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

文摘   2024-06-08 11:48   四川  


近段时间读得多,写得少。享受阅读带来的心流体验,以至于半夜都兴奋地睡不着觉,这种快乐,一般人不易懂得。也疲惫,有种精力被掏空之感,常常有要一顿汉堡加可乐的渴望。

事实上,听薛法根老师的课多了,我并不满足于学习上课的技法和路子,我开始渴望知道,为什么是那样?为什么要这样上而不是那样上?有什么依据吗?有什么原理吗?是什么样的观念在引领他的课堂?

于是,我开始听薛法根老师的讲座。课堂是实践,而讲座可以聆听到专家的思维路径。薛法根老师讲《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讲《主题统整的任务单元整体设计》,讲《文本解读的方法》,讲《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他说,要“教人做事”,要“把握文体特征”,要“理解大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所有的观点,你会发现,薛老师是拥抱新时代,积极践行新课标的前行者。可惜,薛老师的讲座并不多,未能聆听到更多,实在遗憾。

想要学习更多,唯有阅读。

先读了陈静静老师的《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一书。书中观点最深刻的是从“学会学习”到“学会做事”再到“学会做人”。从“学业成绩的提升”到“学习素养的形成”再到“心智模式的改变”。要教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即能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观点,我都深深认可。

书中讲到要让教师成为真正“教与学的专家”,将研究作为专业成长的阶梯,把上课的过程作为研究切入点,用“蚂蚁之眼捕捉学生学习的真实历程,教师要成为课例研究者,从课例研究中找到挑战性问题设计的密码,要努力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如何设计挑战性问题,在书中都要有讲述。我联想到薛法根老师的《西门豹治邺》一课,就有挑战性问题的设计:如果西门豹要给魏王这一个奏折,用不超过50个字来汇报,该怎么写?也想到当下很多学习单的设计,也许也是在保障每一位学习的权利,看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窥见学生的思维路径,改善教师的教学。

读这样的书很累,因为要不停地产生连接,反思,不断反刍。

接着又读了《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才算是大概明白了“深度学习”的含义: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外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

深度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悦充实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常常是忘我的,不知疲倦的。

深度学习是思维不断深化,向高阶思维阶段发展,学习者能够不断自我反思与调节的。

我联想到自己学习薛法根老师这段时间,就有些类似深度学习的状态。忘我的,不知疲倦的,充满斗志的。当我找到这种状态时,我已三十多了,我常感自卑与遗憾。

我又该如何带领我的学生走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如果深度学习是一种内在兴趣的维持,那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充满好奇兴趣状态?

聚焦问题的解决,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发现问题,能激起他的探索欲,是他内在的真实的需求的情境,一定是好的情境。这不是那些虚假的展览馆、陈列馆情境可以做到的。

学生的真问题,真需求,需要我在日常教学中敏锐地去发现。(一线老师还真有许多优势呢!)

其次,如何引领他们向高阶思维的发展?如何分析、评价、创造?这绝不是以前传统灌输式的课堂可以做到的。

给孩子挑战性的问题,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探索的机会!

语文课上,我讲《寻物启事》,按以往的教学我会告诉他们格式的重要性。因为考试就考格式而已。

我开始尝试给学生自己合作讨论的时间,他们觉得格式太简单,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将丢失的东西的特征表达清楚?如何动之以情地让拾到者愿意归还?写好寻物启事以后张贴在哪里?能否建议校长开辟一个寻物启事栏,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表扬归还物品的同学?

这是熊猫班孩子讨论的结果。是的,是我狭隘了。我只是想到了“寻物启事”的格式,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对象感。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忘记了给他们空间和时间!

最后,如何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让学习成为持久性动力?

建立润泽倾听的环境,让学生有思考的安全感。

展开学习的过程,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挑战感。

像专家一样思考,在做事中学习,让学生有成就感。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学设计”的确要向“学习设计”转变,尤其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习活动、挑战性问题、真实的问题情境的设计。

换一个角度,转换角色,设身处地,聚焦“学的方式”,也许会有更多发现。

如果说,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得心应手的生活,那么,我们教给孩子一些事实的答案是没有用的。没有能力的迁移,教育只能永远停留在学校,停留在一张试卷上。

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独立提问者、问题解决者,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我还需要努力很多。

首先,我自己得先成为一个“思考者”。尽管,我的思考不一定是对的,甚至是错的,但是,无思考,不进步。

端午假期随想而已。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雷雨》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手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忆读书》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风娃娃》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爱之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大还是小》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走月亮》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灰雀》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四季之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虾》《童年的水墨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马过河》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少年闰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年轻教师可以向薛法根老师学什么?
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走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