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神经介入研讨会—脑血管后循环治疗专题会成功举办!

健康   2025-01-07 18:05   上海  



2024年12月28日,由福建省精准医学科技协会主办,江西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神经介入研讨会—脑血管后循环治疗专题会于江西南昌召开,汇聚神经介入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脑血管后循环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诊疗进展与技术创新应用。




江西省人民医院曹文锋主任医师进行开场致辞





第一时段:后循环狭窄的血管治疗策略


曹文锋主任医师的主持下,漳州市医院易婷玉主任医师带来《后循环病变血管内治疗通路建立及器械选择》讲题,指出通路建立的目标在于快(快速安全的建立)、稳(提供稳定的支撑)、准(满足治疗的目的)。同时,易婷玉主任医师对常用通路建立,包括股动脉和桡动脉入路通路建立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着重强调患者的术前评估,以为选择合适的通路以及相关器械做准备。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小兵主任医师的主持下,江西省人民医院吴凌峰主任医师带来《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取栓策略(从RCT研究到临床)》讲题,指出后循环脑梗死是当前关注热点,其自然病程残疾率高,多项RCT研究提示介入治疗可使患者获益,但死亡率仍有30-40%。同时,吴凌峰主任医师进一步评估了取栓适应症,指出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可作为取栓时间窗;如果患者脑干受累不明显,应积极干预;NIHSS评分如果小于10分以下,也可以干预;MEVO取栓,评估后可以取栓;后循环取栓要关注后期管理。


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张永成主任医师的主持下,李小兵主任医师带来《急诊取栓合并原位狭窄的治疗策略》讲题,指出对于ICAS患者,应尽早进行识别和干预,包括静脉溶栓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至需急诊取栓的境地。支架取栓、球囊扩张、补救性支架置入等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获得满意的再通效果。同时,李小兵主任医师提醒术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重视术后管理与随访。



聚焦讨论



江西省人民医院刘世民副主任医师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未平副主任医师进行专题讨论,聚焦于后循环病变的治疗,指出对于后循环病变的治疗,首先要快速识别后循环的梗死,使用临床症状和影像评估责任血管,把握手术时机。治疗前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做到心中有数。术者要考虑导管通过性、稳定性以及兼容性,不断优化器械组合,做到快、准、稳。术中要根据影像造影的血管形态,判断病变的性质,以辅助选择不同的策略。术后管理同样重要。术者要术前、术中和术后三管齐下,才能帮助病人获得良好预后。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项正兵主任医师的主持下,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顺福主任医师带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串联病变操作探讨》讲题,表示术前病因、血栓量评估有利于器械选择,术者应做到心中有谱,既要大胆又要心细果断,遵循“不伤害原则”,既要知道手术为什么开始,更要知道手术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沈小平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席秋江副主任医师带来《后循环ICAS病变取栓》讲题,从ICA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讲起,述及其术中和术后管理。他通过其科室经典病例的分享,表示后循环ICAS急性闭塞的发病机制判断至关重要,术者要重视病史和查体,全面造影评估代偿及观察特征性影像表现,以指导后续治疗。


聚焦讨论



江西省人民医院饶伟副主任医师、鹰潭市人民医院刘晶晶主任医师和萍乡市人民医院朱飞副主任医师针对后循环的ICAS病变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对于后循环病变的开口部分,可以球囊控制近端血流。关于虹吸段的病变,可以先扩张,扩张之后成形不够的情况下选择放支架。支架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形态,如果是在平直段,斑块不是很硬的情况下,可选择自膨式支架;如果斑块很硬,又是在平直段的情况下,可选择药物支架。


对于急诊取栓的病人是否应放置支架,以前有国外研究表明急性取栓进行支架植入不会导致出血,但是临床工作者发现其出血风险仍然很高。后续国内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该类患者急性期若能维持还是不要放置支架,可后期择期来做。因此现在大部分医院都选择该方案,即急性开通血流若能达到IIb/IIIa的级别,则不需要放支架,进行血管扩张成形即可。


