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桥•凤鸣麟出】麒麟FD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

健康   健康   2025-01-10 18:05   上海  



前言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瘤内栓塞提供了新的理念,治疗策略转至重建载瘤动脉并促进动脉瘤的愈合。通桥麒麟FD是国内首款远端闭合设计的密网支架,由铂金芯镍钛丝编织而成,通体显影,近远端各3个显影点,3.5mm及以下直径规格可通过21系列微导管释放。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新的方案。



CASE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9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5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4年12月11-14日因“头痛1周”在外院住院,并于2024年11月13日在局部麻醉下行“脑血管造影术”,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后自行出院。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脑动脉瘤”收住院,病程中精神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影像信息




术前造影

术前侧位造影
术前3D造影

动脉瘤测量:远端血管直径3.68mm;近端血管直径4.86mm。


手术方案




经右侧股动脉行右侧颈内动脉C7段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术中器械



  • 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TQL-50-25
  • 27系统微导管
  • 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 6F 90cm 长鞘
  • 微导丝


治疗过程




全麻成功后,右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双股动脉,右侧置入6F 90cm导管鞘于右侧颈总动脉。导丝支撑下,将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C3段内,旋转后选择工作角度,在微导丝支撑下将27系统微导管超选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1内,手推造影证实微导管位于血管真腔,从27系统微导管输送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5.0*25mm至密网输送杆头端与微导管头端齐平。

麒麟™支架到位


新路径图下,缓慢释放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完全覆盖瘤颈。

麒麟™支架头端打开顺畅


麒麟™支架完全释放,全程显影良好


予以J形导丝按摩支架,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贴合良好,即刻造影显示支架完全覆盖瘤颈。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即刻造影,贴合良好,瘤腔内明显血液滞留。

正位造影

侧位造影



CASE 2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性,67岁。


主诉:头痛、头晕伴左下肢无力10月。


现病史: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呈间歇性疼痛,午后疼痛明显,胀痛、跳痛无规律出现,头晕呈持续性,伴左下肢无力,需搀扶下活动,无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无畏寒、发热,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不适,就诊外院输液治疗,下肢活动逐渐恢复至正常,此后以上症状反复发作,每次输液后均好转。20天前为进一步检查就诊外院,行脑血管造影考虑脑动脉瘤;患方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


影像信息




术前造影

术前侧位造影

术前3D造影

动脉瘤测量:远端血管直径3.98mm;近端血管直径4.65mm。


手术方案




经右侧股动脉行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术中器械



  • 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TQL-45-25
  • 27系统微导管
  • 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 6F 90cm 长鞘
  • 微导丝


治疗过程




全麻成功后,右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双股动脉,右侧置入6F 90cm导管鞘于右侧颈总动脉。导丝支撑下,将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C3段内,旋转后选择工作角度,在微导丝支撑下将27系统微导管超选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1内,手推造影证实微导管位于血管真腔,从27系统微导管输送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5*25mm至密网输送杆头端与微导管头端齐平。

麒麟™支架到位


新路径图下,缓慢释放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完全覆盖瘤颈。

麒麟™支架头端打开顺畅


麒麟™支架完全释放,全程显影良好


予以J形导丝按摩支架,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贴合良好,即刻造影显示支架完全覆盖瘤颈。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即刻造影,贴合良好,瘤腔内明显血液滞留。

正位造影

侧位造影



手术总结


术者体会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通体显影,显影性特别好,近远端各有3个增强显影点,可更好判断密网头尾的打开情况。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端闭合设计,对血管损伤小,打开更容易,贴壁性好。





术者简介





彭瀚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副主任医师,博士

  • 中国中西医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常委;贵州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贵州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 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包括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痿颈内动脉海绵窑痿、硬脊膜动静脉痿、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等疾病的诊疗)以及各类颅内占位性疾病及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治

  • 2013年以来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各类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开颅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曾获贵州省医学科学二等奖,发表SCl论文9篇,国内学术论文9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3部,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项目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通桥医疗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