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避险|【20250106】汇率周报:美强欧弱逻辑继续提振美元指数

文摘   2025-01-06 10:28   上海  
■ 汇市回顾
上周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相对强劲:失业金初次申请人数降至21.1万,创8个月新低;12月制造业PMI终值上修,而欧、英12月制造业PMI终值下调,美强欧弱逻辑继续支撑美元指数上行,美元指数一度冲高至109.5上方,全周收于108.92。非美货币表现整体疲软,欧系货币跌幅居前。而日元在12月会议摘要公布后表现坚挺,全周小幅上涨。
在12月季节性影响过后,仍需关注美元上行压力。近期美强欧弱逻辑仍在持续,加上特朗普就任之前,“特朗普交易”暂时无法证伪,短期内美元指数仍偏强势。1月下旬走势则将取决于特朗普就任后的政策与市场的预期差。人民币汇率密切关注央行中间价。
本周关注美国12月就业数据、欧元区12月通胀数据以及欧美英日12月服务业及综合PMI终值等数据。

正文





汇率变化一览

图1:上周主要汇率变化(兑美元表现)

资料来源:Bloomberg,招商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本周重点关注
表1:本周重点数据时间表(标黑数据重点关注)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上周重点评论

(一)美元——“美强欧弱”继续支撑美元指数走强

经济数据继续助力美元指数走强。失业金初次申领人数从22万下降至21.1万人,创8个月以来新低;欧美12月PMI终值数据表现分化,美国制造业PMI从48.3上调至49.4,而欧元区从45.2下调至45.1、英国从47.3下调至47,进一步加剧“美强欧弱”逻辑,美元指数突破109关口,再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12月ISM制造业指数表现也优于市场预期。虽然49.3的读数仍低于50,但高于前值48.4和预期值48.2%。其中物价支付指数超预期升至52.5、新订单指数升至52.5,凸显物价和需求仍然偏强。只是就业指数从48.1下降至45.3,而过去四年12月均为上涨。这或许反映出制造业就业面临的反季节性压力。不过围绕就业是否进一步出现弱化迹象,本周公布的非农数据会有更多答案。

飓风的搅局,影响了10月之后三个月的新增就业数据的趋势连贯性。本周的就业数据,重点还是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态、失业率是否继续稳定,以及工资增速是否延续高增。若数据依然稳健,则美联储在1月底、2月初的会议上大概率将暂停降息。美指走势的焦点将转向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情况。

(二)日元——日本央行12月会议总结传递更多信息

与10月相比,日本央行的12月会议总结透露一些鹰派信号,也披露了此次未加息的更多细节,基调比此前植田和男的讲话要更加鹰派。

日本央行对实现通胀目标的信心确实在增强。总的来讲,12月会议较10月会议出现了以下积极进展:一是经济与物价数据与此前日本央行预测比较一致;二是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减弱;三是认为劳动力短缺令企业行为范式发生了积极转变,涨薪不再仅是将利润发给员工,而是保证劳动力安全的前提。

日本央行此次维持政策不变的诸多理由。首先,基于风险管理角度,一是日本财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美国新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其次,基于必要性角度,物价上行不意味着迫切需要提高政策利率。一是进口价格保持稳定,日元套利交易头寸尚未建立,二是在国内方面,过去三年工资的累计增长没有赶上物价的增长。再次,基于加息时机的角度,加息时机取决于两点,一是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这个要从预期达到目标的时间倒算;二是每次会议所评估的价格上行和下行风险,目前日本央行认为尚不需要加息。最后,基于其他值得担忧的原因,比如中小企业加薪可持续性问题、海外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问题、消费者的物价观念问题等。

日本央行传递的鹰派信息。一是鉴于经济数据的进展与日本央行的前景预测保持一致,日本当前处于可加息的状态,但有耐心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消除,同时避免剧烈刹车。二是若日元贬值令通胀加剧,进而威胁价格稳定目标,也有必要先发制人。

