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禁嫖,禁赌,禁娶妾
文摘
2024-10-03 07:48
安徽
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提及母亲“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用功。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诫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至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蔡元培成年后能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一是源自对母亲的尊重与敬爱,一是受俞理初文章的影响。 清代儒林中,蔡元培崇敬黄梨洲、章实斋、戴东原和俞理初四位先生。黄、章、戴赫赫有名,自不必说,俞理初为何也跻身其间?在一篇文章中,蔡元培道出自己崇敬俞理初在于其“认识人权,男女皆人也”的思想;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中,蔡元培告诉我们,俞理初《癸巳类稿》《癸巳存稿》对他影响很大,因为这两部作品中蕴含极为珍贵的男女平等意识。 因为有男女平等的思想,蔡元培在《学堂教科论》中曾强调办好女学的重要性,认为女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自立自强,改变地位,他说:“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而一切倚男子以生存,至乃不惜矫揉涂泽,以求容于男子。于是不自主而有妾媵之制,于是不自重而有女闾之业。”蔡元培还指出女子不学带来的危害:“妇女不学,其以掣男子之肘、败男子之业者多矣,而害于人种尤巨。遗传也,胎教也,蒙养也,何一不关女权者。顾乃以童昏侧媚之材任之。呜呼,此种性所以靡苶,而政俗所以腐败也。正本清源,自女学堂始。” 在婚姻方面,蔡元培也主张男女平等:“夫妇之事,当由男女自择,不得由父母以家产丰俭、门第高卑悬定。”“男子而胜总办与,则女子之能任帮办者嫁之可也;女子而能胜总办与,则男子可任帮办者嫁之亦可也,如赘婿是也。” 与王昭结婚之初,蔡元培头脑依旧残存男尊女卑的渣滓,常常干涉妻子的行为,夫妻感情难免受到影响:“余于时持既嫁从夫之义,时有以制裁之,君虽不能不相让,而心滋不悦”,后来,蔡元培“深绎平权之义,自由之界,乃使君一切申其意,……。以是各信谆劝之有趣,而几忘狎媒之为乐。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1901年,王昭病逝,蔡元培续娶黄世振女士,随后夫妇暂居上海。那段时间,他与好友林白水、陈范时常聚谈,“众议教育之根本在女学”,翌年九月,蔡元培和友人正式创办爱国女学,校舍位于登贤里,办学经费由犹太富商哈同之妻罗迦陵资助。 1917年1月15日,蔡元培在爱国女校发表演说,再次强调女子受教育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蔡元培说:“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 蔡元培认为,女子受教育后,即可自立:“夫人果能自谋生活,不仰食于人,则亦无暇装饰,无取虚荣矣!”蔡元培还指出,女子接受了教育,对治理家庭也大有裨益:“而益以学校中之新知识,则治理家庭各事,必较诸未受过教育者,觉井井有条。” 由于种种原因,爱国女学中途停办,但她的创办让国人认识到,女性入校读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爱国女学的创办,对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一记重锤。 1917年12月,蔡元培任北京孔德小学校长,该校男女兼收,且女生多于男生。 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后,主张平民也可以入校读书,在北大开办了“平民夜校”。1920年,蔡元培在平民夜校开学日当天发表了演说。 演说中,蔡元培开门见山指出开办平民夜校的重要性:“今日为北京大学学生会平民夜校开学日,此事不唯关系重大,也是北京大学准许平民进去的第一日。从前这个地方,是不许旁人进去的;现在这个地方,人人都可以进去。”接着,蔡元培画龙点睛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旁人都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现在大学生分其权利,开办这个平民夜校,于是平民也能到大学去受教育了,大学生为什么要办这个平民夜校呢?因为他们自己已竟有了学问,看见旁的兄弟姊妹没有学问,自己心中很难过!好像自己饱了,看见许多的兄弟姊妹都还饿着,自己心中就很难过一样。” 蔡元培打了一个比方,说:“一个人不但愁着肚子饿,而且怕脑子饿。”所以:“大学生看见许多弟弟妹妹的肚子饿,固然难过;他们看见你们的脑子饿,也是很难过的。因为人没有学问,不认识字,是很苦的一件事……” 蔡元培这个演说还暗藏“玄机”,他说“因为他们自己已竟有了学问,看见旁的兄弟姊妹没有学问,自己心中很难过!好像自己饱了,看见许多的兄弟姊妹都还饿着,自己心中就很难过一样”,暗示:脑子“挨饿”的“兄弟”,我们要让他们入学堂接受教育;脑子“挨饿”的“姊妹”,也要进学堂。