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债基选择要点
债券基金是指将8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这些资产一般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交易。
按照债券基金投资资产的范围,可以分类为被动指数债券基金、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被动指数债券基金是指以特定债券指数为投资对象,进行的被动化投资,类比于股票类ETF。而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属于主动投资类基金,纯债基金是指将所有资金投资于债券资产的基金,混合债基则在80%限制之外,将剩下的资金投资于可转债、股票等其他权益类资产。
市场上选择债基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
在购买任何投资金融产品时,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者要首先认识的。部分投资者将债基视作低风险投资,认为债基的风险均低。但债基也分为不同类型,持仓种类不同决定债券基金的波动不同。总结来看,内含权益的债基产品波动要大于纯债基金,中短债基金风险要高于短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可转债基金的风险大于投资于利率债的基金。
对投资者而言资金投资期限越长,可选择的范围越大。部分债券基金设置有封闭期,投资该类基金要考虑资金流动性,防止短线长投问题。另外,当债市面临冲击调整时,利率债的净值调整修复时间要快于信用债,中短久期产品要快于长久期产品。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短线长投后可能面临“买在高点,卖在低点,净值尚未恢复”的尴尬情况。
(2)利用前置条件筛选过滤债基
部分投资者在浏览各类公众号推介时,往往听到过选择成立期限超过3年、规模大于5亿、基金经理投资经验较久等前置筛选条件。这些条件属于初筛标准,可辅助投资者进行部分决策,但并不是说筛选留下的基金都是好基金。例如,选择成立期3年以上的基金,是基于过往债券市场“一年熊,一年牛,一年平”的经验,3年的业绩可以较好体现基金经理在1个债券牛熊周期中的表现。但自2021年开始,债券市场就进入牛市,虽然经历2023年10月和2024年8月两波回调,但利率持续向下趋势并未改变,凭借该条件筛选出的基金未必体现投资经理的能力。因此,与其选择3年期限筛选基金,还不如观察近期两波债市回调过程中,所选择基金的表现。
(3)评估风险收益对称性
债券基金的投资收益源于票息收益、资本利得和权益投资收入(纯债基金不包括该类收入)三大部分。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行和债券市场拥挤度增加,过往持有债券获取票息的收益并不丰厚。债券基金经理通过拉长久期、增加杠杆和下沉信用三类提高产品收益。因此,了解所购买债券基金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者说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者区分选择债基的重要一步。
最常见的风险收益评价指标包括夏普比、最大回撤、是否跑赢业绩基准等。除此之外,了解基金是否有止损策略、是否分散持仓各类债券、债券的风险信用评级、了解债券的久期等,也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基金时需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说,债基持仓债券信用评级越高,久期越短,风险越小,但收益水平也并不太高。
那么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债基呢?第一,明确投资目标。如果追求资金的稳定性,优先关注的目标是产品的回撤。并且一般来说,产品的回撤越小,其久期也应该越小,或者持仓债券的等级越高。第二,和同类型产品进行比较。明确投资品种和持仓范围后,在同类型产品进行比较排名,用长债的收益率去要求短债,或用短债的回撤去要求长债,都是不明智的。第三,关注特定时期基金经理的操作,客观评估基金经理的能力。
02 债基选择的四大误区
第一,选择债券基金稳赚不赔。
在2020年之前,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在大多数投资者眼中都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在产品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打破保本和刚兑。在8月这轮债市回调过程中,部分投资者发现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和公募债基某几天的收益居然为负。
第二,收益率越高的债基越好。
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正如之前说过的,在资产荒和拥挤度上升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往往通过风险下沉和拉长久期实现。在8月债市调整之前,各期限产品信用利差压缩到极低历史分位,许多产品收益率是通过购买长久期产品实现,这就导致债市回调时,长久期产品的回撤更大,净值修复时间更长。
第三,近期排名越靠前的债基表现会更好。
部分投资者在购买债基时会选择近期排名靠前的产品,其内在逻辑是历史的辉煌将会继续延续。但从之前权益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明星产品可以看到,一时排名并不能决定长期的成败,如何通过风险措施保住累计收益,才能保证产品净值曲线的稳定性。
第四,我可以选择出高收益低风险的债基?
正如第二条提到过的,高收益和低风险不可能同时达到。债券基金经理需要通过调仓和品种筛选,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持续平衡。
03 近期债市:多头下的品种分化
9月以来,债券市场进入新一波多头行情,收益率曲线下移且曲线由陡峭化向平坦化变动。外部环境方面,美联储降息50BP,人民币大幅升值,汇市企稳减轻央行掣肘,国内债市博弈后续降息降准预期,做多情绪较强。国内方面,8月经济数据公布,M2-M1剪刀差、社融-M2等传统流动性指标仍旧表现不佳,基本面因子延续前期弱势状况。但9月24日央行增量政策信息公布后,在股债跷跷板影响下,债市近期做多情绪或有所回落,超长债可能迎来新一波调整。
但在债市仍处顺风环境下,债券市场的各类品种分化,主要体现在利率债和信用债表现背离,信用债收益率下行速度明显弱于利率债,可转债受权益市场拖累和部分风险事件影响仍在低位震荡。具体来看,利率债中长端利率近期在保险等机构买盘力量加持下,快速下行,导致曲线从陡峭化向平坦化转换,中短端利率下行更多受银行等机构影响,但从久期来看,长久期产品收益更多。8月信用债市场经历调整、信用利差快速上升后,近期下行速度偏慢,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高。
按照既往经验,利率下行过程中,信用利差随之压缩,但近期信用债利差压缩速度明显偏慢。9月12日到9月20日,1年期和3年期AAA企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下行6BP和3BP,而1年期和3年期国债收益率该阶段下行7BP和4BP。
这主要和近期机构交易行为和地方债发行规模增加有关。8月以来信用债市场风波导致信用债赎回压力不小,而这种赎回直接冲击市场交易量,近期市场机构减少银行间中票、短融超短融、企业债的交易量,尤其是二永债。流动性偏弱实际上反映的是非银资金面的不宽松,收益率下降空间有限。另外,社融分项中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加,按照过往节奏,10月底之前地方债将会集中发行。随着地方债发行规模的上升,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长端负债端压力加大,并通过发行大额存单补充长端负债,存单利率近期保持高位。叠加9月末的MPA考核,银行理财季末赎回压力加大,信用债的调整恐仍需时间。这也解释为何近期信用债基产品表现不如利率债基产品的原因。但这并非表明信用债后市毫无机会,根据历史经验,当信用利差走扩、利率债下行速度偏慢时,部分机构或待市场调整后重新布局信用债市场,提升产品收益。
那么,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债基产品?除了上述提到的几条基本原则外,投资者或需要根据自身配置需求,通过产品久期、产品持仓等要素筛选出适合的产品,或者选择策略更加灵活、可及时调仓的产品,基金经理需根据过往投资经验,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及时调仓管理,灵活配置利率债和信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