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较真”
文摘
2024-10-24 08:30
安徽
1981年1月,冯友兰读完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的哲学论纲》,致信李泽厚:“我一口气读完,得到启发不少。你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而你已为此任务起步走,交了第一本考卷,任重道远,但起步是正确的,欣慰之至。”对于《美的历程》,冯友兰赞不绝口:“《美的历程》是一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些不同的部门,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李泽厚说,冯先生是“最早给予《历程》一书最高评价的人,点明了它的影响和意义,我非常感谢他。”对于冯友兰,李泽厚有肯定有批评,他称道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很少见的名实相符的哲学家”,其著作《新原人》贡献最大,在这本书中,冯确立“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境界说。不过,对于冯的“天地境界”,李泽厚不赞成,贬为“进入神秘主义”。我们知道,冯友兰晚年进入“梁效”写作组,有过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在本书中,李两次提及此事,但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孔子再评价》发表后,开了个研讨会,规格高,于光远主持,参加者都是赫赫有名的“老先生”,如王明、容肇祖、张岱年等。冯友兰却没参加,李泽厚给出的原因是:“因‘四人帮’问题受牵连”——交代原因不露褒贬。“贺曾对我说,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一定同时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陪同,我至今记得贺麟和我聊及蒋介石接见他,拍他肩膀时的兴奋神态,说蒋对他远比对冯友兰器重。我认为贺虽然主要弄西方哲学,但还是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说到这里,李补充道:“包括冯友兰也如此。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一流学者,却总有这种作大官的心态,当时非常奇怪,现在看来仍然是孔老夫子的传统,不甘淡泊书斋过一生。当今中国好些学人何尝不是如此?”冯友兰晚年进入“梁效”协作组,又根据形势需要言不由衷大批孔子,难道李泽厚理解且原谅他的行为?不然。从李泽厚的一次“较真”看出他对冯是尊而不敬。冯友兰曾送给李泽厚一幅对联:“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李泽厚解释,这是把传统的说法反过来。传统的说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上联是张之洞的话,下联是曾国藩的话。冯友兰女婿蔡仲德在一篇文章里透露,这幅对联是李泽厚向冯友兰求来的。李泽厚澄清,这幅对联是“冯先生主动(非应我要求)送我的”:“1986年,他91岁了,字很有笔力。我一辈子从不求人写字,也不求人画。尽管我认识的画家和书法家不少,我家里却没有什么收藏。事实是冯先生听说我提出‘西体中用’的说法,很高兴,冯先生的女儿冯宗璞打电话给我,说他爸爸给我写了字,问要不要,我说那好极了,当然要,就去取来了。”李泽厚还强调:“在一篇文章里,我讲过冯先生主动送字给我,当时冯先生还在世。” 如此郑重,如此详细,甚至不惜“拿出证据”(“在一篇文章里”),就是要澄清一个事实:这幅字不是我李泽厚求来的,而是冯先生主动给我写的。李泽厚以此表明,对冯先生晚年的政治人格他可以持“同情之理解”,他依旧尊重冯先生,但并无敬意——至少从不求人字画的他,不会因冯先生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