也就是说,北大的门向所有身份卑微但热爱学习者开放,不论性别。 夜校开办之后,即有九名女生以旁听生的身份入读夜校。同年暑期,这九名女生通过考试,正式成为北大学生。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北大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河。学者誉之为“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男尊女卑的观念盘踞中国多年,蔡元培敢为人先在学校开放女禁,足见男女平等的思想早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妻子王昭病逝后,很多人劝蔡元培续娶。蔡元培提出择偶的五个条件: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子可改嫁;五、夫妇不合,可离婚。在那个保守势力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男尊女卑仍大行其道的年代,蔡元培提出的这几条充分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男女平等思想,堪称空谷跫音。 1919年五四运动,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理解并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官方拘捕学生后,他多方奔走予以营救,为保护北大学生尽心尽力。但随后蔡元培也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北大学生欲再接再厉进一步与腐朽顽固的当局抗争;另一方面当局穷凶极恶要更疯狂地镇压学生。蔡元培左右为难,心力交瘁,于5月8日提交辞呈,翌日清晨离京赴津。 之后,蔡元培离开天津,暂居西子湖畔,但摆脱公务的他并未恣情山水,而是忙于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推动《越缦堂日记》的出版。晚清政坛名流李慈铭,长达四十年,每日不辍,留下数百万字的日记。日记内容涉及北方风土人情、人际交往、读书札记等,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沈曾植、缪荃孙、刘翰怡等人都曾擘画出版这部卷帙浩繁的日记,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时的蔡元培听说李慈铭后人将出售包括这套日记在内的大批藏书后,立即找友人谋划,决定仿照曾国藩日记出版形式,以影印的方式出版这套日记。经多方寻求,蔡元培找到一笔赞助,然后与商务印书馆张元济接洽、商谈出版事宜。李慈铭日记共有64册,其中9册被人取走。经蔡元培整理,出版了五十一册,时间跨度为1863到1888,书名《越缦堂日记》,浙江公会负责印制,出版方为商务印书馆。从交稿、审定到商定书价,蔡元培全程参与。 这套日记,有助于我们认识晚清政坛,了解李慈铭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游,书中大量的读书札记也予我们诸多启发。但这部日记,还间接促成《胡适日记》《钱玄同日记》的问世,可谓意外收获。详情可见钱玄同的一则写于1922年第一天的日记: “我想近七十年来,中国有两个人,都是天天不间断的写日记,写了一辈子,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李慈铭。论这两个人的道德、学问、文章,都不算上什么,可是他们这种‘勤’与‘恒’的精神是很可佩服的。去年胡适之买了一部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他忽然观感兴起,大做起日记来。半年之间,已经做了七八百页(每页约四百字),他这半年之中的‘读书录’尽载其中,而每每所办之事,亦详记无遗。他是看了李氏日记而兴起的,我又是看了胡氏日记而兴起的。……” 钱玄同日记说得很清楚:“他(胡适)是看了李氏日记而兴起的,我又是看了胡氏日记而兴起的”。显然,《李慈铭日记》间接导致了《胡适日记》《钱玄同日记》的诞生,胡适、钱玄同能克服“懒惰”与“无恒”的“痼疾”,日记不辍,《越缦堂日记》功不可没。仅凭这一点,蔡元培为出版《李慈铭日记》付出的种种努力也就有了足够的回报。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取得胜利而告终。中国因向战区派往十五万华工而成为战胜国之一。和当时众多国人一样,蔡元培为协约国的胜利而高兴,因为协约国的胜利预示着“公理战胜强权”,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这次能成为战胜国之一,更让蔡元培欢欣鼓舞。他在11月15日,11月16日接连发表演说,庆祝此次胜利。 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是因为大战期间,中国有十五万劳工奔赴法国。蔡元培11月16的演说,就是赞美劳工。