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桥•疏堵有道】BGC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土耳其经验)

健康   健康   2025-01-03 18:02   上海  

<<点击视频观看精彩讲课>>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中,球囊导引导管(BGC)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BGC通过近端血流控制,可以降低血栓逃逸的风险,提高血管再通率,并且减少取栓次数,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来自土耳其Samsun培训与研究医院的Çetin Kürşad教授分享了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BGC的土耳其经验


概 述


Çetin Kürşad教授团队在2017年发表的数据显示,BGC在血管内治疗的使用比例达到了13.6%。然而,至2023年,这一比例已显著攀升至26%,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其使用频率之高,不容忽视。



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球囊导引导管在急性卒中机械取栓领域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该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相关文献。



BGC的优势


回溯至2004年,即最早的取栓装置诞生之时,BGC已初露锋芒。在机械取栓的过程中,BGC展现了卓越的血流暂停效果,有效阻断了前向血流。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与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协同工作,成为推动取栓技术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通过BGC实现的近端血流控制,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再通率,还能有效预防新发梗死,是改善治疗效果的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根据以往发表的meta分析,可以看到BGC的使用能够带来更加出色的临床和影像学的结果。比起非BGC组,BGC的使用带来了更高的TICI 3级的比例、更短的手术时间以及更低的死亡率



在一项使用含硅材料模拟血管的大血管闭塞模型的研究中,BGC的使用显著的减少了血栓的碎片逃逸,改善了再通率。有趣的是,使用BGC对脆性血栓导致的远端栓塞的清除率比对照组高18倍,而对弹性血栓的清除率只比对照组高2倍。



除了对血流的阻断效果,通过球囊的充盈,还实现了近端的锚定效果,使得抽吸导管能够到达更远端的位置。



已有多项研究称,在机械血栓切除术中增加近端控制和远端抽吸可提高再通率并减少远端栓塞。除此之外,BGC还可以减少取栓次数和提高大块血栓和硬块血栓的再通率。



BGC的位置至关重要


在BGC位置对血管再通的研究中,可以观察到对于非迂曲颈内动脉,BGC放在近端与放在远端的再通率相差30%(近端为72.2%,远端为100%)。



两阶段抽吸技术指BGC联合中间导管或抽吸导管进行分段抽吸。可以观察到文献中9F的BGC被放置在颈动脉近端,随后抽吸导管被送至大脑中动脉的分叉部进行抽吸。在这个过程中,球囊是保持充盈状态的,待操作完成后,再将球囊撤去。这种技术减少了颅内出血的比例。



对于那些具有高血栓负荷、血栓直径超过8mm、颈内动脉闭塞,以及存在串联病变,特别是颈内动脉成袢的患者,使用BGC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通过股动脉途径引入的9F BGC可能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导引导管放置于颈内动脉的远端,以实现更深入的到达。Çetin Kürşad教授展示了他的团队如何使用BGC成功地从患者体内取出极长的血栓,这一成就对于治疗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最后,Çetin Kürşad教授总结道,针对颈内动脉末端的闭塞问题,经股动脉入路8F或9F的BGC是最佳方案。然而,鉴于血管的复杂性和迂曲性,有时BGC可能无法顺利到达极远端区域。若常规导引导管无法触及远端,应转而使用BGC以实现更精准的近端控制。此外,在特定病例中,即便导引导管能够抵达较远端位置,BGC仍能发挥显著作用,为抽吸导管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通桥医疗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