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痛男轻女?

学术   2024-06-18 18:30   广东  


作者:周子威/威化饼



炎炎夏日,来上一杯啤酒配上龙虾,巴适得很!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说三遍):龙虾配啤酒,痛风到永久!

在介绍痛风以前,先介绍一下他的前身: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个大家都熟知的名词,它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产生。
体内37℃时尿酸的饱和浓度约为420umol/L,超过此浓度,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脏、关节滑膜,引起组织损伤,目前将血尿酸>420u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近10 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不同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别,为5.46 %~19.30 %,其中男性为9.2%~26.2%,女性为0.7%~10.5%。   

尿酸生成途径
长期尿酸升高,痛风发作的机率则会大大增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临床上5% ~ 1 5 % 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是全球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 类,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
据估计,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 % ~ 3% ,痛风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合并症,使痛风的治疗更加复杂化,同时增加痛风共病的死亡风险。

近年来全球痛风发病率与患病率持续上升,与 1990 年相比,2017 年全球和中国痛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分别增加了 7.22% 和 6.92%;发病率分别增加了 5.52% 和 6.16%,患病率 分别增加了 7.22% 和 6.88%,中国痛风的发病率高 于全球,表明痛风患者在中国也逐渐增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由传统以碳水化合物和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以高嘌呤动物性食物为主,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增加了痛风的患病风险。

此外,我国老龄化进 程加快以及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基数增加,也使得痛风患病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

1990—2019 年中国不同性别痛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如上图所示,在临床上大家或许会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来咨询亦或是痛风发作的患者里,往往男同胞占据大多数,仿佛看起来痛风还真的更“偏爱”男性同胞。因此小编去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这一现象还是有理论依据的。

尿酸机制

首先,女生颇受雌激素的宠爱。虽然雌激素均存在于男女性中,但是更年期前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雌激素一方面可以增加尿酸排泄,另一方面也可以可减少尿酸生成。

2010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痛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及受体表达降低,使用雌激素可抑制痛风炎症。也有研究者证实了正常生理水平的雄激素对于炎症的抑制作用。
痛风的发病不仅与雌激素、雄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有关,也与二者比例有关。对于非正常生理水平的雌二醇 / 睾酮 的比例会引起炎症的加重。

例如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睾酮水平增高,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与雄激素比例 失衡,从而增加痛风炎症发生的风险。因此在女性绝经后痛风发作风险也会较前上升。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而言,虽然雌激素可以发挥抗炎作用,睾酮也可以转化为雌二醇, 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但男性体内雌激素不 如女性充足,且炎症状态下男性体内睾酮含量减少,无法补充雌激素。
故男性体内雌激素与雄激素比例失衡,雄激素缺乏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生, 造成男性痛风患者多于女性,并好发于老年人。

此外,痛风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吃“出来的疾病”。男性往往会比女性摄入更多的海鲜、白酒、牛肉等,这些嘌呤大户都毫不客气的狠狠产生了尿酸。

有调查证实,男性与女性相比较,痛风饮食控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更低一些。   

不同性别间痛风发作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

尿酸危害

除了痛风以外,尿酸还会对人体其他的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又以心血管系统为著。

增加高血压风险

北京地区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尿酸水平每增 加 1μmol/L,患高血压的风险便增加0.3%。此外科学家发现,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23.88%,且与血压、血脂、心肾功能指标相关。

有研究数据表明,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显著相关,维持正常的尿酸水平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这可能与尿酸参与氧化应激、促进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内皮功能障碍,损伤血管舒张功能,激活RAAS系统有关。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国内一项研究发现,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354.62±82.71μmol/L VS 376.04±91.63μmol/L), 且 Logistic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这可能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促进尿酸形成,又可促进 ROS产生,而 ROS和细胞内尿酸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AMPK通路、PI3K-Akt通路及内网质应激等促进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有关。   
此外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也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进展与高尿酸血症也有关联,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控制尿酸

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药物治疗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

新型降尿酸药物:尿酸酶等;

碱化尿液。

注意:急性期时不应使用降尿酸药物,而应使用秋水仙碱、NSAIDs、糖皮质激素等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药物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非药物治疗

01.提倡均衡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饮食中嘌呤含量。

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食用)。   

02.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需维持适当的体内水分,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 ml。

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尤其是脱脂奶和低热量酸奶),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
咖啡与HUA及痛风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研究显示饮用咖啡不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并可能降低发生痛风的风险。
03.水果因富含钾元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

高尿酸血症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疾病活动与否,不推荐痛风患者补充维生素C制剂。

04.酒精摄入可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作风险。

酒精摄入量与痛风的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当限制酒精摄入,禁饮黄酒、啤酒和白酒。红酒是否增加血尿酸水平存在争议。

05.肥胖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 ,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 18.5~23.9 kg/m 2)。

06.规律运动可降低痛风发作次数,减少高尿酸血症相关死亡。

鼓励高尿酸血症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30 min/d×5 d/周)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在(220-年龄)×(50%~70%)范围内]的有氧运动。运动中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诱发痛风发作。

07.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风险,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Global epidemiology of gout: prevalence, incidence, treatment

patterns and risk factors

2. Zhu B, Wang Y, Zhou W, Jin S, Shen Z, Zhang H, Zhang X, Ding X, Li Y. Trend dynamics of gout prevalence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1990-2019: A joinpoint and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Oct 12;10:1008598. doi: 10.3389/fpubh.2022.1008598. PMID: 36311630; PMCID: PMC9602928.

3. 方珈文,冯天元,周志衡,等.1990—2019年中国痛风疾病负担趋势及未来十年预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02):245-252.

4. 田梦昕,赵义.性激素参与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23,54(07):466-469.

5. 孙黎明,夏晓露,马红萍.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24,53(02):286-289.

6.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17,56(03):235-248.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3.021


小黑屋作者简介

周子威/威化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研究.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初审:万重山/黄艺泉

审核:Dr.庄

审定:廖医生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126.com


【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 】

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本公众号由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x26quot;双鸭山\x26quot;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廖新学和庄晓东教授科研团队倾力打造,以通风不畅的“小黑屋”为家,快乐搞学术,认真办科普,努力做科研,共同见证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突破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