过 80% 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和/或日常节律。通过限时进食,不仅能够改变小鼠肠道或肝脏中的基因表达,还能够影响对激素调节至关重要的器官中近 40%的基因,并增强多种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


虽然一些初步研究支持限时进食对健康的积极影响,但这些研究很多都是在动物模型上做的,而人体的生理学和代谢复杂,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采用任何新的饮食模式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否则盲目自行断食,有可能带来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关于每天应该吃几餐以及何时进食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工作需求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灵活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饮食模式。重要的是,要保持对健康的关注和对身体需求的敏锐感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护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END



参考文献

[1] Hahn O, Drews LF, et al. A nutritional memory effect counteracts benefit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in old mice. Nat Metab. 2019 Nov;1(11):1059-1073.

[2] Acosta-Rodríguez, Victoria, et al.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376.6598 (2022): 1192-1202.

[3] Ulgherait, Matt, et al. "Circadian autophagy drives iTRF-mediated longevity." Nature 598.7880 (2021): 353-358.

[4] Longo, Valter D., and Satchidananda Panda. "Fasting, circadian rhythms, and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n healthy lifespan." Cell metabolism 23.6 (2016): 1048-1059.

[5] Ripa, Roberto, et al. "Refeeding-associated AMPKγ1 complex activity is a hallmark of health and longevity." Nature Aging (2023): 1-17.

[6] Acosta-Rodríguez, Victoria, et al.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376.6598 (2022): 1192-1202.

[7] Long, Hong, and Satchidananda Panda. "Time-restricted feeding and circadian autophagy for long life."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8.1 (2022): 5-6.

[8] Deota, Shaunak, et al. "Diurnal transcriptome landscape of a multi-tissue response to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n mammals." Cell metabolism 35.1 (2023): 150-165.

[9] Harel, Itamar. "The turquoise killifish." Nat. Methods 19 (2022): 1150-1151.

[10] Zhang, Chen-Song, et al. "The aldolase inhibitor aldometanib mimics glucose starvation to activate lysosomal AMPK." Nature metabolism 4.10 (2022): 1369-1401.  


小黑屋作者简介

文晗/小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八年制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瓣膜病及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初审:小黑屋编委会

审核:Dr.庄

审定:廖医生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126.com


【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 】


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本公众号由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x26quot;双鸭山\x26quot;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廖新学和庄晓东教授科研团队倾力打造,以通风不畅的“小黑屋”为家,快乐搞学术,认真办科普,努力做科研,共同见证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突破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