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教师课堂的表现多么“出色”,如果没能转化为学生的“出色”,都注定是无意义的。
观察和评判一节课时,要把侧重点更多放在教师是不是“眼里有学生”。
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时刻关注人的情感、心绪、体验、思维构建,看似传授的是知识,但传授过程体现出“随势就形”的特点,这个“势”、这个“形”皆因不同的人而定。知识顺着人的脉络攀爬,人顺着知识的光亮前行,而老师就是二者的“粘合剂”,始终在调动人、启发人、激励人,因人而“选择”、“拿捏”知识。
一节课,从老师脑子里的“想”,到交付给学生的“产品”,中间隔着什么?
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因素。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内心。
做老师是一门“人学”,所谓课堂教学,可以理解为一场从自身出发,通过知识的关节,通过师生交往的脉络,通过弥漫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气息,最终实现的对“人”的深刻洞察与抵达。这既是课堂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本质。
——摘自《王福强:从一个教研员的“万能评课秘诀”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