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俚语趣谈之一百八十六:住茅蓬厂打花柳塘个格

文摘   2024-12-31 07:33   浙江  



俚语趣谈每周二定时推送


   根据广大朋友建议,《九层糕》每周二定期推出的《永嘉场俚语趣谈系列》改名为《温州俚语趣谈系列》。《温州俚语趣谈系列》旨在挖掘推介温州丰富的地方语言文化。鉴于个人水平、阅历,尚有不少遗漏、错误之处,敬请大家不吝批评指正,友情提供素材资料,友情向《九层糕》赐稿。邮箱:lwfgjzhj@126.com。微信好友请直接在微信交流,故事素材请直接通过语音发送。 


住茅蓬厂打花柳塘个格


作者:张韩杰

     

  花柳塘,曾名红心巷,系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一处老街名字。明代时称“花柳塘”,清代、民国时期均称为“花柳塘巷”,解放后简称为“花柳塘”。


  花柳塘,东北起自人民东路,西至解放南路,长574米,宽7米,最狭处4米。古老的花柳塘,沿巷之南侧为河,其东端为大池塘,里面种遍荷花,岸边间植杨柳,景色清丽,故而得名“花柳塘”。“花柳塘巷”也因此得名。


  花柳塘在旧时是富人的居住区。民国时期,巷中有一茶业公所,为温州茶业商人议事之所。巷子还有一所俗称“花柳塘宫”的莆阳会馆,也称天妃宫,系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由福建莆田商人所建。会馆堂庑轩敞,构筑考究,朱梁画栋,极为精美,与位于蛟翔巷的湖南会馆、蛟翔巷的江苏会馆、教场头的汀州会馆、陡门头的闽中会馆、四营堂的台州会馆、翠微山麓的括苍会馆、虞师里的四明公所、南门外的平阳公所齐名,是清末民初温州城区最排场气派的建筑之一,后曾改建为儿童电影院。现时花柳塘系鹿城区重要住宅区,温州市鹿城区城南小学就设于花柳塘。


  茅蓬厂是温州方言,即茅草房。住在茅草房的人自然是面黄肌瘦,粗糠腌菜,衣不蔽体,食不充饥,过得是穷苦人的生活,属于穷苦之人。而花柳塘,作为旧温州曾经的富人居住区,这里商贾云集,非富即贵,过的是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的生活。两者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而如今,你住在茅蓬厂里,吃不饱、穿不暖,却非要学着住在花柳塘的富人样子,模仿起花柳塘富人的生活,就有点不自量力、贻笑大方了。


  温州俚语“住茅蓬厂打花柳塘个格”主要讽刺现实中的人不顾具体情况,具有很强的虚荣心,死要面子活受罪。


  俚语中,“打”是模仿、学样的意思;“格”是样子的意思。


  (本文主要参阅百度百科《花柳塘-瓯越记忆-温州市图书馆》)


九层糕各专栏推送时间

    《乡情九层糕》,“九层糕主”的各类乡情类、美食类文章,每周六定期推送;

    《温州俚语趣谈》,每周二定期推送;

    《温州美食故事》,每周四定期推送;

    《互动九层糕》,不定期推送;

    《友情九层糕》,力推“九层糕”好友的友情文章,以乡情类、美食类文章为主,不定期推送,敬请不吝赐稿;

    从2024年2月10日开始,《论坛九层糕》《随笔九层糕》《悦读九层糕》迁移到微信公众号《九层糕夜谭》,《九层糕》不再推送,敬请关注《九层糕夜谭》。

温州永嘉场   乡情九层糕

敬请关注

 源自温州方言俚语  蕴含温州人文历史


九层糕
《九层糕》创办于2021年春分,重点推送乡情类、美食类文章。设置“乡情九层糕”(每周六)“温州俚语趣谈”(每周二)“友情九层糕”(乡情类、美食类文章)栏目。原论坛、随笔、悦读等栏目移驻《九层糕夜谭》公众号。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