替罗非班的用量需要看术前评估,如果是单纯的MT,后期按照常规量给,但如果术前已经做了溶栓治疗,或者大动脉开通很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量。





第二时段:精彩病例分享


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夏忠斌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宜春市人民医院吴刚副主任医师带来3例后循环缺血介入治疗病例分享,指出后循环相比前循环有更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应该积极一些;不同病因的后循环闭塞应选取不同技术策略,综合翻山接力,逆向建立通路,根据病变选择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成形以及补救性支架植入等治疗;术者应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其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上饶市人民医院陈旭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坤副主任医师带来后循环取栓病例分享,着重强调后循环梗死半定量评分(pc-ASPECTs评分和脑桥中脑指数评分),表示患者MR半定量评分中脑桥脑指数>3分,已符合BAOCHE排除标准,术前需与患方做好充分的沟通,术中对V4段狭窄处理中应采取先扩后支架补救措施,重点在于PICA血流的保护,在支架释放过程同时缓慢推入造影剂观察分支血流情况。


聚焦讨论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林小平主任医师、瑞金市人民医院周瑞泽主任医师和泰和县人民医院吴水生主治医师针对后循环病变的问题展开探讨,指出基层医院的材料紧缺,术中问题较多。后循环病变的患者筛选较为严格,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


尽管前有研究表明球囊Guiding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会限制BATS技术的应用,但是如果患者为串联性闭塞,BATS技术更加合适,因为血流阻断可以防止血栓逃逸;如果是单纯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是通畅的,而没有对侧代偿,此时BATS确实有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


对于基底动脉ICAS病变的取栓治疗,狭窄重的、血栓负荷量小的患者可以直接球囊扩张,然后根据情况看是否要进行支架成形;中度狭窄,远端血流负荷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取栓开通;狭窄重的,近端血栓负荷量大的,可以先支架取栓,再行球囊扩张;极重度狭窄,远端血栓负荷量大的情况,可采取BASIS技术取栓。




在鹰潭市人民医院江振华主任医师的主持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方斌主治医师带来一例介入并发症病例分享,患者男性54岁,诉反复头晕1年余,发现椎动脉狭窄9月,拟行经皮椎动脉球囊扩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建立稳定通路,进行球囊扩张后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回撤导丝过程中基底动脉末端造影剂渗出,提示出血,行球囊封堵,泄压后造影显示左椎动脉支架位置良好,颅内血流通畅。此例为医源性血管损伤致颅内出血,考虑由于回撤导丝过程中微导丝对血管内膜切割/前蹿刺破导致的出血,对此可采用球囊封堵,覆膜支架和外科技术等进行治疗。


在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裘银海主治医师的主持下,新余市人民医院罗小辉副主任医师带来一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药物支架置入治疗病例分享:患者男性,72岁,诉反复头晕4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拟行基底动脉药物治疗置入术。他表示ICAS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因为有较高的并发症,迄今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指南的推荐,而内科治疗与血管内治疗一直在被探索以求证ICAS的最佳治疗。


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曹红飞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都昌县人民医院彭华兵副主任医师带来2例颅内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成形病例分享,指出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穿支丰富,手术并发症高,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可获得良好预后;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远期再闭塞率高,但出现夹层和弹性回缩明显,血流难以维持,支架置入仍是有效的手段;单纯球囊扩张可有效减低手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单纯球囊扩张残余狭窄率比较高,药物球囊可能是未来趋势。


聚焦讨论



赣县区人民医院胡卫华副主任医师、高安市人民医院朱善军主治医师和会昌县人民医院刘俊杰副主任医师针对出现并发症之后,如何与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问题展开了探讨,指出术前沟通非常重要,一般术中处理好之后,可以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管理更要严格,确保患者预后达到良好的预期。





总结



江西省人民医院曹文锋主任医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小兵主任医师作会议总结时强调了介入手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介入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结晶。在手术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我们应当积极寻求同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共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进一步强调了对手术适应症的精准把握,这是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术前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必须详细解释可能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同时,他对微创神通公司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家元旦佳节快乐,新的一年里科研和临床工作都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