总结下来,日本央行要加息,要么是更确信工资-物价正向循环的链条正在被进一步打通,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减轻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要么是因为日元贬值等因素威胁到物价稳定,这种情况下需要加息来稳定通胀预期。对于前者,日本央行有耐心等待更多数据,以关注企业投资、工资、居民消费、物价等环节是否进入到一种正向循环中,也关注海外经济与政策等外部因素是否会阻挠这一循环的实现。对于后者,日本央行会关注汇率贬值才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可能会触发日本央行进行先发制人式的加息。

这意味着在加息预期未尽的情况下,对日元汇率要持有区间思维。当日元贬值到一些重要点位的情况下,比如158、160等关口,就需要警惕日本官方干预以及日本央行释放提前加息信号的风险。

(三)欧元——经济对比指向汇率“美强欧弱”
2024年12月欧元区Markit制造业PMI终值45.1,低于预期值45.2,且连续三个月走低,显示制造业表现疲弱,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从PMI细项角度看,制造业复苏前景也较为渺茫。新订单的降幅超过了前两个月,中间品库存仍未重建迹象,显示企业预期需求将延续疲软,并不急于囤积原材料。
欧元区的制造业低迷表现受累于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短期内难以化解。第一,出口面临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国内燃油车制造-出口产业链受到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挑战,对全球的机动车出口份额遭到蚕食。第二,政治危机。德国因执政党联盟失去议会多数席位,而在25年2月将重新举行选举。法国短期经历频繁总理更迭,但财政预算问题仍迟迟得不到解决。在政治前景不稳的背景下,企业会趋于谨慎投资。第三,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的创伤效应。俄乌冲突推动欧洲能源价格在2022年飙升,近年来尽管通过寻找替代供应国、加快储气设施建设等举措一定程度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历史相对高位,提高了德法等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竞争优势。

经济“美强欧弱”指向汇率“美强欧弱”。相比欧元区制造业身陷囹圄,美国制造业则前景更为光明,12月PMI 49.4,好于预期值48.3。基于新政府放松监管、减轻税负、增加关税以促进本土产业发展一套连招,企业普遍预期未来一年业务好转。欧美PMI的强弱对比或将在汇率上有所反映,欧元预计延续疲态。

汇市观点

美元兑人民币

短期来看,鉴于美强欧弱逻辑继续强化以及特朗普言论的不确定性,美元仍具上行压力 ,人民币端重点关注央行中间价变化。

中期来看,特朗普选举期间的政策主张整体利多美元。节奏上还要关注其政策能否落地、何时落地、落实程度、各方反应。

欧元兑人民币

短期来看,PMI数据显示经济上“美强欧弱”在新的一年延续,弱现实或将推动欧央行在1月仍秉持降息步伐,利差因素影响下,欧元在1月预计仍难有亮眼表现。

中期来看,欧洲央行降息幅度预计会大于国内降息幅度,这种利差收敛逻辑对人民币构成利好。
日元兑人民币
短期来看,虽然日本央行的谨慎态度让日元虽然面临利差威胁,但形势对日本央行加息有利,过度做空日元也面临风险,所以日元可能整体维持区间震荡。

中期来看,若美国经济在前几次降息之后实现软着陆,而日本通胀逐渐稳定制约日本央行加息幅度,那利空日元的套息交易仍将回归。

英镑兑人民币
短期来看,英国央行12月如期维持利率水平不变,高利率或仍能支撑英镑近期取得较好的表现。相对欧元区更保守的降息预期,也将使得近期英镑兑人民币表现强于欧元兑人民币。
中期来看,英国服务业通胀粘性仍存,其降息节奏慢于欧元区,给予币值支撑,但降息条件具备之后,利差的快速收敛可能会对英镑构成更大冲击。
瑞郎兑人民币

短期来看,瑞士央行大幅降息50bp,势必限制近期瑞郎表现。地缘政治风险情绪有所回落,对瑞郎支撑减弱。预计近期瑞郎兑人民币有一定回落空间。

中期来看,欧美央行2025年上半年预计仍将延续降息,瑞郎受到的利差压力有限,大幅走弱的空间有限。突发地缘政治因素也将继续通过避险逻辑对瑞郎构成支撑。




主要图表一览
图1:人民币汇率指数升至2022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本期作者:丁木桥、栗国栋

本期编辑:田静



招银避险
招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债券、外汇、贵金属市场最新分析、评论、报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