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荐之前,先来一个前情提要。
自Kindle宣布中国商店关停后,我就很少看电子出版书了。
但是今年上半年我通过《两个太阳》接触到了微信读书,然后发现这个微信读书的会员--通过60天体验卡+6元=30天付费会员全场畅读(22万+的出版书籍)/畅听,觉得简直超值。
例如,《自愈的概率》实体书淘x卖快30元,折合微信读书会员够大家畅读5个月。
经过简单权衡,我立刻于5月13日加入了一个365挑战,到今天连续阅读122天。
后来,我专门买了一个华为的电纸书(10.3英寸屏幕,够大;续航长;能安装微信读书等app),方便阅读。
现在简直爱不释手了。
可以说,微信读书+电纸书的组合成了我2024年读书的最佳拍档。
当然,微信读书的功能不止于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day 142 如何把“微信读书”变成外刊神器
下面回归正题。
读《自愈的概率》有感
今年连续读了好几本书,都和大脑/健康有关。
从6月的《排毒吧大脑》、到7月的《稀缺》、到8月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呼吸,为了疗愈》、再到8月下旬到《自愈的概率》,其中《自愈的疗愈》看到了70% (p430/594)。
一本本读到最后,真真是感觉神清气爽。
尤其是最后一本《自愈的概率》/ <Cured: The Life-Changing Science of Spontaneous Healing>,让我感触颇多。
这本书评分不错,amazon 4.6,Goodreads 4.34,豆瓣8.5,微信读书推荐值85.7(好评如潮等级)。
所以被微信读书算法推荐后,我也正好读完了《呼吸》,就立刻开始读了。
下面先借用豆瓣的介绍,让大家简单了解这本书关于什么,
“面临严重健康问题甚至绝症的人,在没有明确医学干预的情况下,症状自然消失,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自发缓解”。
有过自发缓解经历的病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情?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执教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也是执业内科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杰弗里·雷迪杰博士,用十六年时间记录了大量患者对抗疾病的故事。这些案例都经过了严格筛选,是有明确医疗记录证明的自发缓解案例。本书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数个案例,既是一份严谨、详实、好读的医学报告,也向读者们传递了一个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学到的、对于保持健康极为有用的经验。”
我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被一个个自愈的案例震撼。
震撼的原因,并非是作者一开始就找到了自愈的根源。
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作者谦逊、执着的治学态度,一步步读下来,看他不断承认自己的知识盲点,不断地小心求证,不断地比较不同案例,深入寻找可能的原因,从饮食、到生活方式、到情感关系、到炎症,到压力管理,到安慰剂效应,直到修复“自我认同”,或者说作者更倾向使用的“摆脱默认模式网络”,不断地去对照自身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危机,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该如何与自己相处,疗愈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其中在<不存在的特效药物>一节,有这样一个案例,
Scientific American, The New York Times也有这个案例的介绍“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lacebo-effect-a-cure-in-the-mind/; https://www.nytimes.com/1998/10/13/science/placebos-prove-so-powerful-even-experts-are-surprised-new-studies-explore-brain.html"
“在一份1957年的临床报告中找到了这个故事。报告的开头与我的记忆一致:莱特先生是一位生命垂危的癌症患者。他患有晚期淋巴结癌,脖子、腋下、胸部和腹股沟上都出现了橘子大小的肿瘤。肿瘤压迫了气管,让莱特呼吸困难。医生已经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最终无计可施了。
但是在那时,碰巧有一种叫作克力生物素的实验性抗癌药物进入市场,效果报告十分乐观。莱特阅读了这种特效药物的资料,恳求医生尝试一下。
那个星期五下午,医院一收到药物就对莱特进行了注射。三天之后的星期一早晨,医生回来上班时,发现莱特已经从床上站起来了,呼吸也顺畅了。他在病房里转来转去,和护士开着玩笑。震惊的医生在书面报告中写道,肿瘤“像热炉子上的雪球一样融化了”。10天之后,莱特的健康状况大幅提升,他被准许出院回家了。
然而几个月之后,一些报道披露克力生物素并不是抗癌神药,而只是一场骗局。读到这一报道的莱特立刻疾病复发,肿瘤再次膨大,健康状况一落千丈。重回医院时,莱特的身体状态和使用这种曾被寄予了厚望的药物之前一模一样。
医生决定对这位患者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疗法。毕竟,莱特离死也不远了。医生告诉莱特,这些报道是错误的,他们刚刚收到了全新改造的双倍效果生物素。第一次的药物有点问题,但这次的药物一定效力强大。
一针注射后,肿瘤又缩小了。但这次,医生并没有给莱特使用真正的药物,注射器里的并不是克力生物素,而是生理盐水。
莱特享受了两个月的健康。肿瘤消失了,他感觉很好,恢复了正常生活。然而,莱特后来又看见了一篇报道:克力生物素是板上钉钉的骗局,它并不能治疗癌症,一组实验对象用药后毫无改善。
莱特的病情马上再次复发。几天之内,他就去世了。”
我读完之后直接就失语了。
正如纽约时报报道这个案例的标题“Placebos Prove So Powerful Even Experts Are Surprised; New Studies Explore the Brain's Triumph Over Reality”,我自认为能感受身体和精神的相互影响,但这个例子却告诉我,我还是低估了精神的力量。或者更直接的说 “相信”的力量。
回想我过去的人生,有多少次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而不愿付出努力,而最终没能成功的事例?简直数不胜数。
我突然意识到,我在课堂上经常讲述和读过的传记中的名人有什么共同点--在别人只能看到绝望时,他们会坚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会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我年龄也不小了。“相信自己”这句话,作为老师我也常对别人说。
但是真真正正让我浑身一个激灵,突然开始把“相信自己”当回事儿的,还是从读这本书开始。
这也是我今天选择和大家分享它的原因。
因为我相信,这本书读完,会对大家有帮助。
这本书比较长,在我读的5小时48分钟里,我做了78处笔记,学到了不少。
The Washington Post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写了这么一段话,
“Of course, most people diagnosed with serious, incurable illnesses do succumb to them, and Rediger is aware that his ideas may be perceived as victim-blaming. But his goal is empowerment: Don’t be discouraged by the statistics. Live a meaningful life in the time you have. Face the prospect that you may die, but don’t give in to despair. Be aware that “we have more power than we know when it comes to healing.”
我非常认同,这本书讲述的不是我们要盲目自信,而是要学会发觉自身自愈的力量。如果人生到最后有一件事不会让我后悔,那就是“相信自己能行,而为自己选择的最好付出全部”。
下面我选择三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
“我怀疑最重大最关键的改变可能是自我认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意识到自己不欠别人任何东西,唯独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亏欠。”
“悔恨来源于被错过的生活,与被忽略的自我。--欧内斯特·贝克尔”
感谢阅读。
如你喜欢我的创作,欢迎关注,与我同行!
在看、点赞、打赏、分享给需要的人都是对我的支持!
朋友们,see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