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桥•凤鸣麟出】麒麟FD治疗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一例

健康   健康   2025-01-09 20:26   上海  


前言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瘤内栓塞提供了新的理念,治疗策略转至重建载瘤动脉并促进动脉瘤的愈合。通桥麒麟FD是国内首款远端闭合设计的密网支架,由铂金芯镍钛丝编织而成,通体显影,近远端各3个显影点,3.5mm及以下直径规格可通过21系列微导管释放。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新的方案。



 /  /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8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


既往史:无特殊。


术前造影




头颅CT


DSA造影


L-VA:左侧P1开放


动脉瘤3D测量


手术方案




拟手术方案:血流导向装置(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5*25mm)植入术。


术中器械



  • 6F 90cm 长鞘
  • 6F 中间导管
  • 27系统微导管
  • 0.014" 微导丝
  • 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TQL-45-25
  • 弹簧圈多枚


手术过程




填入四枚弹簧圈:QC-12-40-3D、QC-10-30-3D、AEC-8-30-3D、AEC-6-20-3D。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5*25mm头端打开顺畅。


回撤并锚定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头端。


瘤颈处贴壁不良。


更换角度、调整张力缓慢释放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支架尾端释放。


导丝按摩支架,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贴合良好。


VASO-CT证实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贴壁良好。


术后造影。


术后情况





支架选择应略大于血管直径,支架头尾端应落在平直段,关注输送导丝头端的位置;使用27系列的微导管需要将远端尽可能走远,以防止推送支架时导管后退;支架头端打开时后撤需缓慢并防止支架跳跃,头端的闭合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管损伤的风险。


瘤颈口的释放需要找到合适的导管张力,微导管的头端与支架保持适度的距离可能有利于支架的打开;支架打开不良时需要反复回收,推拉结合的方式;过弯时需顶着大弯侧,平直段应将导管尽量放置于血管中间位置。


释放支架应保持导管的稳定,输送过程应慢慢慢;需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架贴壁的情况,并及时造影。




术者简介





田仁富

恩施州中心医院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恩施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常务理事;恩施州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恩施州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州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

曾在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及Yasargil国际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培训班、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底肿瘤、复杂重型颅脑损伤、神经重症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诊治

在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湖北省重点科研课题1项



向春晖

恩施州中心医院

中共党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委员;恩施州神经外科质控中心秘书;恩施州神经介入治疗中心秘书;恩施州神经外科学会秘书

恩施州中心医院乙等“胡萝卜”人才。曾在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宣武医院进修或学习,主修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以介入神经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为专业特长,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和显微手术治疗

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通桥医疗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