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肖培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线上直播讲座《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这场讲座如同十月的甘蔗——甜到尾。
讲座结束时,肖培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
就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请设计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情境,设计一个活动,设计一个任务,不要整体设计,而是就一个突破点来设计。
我想:我就于漪老师《往事依依》中的一句话来作为这次教学任务的突破口吧!
课堂预设:
师: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弟子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对子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文中也写到了她的老师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有没有同学能找出来?
生:第6段:“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师:有“说”有引号,主语是老师,宾语是我们。这当然是老师对我(们)说的话。这位同学找得很准确!那么引号说明了什么?
生:老师说的原话。
师:几十年过去,为什么我还这么清晰地记得老师说的话?
生:因为“老师常对我们说” ,“常”能加深人们的记忆。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因为这句话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对我产生了好的影响。
师:这句话既然这么管用,简直就是人生修炼的灵丹妙药,于漪老师毫不吝啬地分享给了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它铭刻在心。
众生:要!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大声地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大家能不能记下来!
生:不能。
师:那怎么才能记下来?
生:背。
师:怎样才能背下来?
生:“多读书”。
师:还有没有别的途径?
生:老师你经常讲。
师:老师背诵课文中这句话,并告诉学生在未来的三年语文学习中也会“老生常谈“的。于漪的老师对她说的话,于漪老师肯定理会了,但践行了吗?
生:践行了,如果没有践行,于漪老师就不可能成为“人民教育家”。
师:很好,你是以于漪老师后来取得的成就来证明于漪老师必然践行了这句话。那么,有没有同学能从课文中找到于漪老师多读书,读好书的证据呢?老师给点提示,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生:我觉得于漪老师践行了老师“多读书”的理念,因为文中出现了多处书名号。
师:多处是几处?
生:5处。《评注图像水浒传》《水浒传》《千家诗》《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归》
师:这几处《》书名号都是书吗?(PPT: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生:4处书名《评注图像水浒传》《水浒传》《千家诗》《南归》(话剧);1处篇名《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师:这么多名著名篇,涵盖了诗词、戏剧和小说,于漪老师确实“多读书”了。老师我也只读了一部《水浒传》一幕《南归》和一篇《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他的老师还需要补充阅读。这些书是好书吗?
生:好书!《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当然是好书。
师:对,《评注图像水浒传》是《水浒传》的衍生作品,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名著导读”中我们还要重点介绍这部名著。其他的书是不是好书呢?
生:老师,我觉得《千家诗》也是好书。
师:为什么?
生:第4段用了许多引号,其中引用的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或全句引用,或局部引用。这些名句能家喻户晓流芳百世,记录它的《千家诗》当然是传承文化的好书。
师:好,那么哪些是你熟悉的诗句?
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对,这些小学学过。请同学们看下54页注释①,蒙学读物,对象是儿童。(PPT展示)
(小学六年级下册)《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学四年级上册)《雪梅·其一》(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四学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的诗句同学们不熟悉,我们初中将学习到一些:
(初中语文第四册1988年·已删)《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中语文七(下))《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有的我们以后会接触到: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师:辛弃疾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千古名篇,为何于漪老师没有展现全词?
生:因为辛弃疾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内容,于漪老师在文中有叙述性文字。并且用了一个成语“滚瓜烂熟”。大家都熟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展现全词。虽然未现全词但全词已经在读者脑海里浮现了一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师:而田汉的《南归》,于漪老师却在文中展现了几行诗句?
生:因为田汉的《南归》大家不熟悉。
师:是的,于漪老师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田汉的《南归》是她在初中时学习的课文,20世纪40年代初语文教育正面临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为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向。2001年,我执教至今,今天也是读了《往事依依》才知道田汉的《南归》,实在是汗颜。可见老师也要多读书。《往事依依》,于漪老师发表在1999年第7期的《中学生阅读》,半世纪前的事记忆犹新,可见这两位国学老师“一文一白”的朗诵仍余音绕梁,一生未绝,一生受用。也许两位老师的姓名已然淡忘,但他们朗诵的内容却不曾忘却。结合这一段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往事依依》的理解?
生:“往事”说明文章内容是回忆性文章,如同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师:对,《往事依依》是于漪老师回忆自己童年学习生活往事的散文。那么你如何理解“依依”呢?(PPT展示《现代汉语词典》中“依依”的义项: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生:我觉得“依依”很好的表达了于漪老师留恋同年美好学习生活的感情。
生:我由“依依”联想到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事就是于漪老师的故事。
生:我觉得“依依”就像那无数随风飘拂的柳叶,说明不止一件往事。
师:很好,同学们对“依依”的解读也许是于漪老师想表达的。那么这些美好的往事在于漪老师的脑海里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金色的,文章的第七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师:影视作品中回忆往事的桥段都用黑白色彩处理,为什么于漪老师的回忆是金色的呢?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美好的时光就如同黄金般金贵,所以是金色的。
生:金色是丰收的颜色,美好的往事如同金色的麦穗,粒粒饱满,所以是金色的。
师:高尔基曾说过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似水年华,流金岁月。希望同学们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也能成为你日后金色的回忆。下课。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熟读并背诵:“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如果实在背不出来的同学请记住九个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是父母提供的资源,“读好书”是你的选择,“好读书”是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