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张老师

教育   2024-11-18 16:56   浙江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了解历史。

朱自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评述:“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孟子说:“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呢?我们一起来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板书:富贵不能淫)

二、了解作者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楼上》);统治者是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呼呼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嚐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0 章,约3.5万宇,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景春,战国时人,楚国贵族,孟子的弟子,是一位纵横家。

三、诵读文章,疏通文意

听读朗诵,读准字音

听完音频,请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      焉(       往之家(   

天下      淫(       丈夫之(   

男女朗读,分清层次

文章围绕“可谓大丈夫”的问题,分层: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先驳后立)。

默读课文,翻译文本

(先明确字词的意思,再通篇直译和意译)

根据注释,翻译文章: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大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诚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译文依据教参)

诵读课文,明确节奏

(读准停顿、读出重音、读清语气、读透语调)

1.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 “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歆羡甚至崇拜。

(敬仰、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的认可。)

2.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同样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破,即直接反驳的部分:(轻蔑)

立,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读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四、鉴赏文本,分析内容

1.:就男子与女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言,男子往往会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期望,从古至今,人们也一直比较关注男性在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品格塑造方面的问题。人们常常用男子汉、大丈夫一类的词来褒扬男子,那么,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

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那些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业的人是真正的 “男子汉”。

是从道德的层面理解?

那些具备崇高品德、拥有坚定心志的人才是真正的 “大丈夫”。

2.:景春是从什么的角度来定位“大丈夫”的?

:(功利)

  他认为真正的男人应该要像公孙行、张仪这些纵横家一样,叱咤风云,威震一时。公孙衍曾佩带五国相印,风光一时,而张仪提倡连横,终助秦王称雄天下。

:他们没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孟子就打心底里鄙视公孙衍和张仪这些人,认为他们只知道一味顺从和迎合君主的喜好,左右周旋,就像妇女顺从自己丈夫一样,以顺从为最大的原则,没有人格和操守可言,属于仆妾之臣。

1.:道德

孟子一向重视德行、仁义,要求内修圣王之道,外行圣王之事,不言私利、私誉。所以,孟子提出:

“仁”、“礼”、“义”是入世前的修身;“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是入世时的人生际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

前后一贯,内外相连。

五、理解文本,随堂背诵

1、师: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

生:(前者是导人,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

2、师: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生:(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 “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六、讨论交流,开阔视野

师:说说自己对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的认识?

请学生具体说一说自己认为有哪些人算得上是“大丈夫”(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皆可)。

师:每个时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会因时代要求而不同,其内涵也各有侧重。唐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朝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魄力。但无论如何演变,大丈夫精神中的德行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却一直是这一精神的内核,也是它历来为人所称颂的关键。

生:富贵不能淫一一关羽、文天祥。(关羽,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文天祥,不接受元朝的威逼利诱,慷慨就义。)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一一闻一多、刘胡兰。(闻一多面对白色恐怖,激情呐喊,英勇牺牲。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

七、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孟子

道德原则  

大丈夫: 人生际遇  得志 不得志

处事准则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八、课后练习

当代青年,如何学习,如何用世,如何处事,最终成为“大丈夫”。学习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在语文的大地上,我们彼此相遇;在生活的天空中,我们共同倾诉。这个世界,怎么样才是最美好?铭记该铭记的,忘记要忘记的,浅浅微笑,深深感恩,有你有我,我们一起寻路青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