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俚语趣谈之一百八十七:吃吃旗儿店,睏睏城隍殿

文摘   2025-01-07 08:40   浙江  



俚语趣谈每周二定时推送


   根据广大朋友建议,《九层糕》每周二定期推出的《永嘉场俚语趣谈系列》改名为《温州俚语趣谈系列》。《温州俚语趣谈系列》旨在挖掘推介温州丰富的地方语言文化。鉴于个人水平、阅历,尚有不少遗漏、错误之处,敬请大家不吝批评指正,友情提供素材资料,友情向《九层糕》赐稿。邮箱:lwfgjzhj@126.com。微信好友请直接在微信交流,故事素材请直接通过语音发送。 


吃吃旗儿店,睏睏城隍殿


作者:张韩杰


  旗儿店,即酒店,古时候称为酒肆,酒家。


  在古代,酒家习惯在路边悬挂锦旗,用于招揽生意。这面锦旗,就叫酒旗,亦称酒望、酒帘、青旗、锦旆因而温州人戏谑称呼酒家为“旗儿店”。


  在古代,酒店悬挂酒旗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商业民俗。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帜”就是酒旗,后世人称:“酒市有旗,始见于此。”自唐代以后,酒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通的市招,而且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酒旗在古时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


  酒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酒旗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的标志。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店家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望子”就是酒旗。


  酒旗还是区分酒店规模大小档次高低的的标志物。画有醉仙的酒旗,一般见于大酒店东京梦华录》中有明文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此处所说“醉仙锦旆”是指旗帜上绣有醉仙图像,与“花头画竿”相配,正是高等酒楼的标识物。一般的小酒肆是不能有醉仙形象的。


  城隍殿,和城隍庙一样都是是用来祭祀城隍神地方。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有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后渐渐神格化,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


  温州俚语“吃吃旗儿店,睏睏城隍殿”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即一个人热衷吃喝享乐,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整天沉醉于酒店厅堂之间,以致倾家荡产,无家可归,只好流落在外,睡在城隍殿里。俚语借以讽喻一些人明明没有实力,却爱慕虚荣,好装门面,连睏睏的家都没有,流浪在外,偏要打肿脸子充胖子。俚语语义有点类似于前面所说的俚语“住茅蓬厂打花柳塘个格”。


  俚语中,“睏睏”系温州方言,睡觉的意思。


  (本文参阅百度百科《酒旗》《城隍殿》相关条款)



九层糕各专栏推送时间

    《乡情九层糕》,“九层糕主”的各类乡情类、美食类文章,每周六定期推送;

    《温州俚语趣谈》,每周二定期推送;

    《温州美食故事》,每周四定期推送;

    《互动九层糕》,不定期推送;

    《友情九层糕》,力推“九层糕”好友的友情文章,以乡情类、美食类文章为主,不定期推送,敬请不吝赐稿;

    从2024年2月10日开始,《论坛九层糕》《随笔九层糕》《悦读九层糕》迁移到微信公众号《九层糕夜谭》,《九层糕》不再推送,敬请关注《九层糕夜谭》。

温州永嘉场   乡情九层糕

敬请关注

 源自温州方言俚语  蕴含温州人文历史


九层糕
《九层糕》创办于2021年春分,重点推送乡情类、美食类文章。设置“乡情九层糕”(每周六)“温州俚语趣谈”(每周二)“友情九层糕”(乡情类、美食类文章)栏目。原论坛、随笔、悦读等栏目移驻《九层糕夜谭》公众号。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