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中的情境运用/肖培东

教育   2024-10-26 14:57   上海  

新课标共40余次出现“情境”一词,可见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课程实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可以说,情境创设已成为能否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指标自新课改以来,教师普遍注重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来化解教学难点,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其实,情境教学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并不少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诸多名师优课,都有着情境创设的好示范钱梦龙先生的这一课《愚公移山》就是其中一例。


导入有情境。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一开始,就以自身(年龄)作为教学资源,融通现实情境与文本情境,使文本内容情境化。2016年在浙江永嘉县执教《愚公移山》,钱先生问学生:“老师的年龄和愚公差不多大,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啊”这就是新课标所说的“真实的情境”。通过课堂事实证明,它很有趣味性就在眼前的真实情境往往最能激起人的兴趣学生就可以用对“年且九十”的掌握,去解决判断老师年龄的真实问题。这就是情境迁移就是语文素养。

过程有情境。在本课例中,钱先生没有直接讲授文言词汇知识和文本内容,而是巧妙利用文本内容的故事要素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探究文言词汇知识。钱先生很自然问学生:“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此问的本意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孀妻”“遗男”二词这种“曲问”实际上就是在创设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基于一定的问题来思考探究,获得知识和经验。魏小娜教授认为,文言文的这类知识是镶嵌在具体情境中的,没有被机械剥离实际运用的状态,是“被唤醒了”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这些问题,就是立足文本情境所作出的关联情境,把学生引入文本营造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心灵也与文本有了沟通、对话。对这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说,同时也是表现性评价,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问题回答的情况来证明对重要文言词语掌握的情况,或者教师也可以以之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新的学习观与评价观,学习即评价。它归之于学习赖以展开的问题,问题本身可以同时证明、表现学生的学习实时情况。现在想来,在钱先生的课堂,这种对学习的洞察与领悟早已存在。这是对学习本体研究的结果,可谓“本立而道生”。

升华有情境。情境具有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也具有很好的启新开悟之用。作为教师本身想“教”的内容,通过“情境”而使得学生“自得”。这便是变“教”为“学”。在领悟文本寓意的环节,钱先生首先自然地植入了上海公交车售票员的例子,学生以之来领悟外人看来的“傻子”的实质内涵,从而深刻领悟愚公之“愚”的意蕴。更绝妙的,是最后钱先生以自己写作的文言来升华文本的研习这个设计则堪称“空前绝后”的文言文训练设计魏小娜语),一改常规文言知识测试的机械与呆板学生断句,一方面强化句读学习,另一方面,增深对关键句式的掌握,同时实现对寓意的领悟。这种情境创设,是属于语文的情境,是教师的匠心所在,寓“教”所在,很好地实现了语文学习迁移,且是用语文的方式来达到文本意义的潜移默化,远胜道德说教。这种教法,对于现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情境教学,无疑是有启发和示范意义的。


细品钱先生的《愚公移山》教学课例,你就会察觉到,情境意识早已有之。在教学环节中,钱先生悄然地植入其中,轻巧机智地展开教学。只是,没有刻意去标上一个专门的术语,“情境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其他。更重要的是,他40年前的教学情境设计和运用无痕又恰切,这对当下情境教学的泛滥与偏离,都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在语文的大地上,我们彼此相遇;在生活的天空中,我们共同倾诉。这个世界,怎么样才是最美好?铭记该铭记的,忘记要忘记的,浅浅微笑,深深感恩,有你有我,我们一起寻路青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