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坚守朴素与本真——浅谈钱梦龙课堂教学艺术的启示

教育   2024-09-25 16:21   江苏  

近年来,中学语文界教改层出不穷,语文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理念中迷惘前行,不少教师的课堂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产生较大偏差。钱梦龙老师曾深刻地指出:“深入探索语文学科的学理,认真思考语文教学的章法,对于保持理性的教学判断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语文教育杰出代表,钱老提出的“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法和其朴素本真的课堂教学艺术历经数轮教改的检验,仍然高度契合当前的语文教育需求。本文将从“依文据本”“咬文嚼字”“鼓励思辨三方面探讨钱老的教学艺术,帮助语文教师更深刻理解语文教学本质课堂优化提供些许启示

一、依文据本催生课堂精彩

面对“情境教学”“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课改理念,语文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花样百出的形式设计上,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深入文本的品读与探究。这种脱离文本的课堂,展示的多是虚假的对话与生成,呈现的多是表面的繁华与活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真实学习与思维发展将文本作为教学的根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看钱梦龙老师的课例,不难发现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必须基于文本,遵循“言必有据”的原则,所有的理解探究都必须回归文本,做到“瞻前顾后”。我们常常会听到钱老这样引导学生你从哪个字可以找到依据?”“你从什么词上可以看出?”“你这个解释哪儿来的?”“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书本上说的,这样解决问题才能有根有据,有说服力。”

以《一件小事》这一课为例,当学生提及老女人“吃不饱,穿不暖”时,钱老立即提示他“课本中有这些话吗?”;当学生讨论到“老女人应为摔倒负责”时,钱老又进一步追问“有哪几个词说明应由老女人负责?”;而当学生分析“我”对“国家大事”的蔑视时,钱老则细心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寻找关键词句,并深入追问其依据“你从什么词上可以看出?”钱老紧扣文本、刨根问底般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文本,对情节、人物和主旨进行准确的探析。

钱老曾比喻:“教学有时如用兵,需要巧选突破口,然后以奇兵制胜。”要实现这一点,首先便需要深刻理解并把握文本内容。教师应通过朗读、品读、联读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究文本及其背景,这既能为课堂教学设定准确的目标与内容,也能为教学中学生脱离文本的偏差理解及时纠正勘误,更能为课堂中的生成提供准确引导与拓展。课堂的精彩生成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把握,这既适用于学生的品析探究,也适用于教师的引导与激励。我们应向钱老学习,坚持依文据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和耕耘文本,让文本成为滋养学生语言与思维,且绽放课堂精彩的肥沃土壤。


二、“咬文嚼字”扎实提升素养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根据语境和注音来正确书写汉字的考题。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却成了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手写机会日益减少的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往往忽视了教材中重点字词的学习,这无疑加剧了学生字词积累的匮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单调。

钱梦龙老师极其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咬文嚼字”,并坚持将“训练为主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他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来深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以《中国石拱桥》一课为例,当学生遇到“绝伦”这一难以理解的词组时,钱老首先让学生查阅字典,探究“伦”字的含义然后他根据学生找到的不同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比较并选择合适的解释最后再进一步结合生活实例来深化理解。同样在本课例中,对于“惟妙惟肖”这一成语的理解,钱老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先从“惟”和“肖”的单字含义入手,再逐步推导出整个成语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坚持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辅助学习的教师已不多见,而能主动并熟练运用字典来丰富自己词汇量的学生自然是少之又少。

此外,钱老“咬文嚼字”教学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特别注重发掘文本中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却对理解内容至关重要的字词。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课中,钱老就对“河曲智叟”中的“曲”和“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的“本”字提出了疑问。这两个字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轻易带过的,似乎不去深究这两个字的含义也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但钱老通过引导学生逐字品析,不仅让学生了解“曲”作为多音字的不同含义,还加深了文中“智叟”居住地的认识与理解。而对“本”字的探究,则体现了其“瞻前顾后”阅读训练理念,学生必须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前后呼应中才能把握“本”字的含义,这无形之中也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钱老将品字析词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紧扣文本内容进行科学合理且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是对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定义的准确实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避免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挖掘文本中字词的深刻内涵和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字词,通过“咬文嚼字”的教学方式扎实促进学生语用素养的提升。

三、鼓励思辨实现真实思考

我们在面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时,往往会有所顾虑。这一方面源于前文所述的教师对教学文本把握不准确,难以应对学生的提问;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课堂进程会因此偏离预设轨道,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许多语文教师会选择回避学生的质疑,甚至有些师为维护自己的教学权威而压制学生的思考与提问。

然而,钱梦龙老师所提倡的“三主四式”教学理念中,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是学习的主线。钱老的课堂是真正发扬民主和贯彻思维训练的场域他不仅不惧怕学生的质疑,还经常在课堂上主动发起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锤炼思维能力。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课中,他主动提出“愚公笨不笨”的研讨议题,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受愚公的坚毅与执着;又如在《驿路梨花》的课堂上,他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导大家发起探讨将文章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改成“雷锋精神大发扬”是否合适,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钱梦龙老师非常乐于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且一定会引导思辨有据深入,绝不在中途介入。他会在讨论的关键时刻给予精准点评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进一步升华。例如,在《死海不死》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对知识小品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三性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当学生就“趣味性”的定位产生分歧,争执不下时。钱老适时介入,阐释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知识小品文的本质属性,而“趣味性”则是其重要属性。这一解释不仅为此次辩论作了精彩总结,还强化了“本质属性”与“重要属性”的区别,使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接受了知识小品文的属性概念,再次展现了钱老师卓越的教学智慧。    

课堂应该是让思考真正发生的场所,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只有在不断地深入交流与思维发散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升。在钱老的众多课例中,通过合理争辩进行思维训练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该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提出质疑和开展辩论,无论在有疑之点还是无疑之处,都应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让课堂成为思维火花碰撞的智慧殿堂。

钱老精湛高超的课堂艺术并不止于上述三点,在这个日新月异、多元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将教学热情与教育智慧相结合,不断学习和实践钱梦龙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努力构建真实朴素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钱梦龙.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回归[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1):47-52.
[4] 陈日亮.重返钱梦龙——研读钱梦龙经典课例之通感[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3):18-23.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在语文的大地上,我们彼此相遇;在生活的天空中,我们共同倾诉。这个世界,怎么样才是最美好?铭记该铭记的,忘记要忘记的,浅浅微笑,深深感恩,有你有我,我们一起寻路青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