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说中,蔡元培激情洋溢地宣称:“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对劳工这个词,蔡元培还做了界定:“凡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 中国传统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这一次,中国靠十五万劳工获得战胜国的资格,蔡元培呼吁国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确立“劳工神圣”的观念。 因为是战胜国,英、法等国即成中国友邦,蔡元培审时度势,借机发起“退款兴学”运动,发表了《请各国退还庚款供推广教育意见书》。 在《意见书》的开首,蔡元培坦陈经费短缺让中国无法普及学龄儿童的教育。此外,蔡元培还指出,中国各类学校均因经费不足陷入困境。 为何经费短缺,蔡元培一针见血:“庚子赔款之负担,是经费不足的重大原因”,每年赔款“九倍或十倍于现今国家所出之教育费”。蔡元培感慨:“此诚吾教育界所不胜惋叹者也。” 因此,蔡元培提出:“诚能于世界和平会议中,商请应得赔款各友邦,以此后每年赔款,悉数退还吾国,专为振兴教育之用度。” 在《意见书》的末尾,蔡元培特别告诫:“此皆吾教育界所不可不致力者也”。
1918年底,梁启超、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并旁听巴黎和平会议,蔡元培请他们利用这次机会向各国宣传退款兴学主张。 1919年4月,蔡元培致函李石曾:“运动赔款退还一事,已由北京及上海各教育机关推定先生及陶孟和、郭秉文二君在欧办理;郭、陶已到美洲,不久赴欧。对于英语各国,以郭为代表;对于法语诸国,则当请先生为代表。” 1920年,蔡元培考察欧美,一方面是为北大物色老师,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另一个任务就是争取各国退还庚款。 在致英国庚款委员会的信中,蔡元培说,他1924年在伦敦时对于庚款用途发表如下意见:“一、以庚款的全数,办理一种大规模的事业,为永久纪念。二、此大规模的事业,必为中国教育上目前所最需要者。……主张以庚款全部办一科学博物院,包有陈列、试验、研究、编印图书杂志等事,以一部分为开办费,而以一部分为继续维持及积渐扩张之基本金。”,两年后,蔡元培基本主张未变,只对具体内容作了微调:“一、博物院之名,易使人疑为偏重陈列,而忽于研究、推行等事,拟更名为科学院。二、既注重科学教育,而以大规模的科学研究院为大本营,对于各地方研究科学的机关,自有助其发展之同情。应以一部分庚款为地方科学机关之补助。三、对于各地方高等教育机关,酌拨科学讲座与研究生公费额,与派遣留英学生之基本金,而此类研究生,包括在本国研究到英国留学两类”。 蔡元培在“退款兴学”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学者张晓唯评价的那样:“在此过程中,蔡元培精心擘画,多方奔走,始终是这一运动的核心人物”。 “退款兴学”运动收效显著,1923年,英国确定退款,192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中国赔款议案》,1930年正式退款。从庚子赔款中提取26.5万英镑作为香港大学中国学生的费用。1933年8月举办第一届庚款留英考试,至1938年,连续举办六届,共选拔124名留学生。还有一些大学和学术机构获得数目可观的庚款。无数学子从中获益。 1935年,钱钟书参加第三届中英庚款留学考试,以高分被牛津大学录取。学成归国,潜心著述,成就卓著,享誉世界,成为中国学界一代宗师。 由蔡元培发起的“庚款兴学”运动,即便只造就了钱钟书一人,这场运动也堪称功德无量。作为这一运动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蔡元培居功至伟。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他遵循“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认为,大学乃“研究高尚学问之地”,故十分重视学术。选聘教师的唯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为激发师生学术研究的兴趣,蔡元培创办了国学研究所,主要成员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和两名学生。三位教师分别做了《论短篇小说》《中国之下等小说》《日本近代小说的发展》等学术报告,研究所还定期举行学术活动。与此同时,蔡元培和张元济商议,由商务印书馆推出“北京大学丛书”,出版北大教师的学术著作。第一批丛书有陈大齐《心理学大纲》、陈映璜《人类学》和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1918年,蔡元培推出《北京大学月刊》,专门发表北京大学师生的论文。这是中国最早的学报。蔡元培以上举措,为振兴北大学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学家吕思勉誉之为“不朽的功绩”。 除了振兴学术,蔡元培还着手整顿校风,培养师生的道德品质。早在任教南洋公学时,他就在小范围内倡导三不主义:禁嫖,禁赌,禁娶妾。在德国游学阶段,他主持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这本教材,上篇注重实践,下篇注重理论。蔡元培认为,“修身以实践为要”,故上篇内容较多较详。蔡元培在总论中写道:“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对于道德的重要性,蔡元培也予以强调:“夫道德之方面,虽各各不同,而行之责在己。知之而不行,犹不知也;知其当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养,犹不能行也。怀邪心者,无以行正义;贪私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 蔡元培指明,道德之教,“其本则在乎俢己。”至于俢己之道,蔡元培的看法是:“体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废也。” 任职北大校长后,蔡元培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重申道德的重要性,发起成立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旨趣书》把会员列为三种: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又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 一、可以绳己:“今以本会制裁之,庶不至于自放”;二、可以谢人:“今以本会为范围,则人有以是等相嬲者,经行拒绝,亦不致有伤感情。”三、可以止谤:“今以本会为保障,苟人人能守会约,则谤因既灭,不弭谤而自弭。其或未灭,则造因之范围愈狭,而求之不难尽多数之力以灭之,岂无望耶?” 进德会的成立一扫北大此前的颓废散漫之风,教风学风均有很大改观。在弘扬正气,打击歪风,立德树人等方面,进德会功不可没。 一千五六百年前有一个叫做范缜说了几句话道:“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几句话在当时受了无数人的攻击。宋朝司马光把这几句话记在《资治通鉴》里。民国时期,一个11岁的孩子,就是胡适,看到《资治通鉴》里这几句话,“心里受了一大感动,后来便影响了他半生的思想行事”。 清朝有个叫俞正燮(理初)的学者,在书中为中国长期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鸣了几句不平,他呼吁男女平等的话在当时受了无数人的攻击。民国时期,一个叫蔡元培的年轻人,读了他的书,“心里受了一大感动,”后来一有机会就宣扬男女平等,当了北大校长后,首次招收女大学生,为中国教育界开了先河。俞正燮的书,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蔡元培,他的书也不算白写! 蔡元培在西湖休养那段时间,费心费力出版了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这部日记影响了胡适,他也发愤一辈子坚持写日记,终于留下一部到现在仍旧被无数人阅读、研究的日记;胡适的发愤刺激了他的朋友钱玄同,他也决心以写日记的方式克服自己的“懒惰”与“无恒”,现在《钱玄同日记》也已出版成了现代史的珍贵资料。即便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只对胡适和钱玄同产生影响,蔡元培为出版这部日记付出的心血也物有所值了。 蔡元培发起的“庚款兴学”运动,为许多学子出国留学提供了资助,中国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的教育也因获得该项资助改善了处境。仅1935年,用于西北教育的经费因获得庚款而比上一年增长11.45万元,增加了10套实验仪器。这一年,英国退回的庚款有20万元,用于兴办甘肃、宁夏、青海、绥远四省中小学教育。 胡适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又说:“”工作是不负人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努力一分,就有一分的效果;努力十分,就有十分的效果。” 蔡元培在北大开放女禁,中国女子从此可以进入高等学府;出版《越缦堂日记》,帮助很多人克服“懒惰”“无恒”的毛病;发起“退款兴学”运动,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争取到可观的经费。他的努力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社会,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蔡元培任职北大期间,确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重视学术首创学报,注重道德成立进德会,凡此种种,功勋卓著,影响深远。时过境迁,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我们不必完全接受;蔡元培的诸多举措,我们不必完全照搬。但作为教育家,他的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却永远激励后人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 对后人来说,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关键是,当下的我们如何使用这笔财富。 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没有也不可能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